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志病康复诊疗学》:
由于气功具有自我调控、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神形兼顾的作用,故应用范围很广,所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年老体虚、久病体弱者皆可用于治病、防病、强身。
气功的功法很多,可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常用的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等,以练功时不做肢体运动为特征;动功多种多样,以导引运动、保健气功为主,练功时必须做肢体运动,而保健功又称按摩拍打功,它是气功中的辅助功种,既可疗疾又能健身,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患者。
1.康复作用
(1)调摄情志,协调脏腑对于神志病康复期的患者,大多久病体弱,受病情影响,极易产生精神抑郁、悲观失望或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志因素,反过来又可进一步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有碍于神志功能的康复。此时患者参加相应的传统体育运动,主动积极地锻炼,一是可以“移情易性”,减少不良情志因素的刺激;二是可以调达气机,协调脏腑功能,增强康复信心。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气功疗法通过调神、调息、调身对肢体或全身进行功能锻炼,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筋健骨,推动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骨骼和肌肉的营养作用,使气血经络畅通,强身健体。
(3)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气功疗法可以通过促进精气流通,调畅气血生化之权,平衡阴阳,以增强体质,扶助人体正气,祛除邪气,提高患者抗御病邪及修复病体的能力,从而加速神志功能的康复。
2.康复原则
(1)主动性气功疗法属于自我身心锻炼,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能否获得康复的成功与个人的意志和毅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能主动坚持锻炼,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坚持运动锻炼,方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2)渐进性按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分段学习进行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康复锻炼,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3)经常性气功疗法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4)整体性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实现的,机体内各脏腑系统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注意全面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5)适度性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量,使其适度,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起不到康复作用;太大则易超过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运动过度而受损,神志功能障碍因此进一步加重。
(6)针对性气功疗法必须考虑到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锻炼水平、年龄等因素,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可强求一致。必要时,医务人员可以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指导。
3.康复方法
(1)放松功是以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为引导方法,有步骤、有节奏地依次注意身体的各部位,逐步把全身调整得自然、轻松、舒适,进而解除精神紧张和形体疲劳,使身心都处于一种放松状态,让紧张与松弛趋于平衡。同时,应逐步集中注意力,摒除杂念。如眩晕病患者,如果血压偏高,可以想象如淋浴一样,呼气时如流水似的从头松到脚,这样下行放松,可引导气血下行,有利于休息放松和降低血压。如果是血压偏低导致的眩晕,可以想象如躺在河水里仰泳一样,呼气时好像河水从足向头上流过,从脚一直松到头。这样倒行放松,可引导气血上升,有利于体弱者补养气血和血压恢复,从而减轻眩晕。临床常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眩晕、心悸、怔忡、不寐,以及伴有精神紧张、焦虑等症状的各种神志病康复期的治疗。
(2)内养功是一种静功,它通过特定的姿势、呼吸和意念的调练,使形体松适、呼吸调和、意念恬静,从而起到静心宁神、复元固本、协调脏腑等作用。该功法的特点是在调息、调心上多法合用,帮助凝神聚气,使心静神宁,真气内养,故名内养功。内养功在调息上,并用腹式呼吸法、节律呼吸法和动舌呼吸法;在调心上,并用意守法和默诵法。这种多法并用的方式能有效地控制心神外驰,使练功者易于凝神定志,进入心神静、脏腑动的境地,从而达到清心宁神、培补元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协调脏腑之功,起到神志康复、保健延年的作用。临床常应用于郁病、脏躁、眩晕、不寐等慢性神志病康复期的治疗。
(3)八段锦是指八节运动肢体的动功,由古代导引总结而成,可谓是古代医疗保健体操。八段锦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曾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常练此功不但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而且可以行气活血、调理脏腑。能够激发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纠正机体异常的反应,对多种神志疾病有康复作用,长期坚持锻炼,可以调神宁志,调节心身,促进神志疾病康复。
(4)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曰猿,五日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刚柔并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从四肢百骸到五官九窍,一动百动,从而也带动着脏腑功能的调节。具有疏通经络、输布气血、增强肌肉力量、活跃生理功能等作用。根据中医学藏象学说,五禽配五脏,虎戏主肝,能疏理肝气,舒筋活络;鹿戏主肾,能益气补肾,壮腰健骨;熊戏主脾,能调理脾胃,充实四肢;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鸟戏主肺,能补肺宽胸,调畅气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相辅相成,五禽戏中任何一戏的演练,主治一脏的疾患,又兼顾其他各脏,达到心身调畅、通达神明、促进神志功能康复的功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