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鹤皋,1934年生于吉林长春,祖籍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哈工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青少年科技培养基地总顾问。曾任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理事兼动态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振动学会常务理事兼测试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理事长。
我国著名的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轨迹控制精度及路径预测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出的机器人包装码垛生产线已用于大庆、大港、齐鲁、吉林等地石化工厂。建立了中国一个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博士点。为发展中国机器人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获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部委级其他科技奖励多项。
杨静,硕士研究生,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昌平区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十佳机器人教练员,获首都劳动奖章。主持完成了两项国家课题。2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被中国教育部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出版。辅导学生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7项,市级以上奖项160多项。多次为全国、全市、全区科技老师讲座,多次担任国际、国家和市区级机器人竞赛裁判。参与撰写著作2本,编写教材1本、参与编写教材2本。
宋强平,硕士研究生,北京市一〇一中学一级教师,海淀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海淀区青年岗位能手,海淀区教育信息化优秀个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导教师,北京信息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北京青少年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主持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多篇,获北京市首届教师“基本功与智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参与编写《中学信息技术学科阅读指导用书》。辅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40余项,学生获奖近300人次,多次获得国际、国家、市区级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