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病理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0.00     定价 ¥ 4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14718
  • 作      者:
    马跃荣,陈鲜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引言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规律的课程,通过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结局和转归,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学诊断是疾病诊断的*可靠方法。实验课教学是病理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学好实验课内容,培养基本的病理学实践技能,对于医学生认识和掌握病理学知识、理解疾病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类课程设置体系中,病理学课程主要教授疾病状态下器官、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又有病理形态学之称;病理生理学课程主要教授疾病状态下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的变化规律,属于机能学范畴。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将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本实验教程亦将实验教学分为“病理学实验”(形态学)及“病理生理学实验”(机能学)两篇。上篇为病理学实验,通过对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促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肉眼和镜下病理学变化,
  并通过病案讨论分析,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下篇为病理生理学实验,精选了八个能反映临床常见疾病状态的动物实验,采用当前新颖的实验技术,将不同实验动物造成各种疾病模型,通过相关指标检测、观察动物在特定疾病状态下代谢、功能的变化过程,验证和理解常见疾病的机能学变化规律。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教授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该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等具体情况在实验教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适应高等中医药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
  (马跃荣)
  上篇 病理学实验
  病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病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病理学实验部分为形态学实验,主要通过大量病变器官标本的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切片的显微镜观察,使学生对患病时人体组织结构的形态变化有充分、直观的认识,便于认识病变器官组织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本质。
  一、 病理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病理学实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病理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和提高病理组织切片的显微镜观察能力,并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通过典型临床病案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病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病理学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病理学实验内容以大体标本观察和病理切片观察为主,此外,还包括观看PPT和视频、临床病案讨论及动物实验、尸体解剖等。
  (一) 大体标本的观察
  1 大体标本的来源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外科手术切除的脏器组织,通常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并封存在标本瓶中,观察时要注意固定后与刚离体的新鲜器官病灶在大小、颜色、光泽、质地等方面的差异,不要把正常改变误认为是疾病表现。
  2 识别标本所属器官及其大体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和器官比较,观察该器官和组织的大小、形态、色泽是否正常,表面和切面的状况等。
  (1) 光滑度: 平滑或粗糙。
  (2) 透明度: 器官的包膜是薄、透明,还是增厚、混浊。
  (3) 颜色: 黯红或苍白、灰白或灰黑、深黄或棕黄等。
  (4) 质地: 软、硬、韧、松脆。
  (5) 硬度: 变硬或变软、韧实或疏松。
  3 观察病灶的情况主要从病灶的分布与位置、数量、大小、颜色,以及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观察。
  (1) 分布与位置: 在器官的哪个部位。
  (2) 数量: 单个或多个,局部或弥散。
  (3) 大小: 体积以长×宽×厚表示,面积以长×宽表示,均以厘米计。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用常见的实物大小来形容,如针尖大小、豌豆大小、鸡蛋大小、拳头大小等。
  (4) 颜色: 器官如出现异于正常状态的颜色,往往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色素的影响。如器官呈黯红色,常表示病灶内含血量多;器官呈黄绿色常由于胆汁异常积聚;组织呈黄色常由于脂肪变性。
  (5) 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病灶境界清楚或模糊,有无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若系空腔性器官,还要注意器官壁增厚或变薄,内壁粗糙或光滑,有无突起,内容物的颜色、硬度等有何变化。
  (二) 病理切片的观察
  1 肉眼观察观察组织切片中组织块的形状、染色,结构致密或疏松,初步确定组织来源及病变区域。
  2 显微镜观察注意切片的正反放置方向,以免压碎玻璃,损坏镜头。
  (1) 低倍镜是镜检的主要手段,可以观察病变的全貌。观察时注意上下扫视全片,确认组织类型,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切忌一开始即用高倍镜观察。
  (2) 高倍镜主要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形态。
  (三) 临床病案讨论
  临床病案讨论是学好病理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使用案例教学法可增强病理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通过讨论,将病理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效结合,发展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总之,通过临床病案讨论,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是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医学生在进行临床病案讨论分析时,应注意以下思路。
  (1) 了解和分析病史(病案材料中提供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等),初步分析患者可能的临床诊断或死因。
  (2) 对病案中提供的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结果,做出综合病理诊断。
  (3) 分析病理变化是否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 做出病案的主要病理学诊断,进一步分析并发和继发的病变,以及引起该病变的可能病因和机制。
  (5) 若为致死性病变,结合临床病情发展过程,得出可能的死亡原因。
  (四) 描述、诊断及绘图原则
  对病理标本的描述一定要真实,不能主观臆造。语言要精练,层次要清楚,从整体到局部,由里到外,由上到下,逐次描述。对病理标本作诊断时,要结合病史,联系理论知识,反复观察,综合分析,诊断原则是“器官或组织名称+病理变化”,如肠出血性梗死、肝硬化等,不要把器官固定后的改变误以为是病变。绘图也应本着客观、真实原则,不可抄袭图谱或人为加工。
  (五) 病理学实验课学习方法
  病理学实验的主要内容是肉眼观察病变器官与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细胞的形
展开
目录
目录
引言 001
上篇 病理学实验
病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005
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012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016
实验三 炎症 021
实验四 肿瘤 025
实验五 心血管系统疾病 030
实验六 呼吸系统疾病 034
实验七 消化系统疾病 037
实验八 泌尿系统疾病 041
实验九 生殖系统疾病与乳腺疾病 044
实验十 内分泌系统疾病 048
实验十一 神经系统疾病 050
实验十二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053
下篇 病理生理学实验
病理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059
实验一 家兔实验性急性肺水肿 072
实验二 家兔高钾血症 075
实验三 家兔缺氧 078
实验四 家兔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082
实验五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086
实验六 家兔失血性休克 089
实验七 家兔急性右心衰竭 094
实验八 家兔肝性脑病 097
病案讨论 100
主要参考文献 10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