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素质培养丛书:怎样当一个合格的班干部(修订版)》:
7.主动让后进生参加集体活动
有的班干部认为,班上的后进生缺点错误多,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以此来惩罚他们,也有的班干部怕后进生在外面惹事,影响集体活动,也不愿让他们参加。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要知道,在集体中,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不让后进生参加集体活动,结果只能使他们对集体不承担义务。在欢乐的集体活动时排斥他们,他们便会和集体疏远。不管后进生表现怎样,都要动员、支持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特别像春游、文艺晚会等活动,更要主动招呼他们参加,并且在活动中特别注意让他们玩得高兴,活动归活动,绝不在活动时候谈他们的缺点错误。只有集体时时想着这些后进生,他们才会有尊重集体、服从集体要求的义务感。尽管他们一时还不能做好,但这种义务感却是他们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忽视这个基础,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即使后进生在集体活动中出现问题,也可以变成教育他们的一个大好时机。
8.重视后进生的新想法
任何学生,在新的开端,总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打算,这些想法和打算带有积极上进的色彩,后进生也不例外。班干部要注意抓住这一时机,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总之,无数事实证明,只要教育得法,今天是后进生,明天就可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上面谈到的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壮大集体。集体壮大了,可以使我们集体中的个体更健康地成长。集体和集体中的个体二者是相一致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体的教育。他特别强调指出,教育个别学生与教育学生集体是同时进行的。教育的艺术,就要求经常地从个人转向集体,并从集体转向个人。因为教育了个别学生,同时也就教育了学生集体;个别学生品行习惯的好坏往往会给集体以巨大的或好或坏的影响。反之,对学生集体进行了教育,同时也就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了教育;学生只有在坚强的、自觉的集体影响下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在实践中,班干部应着重抓好集体,还应注重抓好个体。
很多优秀班干部的经验表明:如果所在的班是一个乱班,那么,一定要先抓整个班集体的建设,然后再去抓集体中的个体,否则,将乱了阵脚。这是因为:第一,优秀个体对集体建设固然有着重要作用,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能量上讲,个体的力量均比不上整个班集体的力量:第二,优秀个体对集体发挥作用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两者产生共鸣,共鸣程度越深,个体作用发挥得便越大。共鸣程度越浅,个体作用发挥的便越小。试想,一个乱哄哄的班,一个没有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班,如不加以治理,怎能只通过一个典型或几个典型来改变它呢?因为优秀的典型与乱哄哄的集体产生共鸣的基础太薄弱了。如果所在的班是一个较稳定的班,如何将其推向新的高度、新的水平呢?优秀班干部一般采取先从个体入手,以个体来带动整个班集体的建设。当一个新设想、新方案要在集体中实施时,要看集体的基础,集体稳定的状态。稳定的集体,一般先从优秀个体抓起,以点来带动集体这个面。混乱的班级则先从集体入手,然后再抓个体。总之,只有当优秀个体与优秀的集体产生共鸣时,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实效。从这一点出发,适时地根据班级特点,努力创设产生共鸣的条件。集体与集体中的个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集体是做好个体工作的基础,个体的工作则推动集体的建设,两者的完美结合就构成了优秀班干部的工作艺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