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
0.00     定价 ¥ 36.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109565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
  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从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农业合作化理论。
  一是把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他认为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割断城市资产阶级同带有自发倾向的个体农民的联系,有利于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在与农民和资产阶级同时并存的两个联盟中,国家一方面依靠同农民的联盟取得粮食和工业原料,以控制资产阶级,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把工业品卖给国家,进而迫使它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利用与资产阶级的暂时性联盟取得更多的工业品去满足农民的需要,并换取更多的农副产品,用以解决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通过两种联盟的相互作用,促进整个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二是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既强调抓好农业合作化,又要求不失时机地搞好农业生产,保证农业的增产,使农民看到合作化的实际好处,通过增产增收巩固发展农业合作化成果,又通过合作化的所有制变革更好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的农业合作化一开始就是在生产竞赛中进行的。既有单干户与互助组的竞赛,又有条件、成员不同的互助组之间的生产竞赛。因此,中国的合作化虽然发生过一些失误和偏差,仍然实现了连年增产,与当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因集体化而导致减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同时,在合作化以后,中国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农村水利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集体经济的威力和优越性。
  三是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反对强迫命令。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教育,使之自觉自愿地走上合作化道路。为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专门对自愿原则作了说明,指出所谓自愿原则,就是坚持人社自愿,退社自由,在经济上坚持平等互利,主要是处理好贫农与中农之间的关系,贫农不能随便占中农的便宜:中农也应从大局出发,不要斤斤计较。
  四是采取循序渐进的“三步走”的步骤。第一步按自愿、互利的原则,号召农民组织带有某些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其中任何一步都要贯彻“自愿、互利”原则,但是,后来出现的以运动方式搞合作化的情况,出现了搞合作化过快、过粗的偏差,没有能充分发挥出上述“逐步过渡”的优越性。
  五是加强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认为,搞农业合作化要把党的领导放在首位,执行好党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阶级路线及其他方针政策,确保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健康发展。
  六是要正确把握党在合作化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对党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作的规定是: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巩固和团结中农,发展互助合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邓子恢还提出了贫农、中农“合则两利,离则两伤”的重要观点,强调搞好合作社要依靠贫农与中农的团结。实行由限制富农剥削到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同时接受已经放弃剥削、表现较好的富农分子和过去的地主分子加入合作社。
  在领导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在个体手工业中也开展了以手工业合作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手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经济力量,也是对外贸易方面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个体手工业者主要依靠手工劳动,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他们是个体经济,经营分散,经营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只有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使之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
展开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地位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民族民主革命
二、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三、符合中国革命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总路线
四、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二、在统一战线中采取坚定而灵活的策略
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四、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五、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
六、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一、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
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四、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五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一、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结合
四、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一、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上)
一、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以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五、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下)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五、解决台湾以及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
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七、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第九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一、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群众路线:党的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
三、独立自主:革命与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第十章 历史经验和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不可磨灭的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与时俱进地创新理论
三、20世纪中国革命最伟大的创业者
四、历史转折点是以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为标志的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验证
六、弘扬读书学习的传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第1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