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1章夜视技术概论1
11引言1
12微光夜视技术2
121微光夜视仪3
122微光电视4
13红外成像技术5
131第一代红外成像技术5
132第二代红外成像技术6
133第三代红外成像技术6
134非制冷型红外成像技术6
14夜视技术的未来发展7
141红外成像技术与微光成像技术的比较7
142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趋势7
143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8
144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融合11
第2章视觉特性探测和识别模型13
21人眼的构造13
22人眼的视觉特性14
221视觉的适应性14
222人眼的绝对视觉阈15
223人眼的阈值对比度15
224人眼的光谱灵敏度16
225眼睛的分辨力16
226视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18
23微光下的视觉探测20
231理想探测器的罗斯方程21
232夏根(Schagn)方程21
233弗利斯罗斯定律22
24目标的探测和识别23
241目标搜索的一般原理23
242人眼目视搜索时的运动25
243目标探测识别模型25
244约翰逊(Johnson)准则28
第3章夜天辐射及光辐射度量30
31夜天辐射30
32辐射度量与光度量34
321辐射度量35
322光度量36
323辐射度量与光度量之间的关系37
33光辐射量计算37
331朗伯辐射体37
332光辐射量计算举例39
第4章微光夜视仪43
41微光夜视仪概论43
42第一代微光夜视仪45
43第二代微光夜视仪46
44第三代微光夜视仪48
45微光夜视仪的静态性能51
46微光夜视仪的总体设计与视距估算53
47微光电视58
48微光电视系统的静态性能61
49微光电视系统的视距66
第5章主动红外夜视仪71
51主动红外夜视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71
52红外变像管72
53红外探照灯73
54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光学系统74
55直流高压电源74
56大气后向散射和选通原理75
57视距估算76
第6章红外成像系统79
61概述79
62红外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80
621红外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80
622红外成像系统的类型和组成80
623红外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81
63红外光学系统82
631红外物镜系统82
632光机扫描系统84
64红外探测器86
641红外探测器的用途及类型86
642红外探测器的特性参数87
643常用红外探测器89
644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90
65红外成像中的信号处理94
651前置放大器94
652直流恢复94
653多路转换技术96
654通频带选择96
655温度信号的线性化97
656中心温度与温度范围的选择97
66红外图像增强97
661直方图97
662自适应分段线性变换98
67红外成像系统的综合特性100
671调制传递函数100
672噪声等效温差105
673最小分辨温差106
674最小可探测温差107
第7章微光与红外图像融合108
71图像融合概述108
711图像融合的概念108
712图像融合的层次划分109
72夜视图像的融合109
721微光图像特征110
722红外图像特征111
723红外与微光图像的比较112
73图像融合预处理113
731图像去噪处理113
732微光与红外图像配准技术115
74微光与红外图像融合算法119
741加权平均法119
742拉普拉斯塔形分解融合120
743对比度调制融合120
744小波变换法121
第8章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123
81红外成像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123
811红外成像检测的基本理论123
812矿用红外成像仪及实际应用123
82红外成像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125
83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127
84红外成像技术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129
85红外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130
参考文献134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