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什么是科学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和科学方法
人们的求知方式有很多种。就个人而言,其求知可以是对常识的亲历感知,也可以是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学习。就人类而言,要产生新知识,或采取科学方法或采取思辨方法。
一、传统的求知方式
大家知道很多知识。大家知道地球是圆的,或许也知道月球阴暗的一面相当寒冷,还可能知道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大家是如何知道的?如果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想到是某些人告诉我们的,而且我们信以为真。有些知道的事情,显得非常理所当然。不过,过去大家都“知道”天圆地方,大地是平的。
很多人们知道的事情其实是约定俗成的或是信仰,很少是个人的经验和发现。我们对事物的了解一部分通过传统,一部分通过权威专家。不过,我们还有其他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经验或者观察来了解事物。问题在于,当个人经验和大家约定俗成的知识发生冲突时,个人经验往往可能在众议之下认输。
(一)传统
我们每个人都继承了很多根深蒂固的知识。我们可能从他人那里得知:很多农作物在春天播种,在秋天将获得丰收;吃太多糖可能会造成蛀牙,圆周率的近似值是22/7。尽管我们可以亲身去检验这些知识,但我们还是直接接受了其中的大部分。因为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
传统对人类的研究是有所助益的。接受人人皆知的事物,可以替我们省下不少亲自去研究的时间。知识是累积的,继承已有的信息和知识体系,正是发展更多知识的起点。我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指知识的传承。
不过,传统也可能阻碍人类的研究。如果想在人们已知的事物上寻求新的观点和不同的知识,很可能会遭到他人的质疑乃至抵制。更有甚者,有些人可能根本不想对已知的事物去做不同的认识。
(二)权威
即使传统的力量很大,新知识还是每天涌现。除了我们亲身的研究之外,我们终生都是他人新发现和新知识的受惠者。通常人们对这些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发现者的地位有关。例如,当我们生病时,往往更相信医生,而不是厨师或出租车司机的建议。关于飓风如何形成和地震何时会发生的知识,我们更加相信百科全书,而不是小说或漫画。然而,对专家的知识必须保持谨慎并且不能无条件接受。我们知道医生在诊断时也会犯错,并且,因为新的证据的出现,知识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实,大多数权威专家的知识是通过科学研究而来的,甚至由科学研究而来的知识只是暂时的真理,有待于通过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或辩驳。
就像传统一样,权威专家既可能帮助也可能阻碍研究。我们会信任接受过特殊训练的人、专家或信誉很好的人,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同时,权威专家在自己专长的领域犯错时,也会严重地阻碍我们的研究。如果专家超出自己专长的领域发表意见,也会妨碍我们的研究。例如,广告公司经常会邀请人们喜爱的运动员来向消费者介绍牛奶的营养价值、让电影明星评估汽车的性能等。
(三)经验
个人经验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不需要他人告知,我们也知道冬天的河水是冰冷的;火可以取暖,但靠得太近会灼伤我们;经常暴露在太阳底下,我们的皮肤将会变黑。
然而,个人经验是有限的,得到的知识或者结论有可能是不可靠的。例如,某人每天都购买一张彩票,经过三个月后他发现周一买的彩票中奖的概率更大,于是他把这种现象看作一种规律,然后决定只在周一买七张彩票。然而再经过一段时间他就可能会发现,这样做并没有提高中奖的概率。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知识,我们往往需要更系统和更大规模的调查观察,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
个人经验经常会受到传统和权威的影响。例如,传统告诉我们蔬菜炒熟了才能吃,而水果必须生吃。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见那儿的人拿着生菜的叶子往嘴里塞或拿着香蕉在火上烤,可能觉得不适。经过当地人的鼓励,我们尝了一口,感觉味道怪怪的。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儿所有的人都生吃生菜、烤着吃香蕉,而我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味道,并开始认为生菜理所当然该生吃。
二、思辨方法与科学方法
(一)思辨方法
思辨是指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它是一种思考方式,但不是与外界相关的,甚至可以不符合逻辑。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例,首先是定义,其次是公设公理,这些内容就是先于经验也先于逻辑的。从定义、公设、公理再推出定理,继而得到每一个现象的解释就需要逻辑了。思辨方法曾经很受推崇,哲学家认为通过思辨,人可以为自然立法,也就是为自然界建立规则。关于“鸡和蛋谁先谁后”“风动还是幡动”的争论都是思辨的实例。
【例1-1】某一天,六祖慧能来到南海法兴寺(今称光孝寺),正好遇到印宗法师讲《涅槃经》。那时,风吹刹幡,有两位僧人辩论风和幡,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两人争执不已。六祖却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思辨方法逐渐从主流的地位退下来,实验方法占领了主流。虽然理论和逻辑推理是求知的重要方法,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真理。如果其他人提出新理论来提供不同且更加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由之前的理论所支持的暂定的真理就会被推翻。除非逻辑推理所依赖的理论前提与经验世界完全一致,否则仅仅只有逻辑不足以建立真理。科学研究的作用就是使用实证数据来证明逻辑的有效性。
(二)科学与科学方法
在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就是“知识”“学问”。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使用和讨论“科学”这一范畴时就把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时,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一起。罗素曾经把“科学”规定为诉诸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确切的知识”是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据、有明确适用范围的知识。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给“科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一般地说,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
科学方法是一种求知方式,它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系统知识的求知方式。科学方法的目标是追求真理,解释并预测自然或社会现象。从科学方法中得到的真理既包括逻辑,也包含证据,逻辑和证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这两种创造新知识的方式,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科学方法建立在直接观察和实验数据基础上,思辨方法建立在研究者的洞察力、直觉判断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科学方法所做的数据观测是可重复的,其步骤清晰有序,其结果可以检测,其他人遵循同样的程序和方法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思辨方法虽然也可以从事物状况出发,但主要依靠直觉判断,其思考结果与事物状况之间的联系不明确,无法表述其思考过程和步骤,因而不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无优劣之分,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虽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大量应用科学方法,但是知识创新的一些关键环节的突破,往往靠的是研究者的思辨能力。在方法论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比较强调科学研究,这是由方法论研究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方法论研究总是企图将研究工作纳入清晰的、可观测的、能重复进行的轨道,让后来者可以遵循以往成功的经验,少走弯路,这和科学研究的特征是一致的,而思辨研究的经验却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程序
科学与其他求知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科学的研究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
——因为好奇或疑难产生研究问题。
——通过对理论的逻辑演绎等建立研究假说。
——经验观察或实验。
——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
一、提出研究问题
世界到处是尚未解答的疑问和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到处都能发现会引起我们好奇、思索、疑问的事物。提出问题,就如我们点燃了引发研究过程的一连串反应中的第一个火花。研究常常源于一个好奇的念头,它通常始于问“是什么?为什么?何种条件?将来会怎样?”等。例如,对农业机械作业的观察可能让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为什么有的地区农机作业价格下降,而另外一些地区却没有下降?在什么条件下,农机购置补贴能降低农机作业价格?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陈述了两个事件之间的潜在关系,在上面例子中两个事件是“实施补贴”和“价格变动”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两者关系的差异。在提问的时候虽然没有明显地回答,但却暗示有可能进行实证检验。
尽管在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尚未解决的一般问题,但是要从中选择出一个有着明显研究需要和较大研究价值的特定的问题,也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美国政治学者贝蒂?H.齐斯克说:“依靠丰富的想象创立并发展一个可行的研究问题是研究工作中*为困难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初次独立进行一项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他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似乎比实际去研究这个问题还要困难。
二、寻求理论解释并建立研究假说
研究是由具体的研究问题及针对它的疑问和尝试性回答(即假说,有时也称假设)所引导的。在着手研究问题及其伴随的附属问题后,研究人员往往会对他们研究问题的可能的结果提出一种或多种假说。假说是有逻辑的推测、有理由的猜想、有根据的推理。它提供给正在调查的现象一种尝试性的解释。它将影响人们思考哪些信息来源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一旦某种假说被越来越多的资料所证实,这些假说就会演变成理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