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素养为本:中学化学教育的重构
0.00     定价 ¥ 45.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7367786
  • 作      者:
    王军翔,保志明
  • 出 版 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国家把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课标要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加强课程的选择性,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差异性的承认、对人的自主性的尊重。新课标重视学科大概念和核心知识,注重知识的结构化,不过分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和“表观上的系统性”,说明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以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提高对客观事物、自然世界的认识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就是由于我们已经认识到知识的文化本质及理性特征,认识到知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建构性和创造性、暂时性和局限性。在这样的目标下,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不再是静态的结论性知识的“传”和“接”,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带领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和自然世界,认识人对客观事物和自然世界的认识过程,体会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自然世界、创造属于人的文化世界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智努力,体会知识和客观事物、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体会知识的建构性和人文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拥有者出现,而是师生互动中的首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学方式必然是学中用、用中学,学和用中思、思中学和用,凸显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必然是以探究性教学为主,创设真实的情境,实现问题驱动教学;必然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体现理论知识的工具性;必然要为学习活动的发生模拟和创造“自然变化”,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发挥实验的独特价值;必然要再现和再构知识建立、发展的过程和机制,发挥学科史的教育功能,体现知识的人文本质。教学活动的安排,必然要以挖掘学科核心知识所包含的人对客观事物和自然世界的认识过程及人的精神和思维、揭示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发挥知识的育人价值为核心,必然要不断增强学习的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思想性、应用性、表现性,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和学中想、想中做和学。教学评价必然重在测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策划、设计、实施探究方案的能力,作出决策的能力;必然要注重过程评价和表现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挥评价对教和学的反馈及促进作用,实现教和学中评、评中教和学。教学展示活动展示的必然是谁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更深刻,谁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和认识世界,更有利于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在此前提下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学仪态和仪表等。
  借用库恩描述“科学发展规律”时所用的“范式转变”一词来进行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把教育目标由“双基”发展到“核心素养”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看成是教育范式的转变。
  化学是自然科学。作为自然科学教育的中学化学教育,要有效落实“素养为本”教育,就必须尊重自然科学的特质,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现状,从认识客观事物和自然世界这一核心出发对其进行重构:在思想认识上,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认识客观事物和自然世界为主转变,拓宽教育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操作上,要从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向以做中学与教为主转变,增强教育过程的活动性、探究性、成长性,实现真探究;在教育评价上,要从以测查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向以测查解决真问题的能力为主转变,重点测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测查分析解决真问题的能力水平,测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水平,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
展开
目录
上篇 理论探索
第一章 落实新课标需对教育进行重构
第一节 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标新变化
第二节 “素养为本”教育是教育的革新
第二章 中学化学教育重构的学理分析
第一节 中学化学教育重构的哲学分析
第二节 中学化学教育重构的学科分析
第三章 中学化学教育重构的教学思考
第一节 中学化学教学的新思路新范式
第二节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下篇 教学实践
第四章 遵循科学思维的中学化学教学
第一节 发挥科学概念的教育价值
第二节 让化学实验体现科学思维
第三节 体现科学方法的教学设计
第五章 尊重学生认知的中学化学教学
第一节 学生原有认知是教学起点
第二节 发展学生认知的实验设计
第三节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