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教育常识(第二版)
0.00     定价 ¥ 4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548411
  • 作      者:
    李政涛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涛力作!
《教育常识》第一版入选《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政涛(1969.5-),江西大余人,出生于陕西西安临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人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展开
精彩书摘
  《教育常识(第二版)》:
  3.人始终是未完成的
  我们时常用“成人”或“成才”来形容并判断一个人,其中的“成”包含有“已成”之意。人们习惯于用“成了”还是“未成”来判定一个人的发展,“成”则意味着一切尘埃落定,变为既定事实,于是皆大欢喜,并为之欣欣然……校长们常常这样来向社会推销他们的教育成果:我们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多少人才;教师们也以同样方式表达自己的骄傲:我精心培养了多少“已然”成才的学生。
  有一年,我家乡县中的两个学生分别考上了北大、清华,在全县产生了“地震效应”,这是恢复高考以来的头一遭。县城主干道上挂出了醒目的横幅,他们的名字日夜在空中飘扬,陡然成为街头巷议的焦点。校长和教师们自然也激动不已,无论是在学校的大小会议,还是各种类型的酒桌上,他们以恩师的姿态和各种方式竞相表明,这个学生的成功与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只教书半年左右,后来因为精神疾病而在家休养的老师,病情急剧好转,乐颠颠地跑到教育局长那里唠叨:这两个学生我都教过的,都是我一手教大的……成“才”后的学生们也踌躇满志,自信可以带着“才”的面貌走向社会,施展“才”华。
  我自己同样如此。写作此书时,正值2012年新年初,此时的我刚好42岁,按照联合国新近颁布的标准,42岁即已正式步人中年。处在人生中年期的我,如果蓦然回首,作个小结:今日之我,是否已经成才?在旁人眼中,如果不显得过于乐观高调的话,相信不少人会给予肯定的答案,于是我自己也不觉间欣然接受,俨然“成了人才”。“成才”之后的我,每到岁末年初,有一个持续多年的习惯:躲开周遭的喧嚣狂欢,遁入书房之中,在黑暗中静思默想一年来的得失。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考内容:在已逝去的一年中,哪些想法和规划成了,哪些未成,成与未成的原因何在?这说明,我常年带着成与不成的思维定式,做着例行的年度反思。
  在众人对“成才”的迷醉式想象中,德国大哲海德格尔却以哲学家式的冷静告诉我们:人始终是未完成的,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性。人所以是未成的,原因在于人是充满了可能性的动物,他从不会把自己的发展固着于某一点,而是不断向各种可能性敞开。已经完成的只是人的某种可能性,而非全部的可能性,总有新的尚待完成的可能性在某时某地酝酿和涌现,等候着人去实现。即使那已经实现的可能性,依然有变化发展的可能。
  人有了可能性,就有了可塑性,教育才有了可能。这是所有教育的必要前提:人如果不具备因可能性而来的可塑性,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除了满足吃、喝、性等基本的生理需要和种族延续的需要之外,只有人类才会有“教育”这个独特的实践活动,再美的花朵不会有教育,再强悍的狮子不会有教育,再灵敏的猎狗也不会有教育,因为它们不具备人的那种丰富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前者的一切都被基因所限制所框定。但人的一生充满了可能性,这是生长和发展意义上的可能性。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发展可能性,这是一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当我们坐着飞机,看着飞船,打着手机,使用着互联网,目睹着一代代人创造出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就会充分体验到什么是人的可能性。更让人自豪的是:人的可能性本身也处在不断的丰富和增值之中。与过往之人相比,今日之人具有的可能性远为丰富多样,未来之人又将具有何等可能性?任何想象力都难以穷尽。
  教育,就是在求证人性和生命的可能性,也是在引领和拓展这种可能性。
  ……
展开
目录
第二版序言
从“常识”开始的教育(代序) / 1
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 1
1. 教育常识的根源是人性常识 / 2
2. 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的独一无二 / 4
3. 人始终是未完成的 / 7
4. 人只能自己去活着 / 10
5. 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 / 14
6. 人在表演和观看中生长 / 19
教育理想常识: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 / 25
7. 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 26
8. 教育即“生命·实践” / 29
9. 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 / 34
10. 教育立场即学生立场 / 37
11. 教育是需要悲悯、耐心和从容的事业 / 41
12. 教育是衡量好社会的尺度 / 49
13. 教育帮助学生开掘幸福之源 / 54
14.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 61
15. 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 67
16. 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 / 72
17. 好教育,是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 / 76
教育过程常识:懂教育过程,才是懂教育 / 81
18. 教育过程知识,是最核心的教育知识 / 82
19. 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 / 88
20. 教育在表演和观看中展开 / 91
教育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和活化 / 97
21. 教育内容要生活化 / 98
22. 活化教育内容的方式是运用 / 103
23. 解读教材的三种眼光 / 111
24. 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 / 116
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 121
25. 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 / 122
26. 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 / 127
27. 把儿童当儿童 / 131
28. 学生是教育的目的 / 135
29. 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 / 137
30.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作 / 140
教师常识:做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 / 145
31. 教师是创造者 / 146
32. 教师是熬炼教育智慧的人 / 151
33. 在师生相互提升中实现教学相长 / 155
34. 学会享受教学 / 159
35. 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 / 162
36. 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是现场学习力 / 164
37. 做现实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 168
38. 用理论的方式表达经验 / 171
39. 向名师学成长 / 175
4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179
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 183
41. 教与学不可分割 / 184
42. 教学在互动中生成 / 187
43. 把课堂还给学生 / 191
44. 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 / 198
45. 好课是实实在在的课 / 202
46. 让教学扎实的五大源泉 / 205
47. 把课堂变成课型 / 212
48. 把教法变成学法 / 217
49. 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 221
50. 以结构化的方式教学 / 226
51. 教,是为了不教 / 230
说出“我”心目中的教育常识 / 233
参考文献 / 23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