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文化的交流、人类生活的改善、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气候的变化,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谱”也在发生着变化,多重耐药性病原体的产生和新发病原体因子的出现,使人类仍面临着与病原生物斗争的严峻挑战。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是人体寄生虫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节肢动物)感染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思维、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巩固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学习、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通过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设计的讨论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思维方法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分析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实验课效果,保证实验课质量,要求学生做到:
(1)每次实习前必须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避免和减少发生错误。
(2)实验过程中必须持严肃认真的态度。每项实验要按步骤依次进行操作,并进行积极地思考,对示教内容要仔细观察并与有关理论密切联系。
(3)如实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独立或协同完成实验,书写实验报告要字迹清楚,语言简练,表格清晰,画图应力求反映实际标本的原状。
(5)遵守实验室规则。
二、实验室规则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的对象为寄生虫与其宿主和媒介,教学活动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避免实验操作人员感染,防治实验室污染源泄露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威胁。同时,为培养学生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的科学工作习惯,保证实验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
(1)书包、衣物等勿带入室内。实验必备的书籍、文具等应放置在非操作区,以免污染。
(2)进入实验室应穿好隔离衣、戴好帽子和口罩。
(3)保持实验室肃静和秩序,不得高声谈笑和随处走动。
(4)实验室内禁止饮水、饮食和吸烟,不得用嘴舔湿铅笔和标签等。
(5)认真进行各项实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6)实验中发生差错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报告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或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如发生有病原材料污染桌面、衣物等,应立即用抹布浸蘸2%~3%甲酚皂溶液(来苏儿)或5%苯酚溶液,覆在污染部位,经半小时后方可抹去。
(7)易燃物品(酒精、二甲苯等)不准接近火源。一旦起火,应迅速用沾水的布类和沙土覆盖扑火。
(8)要爱护室内仪器设备,按使用规则操作,不得随意拨动电器开关。显微镜用后要擦净,将各功能部件复位,登记使用情况后放入显微镜柜内。要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如不慎损坏了器材等,应报告教师进行登记。
(9)实验完毕应整理桌面,关好水、电及煤气开关。
(10)离开实验室前应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泡手,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卫生,关好水电、门窗再行离去。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1.电视录像实验教学中,多安排有电视录像播放,规范的实验操作或临床标本检测技术有助于缺乏临床知识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2.标本观察寄生虫标本一般分为大体标本(福尔马林固定或浸制标本)、针插标本和玻片标本(包括封片标本和染色标本)。观察时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1)大体标本:主要为较大的寄生虫虫体及其所引起的病理标本,可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其形态、大小、颜色和结构或所致机体病理改变的特征。
(2)针插标本:一般为昆虫标本,装在透明管中,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了解其外观基本结构特征。
(3)玻片标本:一般为某些体积较小的寄生虫成虫、幼虫及蠕虫虫卵和原虫标本。一般观察方法为:
1)寄生虫较大的虫体,用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解剖镜)观察,或明视野显微镜观察(低倍镜下确定标本,移至视野中央,图0-1顺序观察标本示意图
高倍镜观察其细微结构;原虫标本需用油镜观察)。镜检标本时,必须按如图01顺序(走“之”字型)仔细观察标本,上一个视野和下一个视野至少保证相切,以免影响被检结果的准确性。
2)观察标本时,适当调整显微镜聚光器的高度、光圈的大小和光源的强度,使物像清晰。
3.污染物处理实验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玻片、标本和培养物等必须放入固定收集器或消毒缸中,由实验室管理人员集中处理,不得擅自丢弃或排入下水道。实验结束,只有未受到污染的物品才能带出实验室。
一、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实验目的】
(1)掌握寄生虫学实验应用显微镜标本观察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了解显微镜的保养及维护。
【实验方法】
寄生虫学实验最常用的仪器是显微镜,学生应在生物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这是寄生虫学实验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图1-1)。
图1-1显微镜结构
1.显微镜的使用利用自然光源镜检时,最好利用朝北窗户的光源,不宜采用直射阳光;利用人工光源时,宜采用日光灯的光源。
镜检时身体要正对实验台,采取端正舒适的姿势,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记录、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像清晰,右手移动标本视野或记录、绘图。
镜检时载物台不可倾斜,因为当载物台倾斜时,液体或油易流出,既损失了标本,又污染载物台,也影响检查结果。
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顺序移动视野,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
显微镜使用的重点为对光、接物镜的转换及光线的调节。观察寄生虫标本时,光线调节甚为重要。因为所观察的标本如虫卵、包囊等,均为自然状态立体的物体,有大有小,色泽有深有浅,有的无色透明,而且低倍、高倍接物镜转换较多,故须随着镜检时对不同标本的要求,需要随时调节焦距和光线,这样才能使观察的物像清晰。在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标本或未染色标本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
(1)对光:
1)将低倍接物镜转至镜筒正下方与镜筒成一直线。
2)拨动反光镜,调节至视野最亮无暗影。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光源较强时用平面,较暗时用凹面,需要强光时,将聚光器提高,光圈放大;需要弱光时,将聚光器降低,或光圈适当缩小。
3)将待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接物镜接近标本。于转动粗调节器的同时,须俯身在镜旁仔细观察接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
4)左眼自接目镜观察,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在视野内的物像看到时即停,再调微调节器,至标本清晰为止。
(2)接物镜的使用及光线的调节:显微镜一般具有3个接物镜,即低倍、高倍及油镜,固定于接物镜转换盘孔中。观察标本时,先使用低倍接物镜观察,此时视野较大,标本较易查出,但放大倍数较小(一般放大100倍),较小的物体不易观察其构造。高倍镜放大的倍数较大(一般放大400倍),能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结构。
寄生虫的蠕虫卵、微丝蚴、原虫的滋养体及包囊、昆虫的幼虫,均使用低、高倍镜。组织细胞内的原虫,则使用油镜。使用低、高倍镜观察,如在低倍镜下不能准确鉴定所见的物体或其内部构造时,则转换高倍镜观察。使用油镜时,一般于加油滴后直接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进行镜检观察。
(3)低倍、高倍、油镜头的识别:
1)标明放大倍数10×,40×,100×或10/0.25,40/0.65,100/1.30。
2)低倍镜最短,高倍镜较长,油镜最长。
3)镜头前面的镜孔低倍镜最大,高倍镜较大,油镜最小。
4)油镜头上端常刻有白色环圈,或“油”字。
(4)低倍镜换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光线对好后,移动推进器寻找需要观察的标本。
2)如标本的体积较小,不能清楚查见其构造而不能确认时,则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再旋转高倍接物镜于镜筒下方。
3)旋转微调节器至物像清晰为止。
4)调节聚光器及光圈,使视野内的物像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5)油镜的使用方法:
1)原理:使用油镜观察标本时,需滴加香柏油,因为油镜需要进入镜头的光线多,但油镜的透镜孔最小,这样进入的光线就少,物体不易看清楚。同时又因自玻片透过的光线,由于介质(玻片、空气、接物镜)密度(玻片:n=1.52,空气:n=1.0)不同而发生了折射散光,因此,射入镜头的光线就更少,物体更看不清楚。于是采用一种和玻片折光率相接近的介质如香柏油,加于标本与镜头之间,使光线不通过空气,这样射入镜头的光线这较多,物像就看得清楚。
2)使用方法:①将光线调节至最强程度(聚光器提高,光圈全部开放)。②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上升,滴香柏油1小滴(不要过多,不要涂开)于接物镜正下方的标本上。③转动接物镜转换盘,使油镜头位于镜筒正下方。④俯身镜旁侧面,在肉眼的观察下,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香柏油内,轻轻接触玻片为止。⑤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徐徐上升至以见到标本的物像为止。⑥转动微调节器,使视野物像达到最清晰的程度。⑦右手徐徐移动推进器,左手转动微调节器以观察标本。⑧标本观察完毕后,转动粗调节器将镜筒升起,取下标本片,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香柏油拭净。油镜头与香柏油接触后如视野黑暗,可能是镜头有油污,则需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将镜头的油污拭除,再以干擦镜纸拭净。
(6)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之前,应熟悉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使用方法,特别应掌握识别三种接物镜的特征。
2)寄生虫学实验中所观察的标本,大多数为无色或颜色较浅,因此,必须注意光线的调节。
3)新鲜标本观察时,须另盖玻片,以免标本因蒸发而干燥变形或污染侵蚀接物镜,同时可使标本表面匀平,光线得以集中,有利于观察(图1-2)。
图1-2新鲜标本观察示意图
2.显微镜的保养显微镜是比较贵重的仪器,也是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维护好十分重要。
(1)在提取显微镜时,必须先将显微镜木箱锁好,以防显微镜从木箱中掉出砸坏。在携带过程中,须保持木箱平稳,以免显微镜在木箱内碰撞。
(2)显微镜从木箱取出或装入箱内时,右手紧握镜臂,左手稳托镜脚。不要只用一只手提取,以防显微镜坠落,然后轻轻放在实验台上或装入木箱内。
(3)显微镜在放到实验台上时,先放镜脚的一端,再将镜脚全部放稳,切不可使镜脚全面同时与台面接触,这样震动过大,透镜和微调节器的装置易受损害。
(4)显微镜须经常保持清洁,勿使油污和灰尘附着。如果透镜部分不洁时,用擦镜纸轻擦。如有污迹,先将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拭去油污,再用干净擦镜纸将镜面的二甲苯拭去。
(5)显微镜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和使用。
(6)接目镜和接物镜不要随便抽出和卸下,必须抽取接目镜时,须将镜筒上口用净布遮盖,避免灰尘落入镜筒内。更换接物镜时,卸下后应倒置在清洁的台面上,并随即装入木箱的置放接物镜的管内。
(7)显微镜用完后,取下标本片,将聚光器降下,再将两个接物镜转成“八”字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以免接物镜与聚光器相碰。
(8)显微镜应放在干燥的地方,以防透镜生霉。
二、测微尺的使用
测量镜下标本要用测微尺(micrometer)。测微尺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中央刻有一尺,长5~10mm,分成50~1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因不同物镜的放大率和不同镜筒长度而异。镜台测微尺是在一块载玻片中央,用树胶封固一圆形的测微尺,长1或2mm,分成100或200格,每格实长0.01mm(10μm)。当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标本的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长度。方法如下:
(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