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电视广告创作
0.00     定价 ¥ 2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8043861
  • 作      者:
    杨乃近,梁恩瑞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杨乃近,女,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广告专业。浙江传播学会会员,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有丰富的广播电视广告创作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著有《广播广告创作》《电视广告创作》等专著。
  
  梁恩瑞,男,祖籍浙江温州,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动画专业。曾在北京《今日在线》和中视冠华影视制作公司任影视制作。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
展开
精彩书摘
  《电视广告创作》:
  电视传播又是大众传播的强势媒体,它借助电视媒介创造了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又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一)电视文化的综合性
  首先,电视文化是视听的综合,它让人们不仅见其形,而且闻其声。其次,电视文化是艺术的综合。有人把电视称为第九艺术(诗歌、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电影、电视),就是说它吸取了前八种艺术的表现方法与表现手段,综合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确实,当你步入电视艺术领域,你会发现它的综合性和兼容性,远非其他艺术可比。在这里,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也不论是新闻性的、商业性的、娱乐性的、文学性的材料,都可以加工成融图像、声音、色彩于一体的各种节目,展示在各种各样的人群面前。受众所接受的是整体的信息,它不仅包括有形有声的外壳,还有相关的情感与氛围。
  (二)电视文化的大众性
  电视文化从总体上说属通俗文化范畴,具有大众性。通俗文化相对来说对受众的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较低。大多数电视节目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甚至根本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人,在接受上也不存在或极少存在障碍。因此,电视受众具有极强的广泛性。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不会看报、看杂志,但却可以看电视。电视对文盲、半文盲来说,是他们的“福音”。正因为如此,春节联欢晚会才会成为全国亿万个家庭的“节日盛宴”。这就要求电视文化要努力做到“雅俗共赏”,要努力为尽可能多的受众服务。
  电视文化的大众性要求电视传播尽可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心理需求。现代观众对电视传播的心理需要突出表现在对最新信息的获得上和对情感的认同上。鉴于此,电视的新闻类节目一定要快、要新,重大新闻要抢第一时间;重要体育比赛、重要的文艺演出、重大庆典活动等要搞现场直播。因此需要采用“现在进行时”播出,很多很难遇到的事件(如“9·11”事件)、很多戏剧性的情节(如奥斯卡颁奖典礼)、很多极富刺激的悬念(世界杯足球赛决赛),能极大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为电视台的经营带来极好的商机。
  电视文化的大众性还因广播通信卫星的使用而得到扩张。维也纳新春音乐会、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受众超过10亿;各国的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知道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重大科技成就乃至各种名人趣事。
  电视文化这一通俗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真正使人类的交往得到普遍发展。
  (三)电视文化的社会性
  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在社会中的互动、学习、思考和行为,成长为社会的一员。人类社会在发展,作为社会一员的人也在发展。如今影响人的社会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使孩子们获取了大量家庭、学校中所没有给予的知识,成年人也在工作之余从大众传播媒介中接受再教育,获得信息。大众传播使人越来越见多识广,进而也加速了自身的进步进程。
  社会化是人的社会性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是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使自己逐渐具备该社会群体所应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适应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电视作为“第一传媒”,几乎是每时每刻地、连续不断地传播着政治、经济、科技、法律、文化娱乐等各种各样的信息。
  电视传播的广泛的社会性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化进程。前面说到,家庭是影响人的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对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来说,这个家庭绝对脱离不了电视文化的影响。电视把剧院、电影院、博物馆、美术馆都搬到了家庭中,使文化娱乐家庭化。同时,家庭活动则电视化了。这种因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人们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改变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长久深远的。
  电视文化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对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绝对不可低估。
  西方国家把从小看电视长大的人称做“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电视文化时代的人”。这些人有着迥然不同于传统文化教育出来的人的品格和特质。这些人知识面广、感觉敏锐、自信心强,对新潮东西极感兴趣,他们往往将电视和现实等同起来,他们判断事物的价值取向是面向未来的、新潮的、非传统的、不保守的。同时,电视文化也不可避免地给这些人不少消极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轻视传统,割断历史,缺乏明确的是非标准,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
  电视文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影响绝不亚于任何一本教科书。电视传播中体现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电视节目中推崇或贬损的形象、肯定或否定的理念行为,都会对他们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产生深刻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电视与电视广告
第一章 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电视媒介问世
第二节 电视事业的高速成长
第二章 电视媒介的特点
第一节 电视媒介的优势
第二节 电视媒介的局限
第三节 电视文化
第四节 我国电视广告现状
第三章 电视广告的特点和分类
第一节 电视广告的特点
第二节 电视广告的分类

第二部分 电视广告创作
第四章 电视广告运作流程
第一节 广告运作程序
第二节 电视广告制作程序
第五章 电视广告的策略
第一节 电视广告的目标
第二节 电视广告诉求与表现方式
第三节 电视广告策划思路
第六章 电视广告创意思路
第一节 电视广告三要素创意思路
第二节 电视广告结构类型
第七章 电视广告表现技巧
第一节 如何强化品牌
第二节 注重展示包装
第三节 怎样设计字幕
第四节 突出线形的视觉美感
第五节 强调动态表现
第六节 灵活改变摄影频率
第八章 电视广告剪辑
……

第三部分 电视广告制作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