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高校“双师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0.00     定价 ¥ 49.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7851991
  • 作      者:
    赵波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 本书是北京市首批高校思政课特级教师、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赵波在高校“双师思政课”协同育人模式方面的实践总结,内容新颖,观点独特,发人深省,代表了业界前沿水平,为拓展北京市乃至全国高校思政特色育人工作做出积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 书中围绕“思政教育功能”和“特色课程建设”两大工作重点,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大建设体系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重点探讨思政课教师走进专业课堂和专业课教师助力思政教学的教学新模式。

* 本书是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课题“高校‘双师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展开
作者简介

赵波,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北京市首批高校思政课特级教师,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出版《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等著作,共约120万字。“双师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学改革实践多次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报道,深得师生好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高校“双师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

“双师思政课”育人模式是国内首创,探索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两种类型的教师(可以是多名教师)共同授课,围绕思政教育功能和特色课程建设两大工作重点,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大建设体系的特点,发挥思政课和专业课两大学科优势。思政课教师走进专业课堂,将党史 学习融入专业教学,专业课教师助力思政教学,推动思政理论引发共鸣。“双师思政课”模式“点燃”中国传媒大学思政课堂,是高校立足课程建设协同育人模式的全新探索与积极实践。

第一节  国内首创“双师思政课”教学模式

“双师思政课”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双师授课的深度融合互化作用;既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又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思政课教师主导与专业课教师主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行业等多维度入手使学生获得专业初体验,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思政课程的加强版和课程思政的升级版,是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全新探索和积极尝试。

一、“双师思政课”产生背景和运行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双师思政课”模式在思政课上实践就是要打造双师思政金课,在专业课上实践就是要打造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充分融合的双师课程思政示范课。

(一)解决高校立德树人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困扰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已经影 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双师思 政课”立足思政课或专业课建设标准,双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建立适应不同学科实际情况的具体育人模式,发挥思政教育走在时代变化的前列和引领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积极作用。但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基于不同的课程体系,在具 体实践中尚未有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双师思政课”挖掘专业课蕴含的 鲜活思政课素材,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为避免思政教育与实践脱节,“双师思政课”基于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优质思政金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

……

四、“双师思政课”的显著成效

“双师思政课”发挥了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学校党委统筹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的“双师思政课”,结合专业学生特点,思政课堂的抬头率、感染力得到提升,中国传媒大学思政课的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为打造思政金课作出积极探索。

(1)多平台共建抓住了思政课改革契机。双师团队积极拓展教研平台,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设课程专用微信公众号。同时, 双师利用“雨课堂”“畅课”等平台开展混合教学实践。双师团队的教学 成果在校团委的积极支持下在校园网和校报上发布。通过《中国教育报》 等媒体对“双师思政课”的及时报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助力思 政课程实效性发挥。

(2)团队联动作战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作用。各学院党委书记和辅导员全程参与学生评价体系建构,并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专业学生通过“双师思政课”获得专业知识初体验,思政课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实际,专业课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显现,党委提供的学生思想实际成为双师设计 课程的重要参照。“双师思政课”为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重要贡献。 

(3)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融合程度提高。推广和普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设想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院系之间的沟通协调等方面,学校各级领导和双师团队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目前双师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不仅专业课教师走进思政课堂,思政课教师也走进专业课堂,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设置,增强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的融合度,发挥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经实践检验,“双师思政课”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构建高校思政 工作体系的积极探索和有益经验。


展开
目录

绪  论  合力建设“双师思政课”专题教学体系  /  001第一章  高校“双师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  /  012第一节 国内首创“双师思政课”教学模式  /  012 第二节  “双师思政课”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升级  /  018 第三节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  021第二章  高校双师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与实践  /  025第一节 音乐专业的作品思政实践  /  025 第二节 播音主持专业的体验式教学设计  /  048 第三节 通信工程专业的案例教学实践  /  056 第四节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对话教学探索  /  065 第五节 思政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  /  075第三章  高校双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与实践  /  085第一节 播音主持专业的双师融合教学实践  /  085 第二节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双师慕课教学实践  /  103 第三节 通信工程专业的双师博物馆教学实践  /  127 第四节  经济管理专业的双师圆桌论坛教学实践  /  133 第五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双师访谈教学实践  /  138 第六节 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双师专题教学实践  /  145 第七节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双师互动教学实践  /  151第四章  构建高校“双师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  /  158第一节  立足美育成效的“双师思政课”涵化育人模式  /  158 第二节  立足传媒学科的“双师思政课”特色育人模式  /  169 第三节  立足显隐结合的“双师思政课”沉浸育人模式  /  179 第四节  立足交叉融合的“双师思政课”示范育人模式  /  187结  语 “双师思政课”发挥媒体矩阵效能激活思政教育  / 196参考文献  /  203附录一  中国传媒大学“双师思政课”实施计划  /  214附录二 “双师思政课”教学模式获奖成果  /  217附录三  双师指导大学生讲思政课  /  220附录四  大学生视角“双师思政课”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 /  232附录五 《中国教育报》报道“双师思政课”  /  24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