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平面设计基础
设计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是人类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设计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有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古罗马普林尼的《博物志》。“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这个词*早是美国威廉 阿迪逊 德威金斯提出的,兴起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的平面设计是二维平面内一切利用文字、图像、符号、色彩的创意组合,如标识设计、出版物、平面广告、海报、网站、包装、贺卡插画等。因此可以说平面设计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学好平面设计对其他设计门类有更好的发散性拓展。当代平面设计师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方式,这种方式在专业领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依赖视觉符号传达信息的设计活动。“视觉符号”是指眼睛所能看到的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是传播元素图形、文字、色彩的总称。
“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收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传达”主要实现“沟通”和“互动”的功能。视觉传达是信息发送者向信息接收者传递信息时需要的一个过程,它可能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如何、影响如何这5个程序。设计者把原始信息通过视觉符号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通过视觉符号解读还原信息,当设计者的原始信息与接收者的还原信息高度吻合时,这种视觉传达才是有效的。
设计是一个大的范畴,其中涵盖很多的门类。过去将设计划分为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空间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划分方式已经被取代。目前将设计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居住设计。一切通过视觉进行传达的设计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解决人与社会的沟通问题,平面设计属于这个范畴。产品设计是为了使用而进行的设计,是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方式。居住设计是为居住而进行的设计,自然与社会之间是居住设计,也可以称为环境设计。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视觉传达设计”一词等同于“平面设计”。
第1章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由20世纪初期伊顿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造型基础”课程演变而来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为现代设计带来了基础性美学思考,它富有挑战和开拓性的变革精神,创造了20世纪趋向大众的设计文化。康定斯基在1926年出版的《点线面》为构成艺术和之后的“构成”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共同语言,已成为当今社会艺术设计门类的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平面主要研究长、宽二维空间的造型问题。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把基本视觉元素像机器零件一样,按一定规律分解、组合、合成的过程。平面构成主要研究的是在二维平面中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问题,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1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1.1.1基本视觉元素:点
1.点的定义
点在几何学上只代表位置,并无大小之分。点是平面构成视觉元素中的*小单位,是线的开端和终结,是两线的相交处。从造型设计来看,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视觉设计上的点指画面中呈点状的元素,或者那些并非真正呈点状,但在画面中可把它们当作点对待的元素,只要能起到凝聚视线的作用即可。视觉元素的点是无面积、无方向性的,但是可以有大小、形状、颜色、虚实、纹理等不同造型的区分。通常点的形状是圆的,但是严格意义上讲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圆的、方的、三角的或不规则形状都可以。圆点给人饱满、充实、完整的感觉;方点给人坚实、冷静、规矩、稳定的感觉;三角点给人紧张、警觉、有目的性的感觉;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往往会显得有个性,在规则的形状中更突出。点亦可以代表人物、动物、植物、抽象物质等。根据设计主题与目的不同,选择或安排不同形状的点满足画面需求。
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可以产生点的效果。就大小而言,体积越小的物体作为点的感觉越强烈。例如,在高楼大厦上看街道中行走的人,人就具有“点”的效果,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具有“点”的效果。“点”与“面”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果点的大小超越了“点”的限度,它就成为“面”。“点”的概念是相对的,不同的造型在画面中是否属于“点”的范畴这要根据具体物体与周围环境的比较来分析。反差大,对比悬殊,则为点,反之就自动转化为其他形态元素。在中国画技法中,就有“远点树,近点苔”的表现方法,这就是点元素的应用。由于点的环境不同,所表现的对象也就随之而改变。与其他元素相比,点元素更能突出主体,有的时候,这些点元素并非画面的主体,仅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
2.点的种类及性格
1)单点:视觉中心
在平面设计中,单独的点具有强烈的集聚效果,能够吸引住人的视觉神经。当单点居于画面中心的位置时,具有张力作用,映射出一种扩张感,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利用这个原理突出小的主体。例如,在一个环境复杂的画面中,想让某个形态很小的图形脱颖而出,可以釆用单点效果,在图形周围“人为”制造一个留白的空间环境,这样在简单空间中的点状图形就具有扩张感,快速吸引大众视线。
2)两点:视线移动
当画面中有两点时,在单点的基础上又存在另一种视觉张力,两个点的不同势必会引导视觉移动,视觉效果强的点先被捕捉,视觉效果弱的点次之,视线从强到弱、从大到小、从实到虚地进行转移,这样两点元素之间便会形成具有方向感的移动效果。两点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两点关系
3)多点:空间感
三个以上的点可以为多点,多点比单点和两点有更加丰富的视觉作用力。多点的并置可以形成灰面,大小点有序并置,画面层次十分复杂,在视觉表现中形成空间感、方向感、疏密感、线条感等。通过图1-2来欣赏单点、两点、多点的在设计中的应用。
3.点的构成
常见的点的构成有等间隔构成、规律间隔构成、不规律间隔构成、线化构成、面化构成。等间隔构成给人规律、安静、平衡感觉;规律间隔构成给人很强的数理感和有秩序的变化感;不规律间隔构成给人灵活多变的感觉;线化构成会让点元素产生运动感和方向感;面化构成让点更有凝聚力,形成一定的氛围感。在点的构成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等间隔构成的情况下,需要改变点的形状,避免产生单调性;或者改变点的方向,避免其平淡感;还可以改变点的大小、颜色,丰富视觉变化效果。
(2)主体点是画面的焦点核心,要满足画面的兴趣中心特征,突出清晰。利用一切办法使主体点突出,在画面中要灵活控制主体点与其周围环境的比例关系,使之成为画面的绝对中心以达到抢眼的视觉效果。作为画面的主体点,清晰突出是第一位,目的是第一时间抓住眼球。
(3)陪衬点起辅助作用,衬托主体点的存在。陪衬点在画面中要适当弱化,它的存在往往是烘托画面氛围,平衡画面构图,起到稳定视觉的作用。中国画就特别喜欢使用点来烘托画面氛围,花鸟画常常在大片空间里放上两只蝴蝶或蜜蜂,平衡画面构图、增加律动的同时,显示其空间感。陪衬点越少越好,够用则已,可以利用虚实,降低色彩的饱和度来衬托主体点。
4.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是直接用点来表现的。例如,电子计算机的纸带,穿孔纸带利用一排孔表示一个字符,用穿孔或不穿孔表示1和0,将指令和数据导入内存。显示出不同的符号。又如,盲人所使用的文字是用凸点位置的不同加以辨别的。图1-3所示作品是印刷公司的商标。用点作为设计灵感是因为印刷*基本的单位是网点,用点元素来代表印刷行业的特征非常贴切,在这个标志的造型中,点的构成是变化的,一个是开放的点,另一个是闭合的点。可以把标志的图形理解为黑色不规则的部分,而这个图形是由两个圆点和两个方点切割而成的。图1-4所示作品是《为盲胞读书》海报,点在这幅作品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现盲人阅读的盲文中的点,上方用点拼出盲文的英文拼写,下方的模拟盲文做出起伏的律动感觉,表达盲人阅读的乐趣;二是背景上散落的点表现一个个关爱盲人的人,呼吁社会关爱盲人,为盲胞服务。
1.1.2基本视觉元素:线
1.线的定义
线在几何学定义里,只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具宽度和厚度。它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与点强调位置和聚集方式不同,线更强调方向与外形。当点沿着固定的方向移动时,形成的是直线;当点沿着不固定的方向移动时,形成的是曲线。在平面设计上线除了长度、方向外,还有粗细、形状、颜色之分,它的视觉变化提供了丰富的造型表现力。线具有很强的表形功能和表象功能。
2.线的种类及性格
在设计中,线比点具有更强的感情性格,线有助于产生情绪,给画面增加感情上的内容。长度是点的移动量来决定的,速度快慢决定线的流畅性,加速或减速的不规则变化以及方向的变化都会形成各种性格。线一般分为直线、曲线和折线,相应地就会有三种性格,即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折线有跳跃不安定的感觉。作为视觉元素,线有长短曲直变化,会呈现个性化的构成。直线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男性性格的象征,具有简单明了、直率的性格。图1-5所示作品能表现出一种力的美。粗直线能体现力度强、厚重、钝重、粗笨的效果。细直线能体现秀气、微弱、敏锐和神经质的效果。垂直线能体现严肃、庄重、高尚、强直等效果。水平线让人联想到风平浪静的湖面或平躺休息的状态,具有静止、安定、平和、广阔、静寂、疲劳的感觉。斜线具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向前或者下落的感觉,平面设计基础与Photoshop实战应用容易与运动员的起跑、飞机起飞或滑冰的姿势联想到一起。在空间视觉规律中,粗的、长的、实的直线有向前突出的感觉;相反,细的、短的和虚的直线则有向后退的感觉,这是由自然景物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造成的。
曲线具有女性性格,活泼、浪漫,容易从中体会到柔美、丰满、动力、弹力、温暧的性格,具有节奏感和流动感,让人想象到头发、流水。几何曲线是可以用数理方法进行绘制的线。几何曲线带有一定规律的机械性,同时具有数理的神秘感。自由曲线是不规则的,很难用数理方式来描述。自由曲线(图1-6)给人丰富的想象,富有灵活、幽雅的女性感,主要表现在其自然的伸展,有不可预测的变化方向,特别适合表达丰富的情感。在设计中要充分发挥自由曲线美的特征,也要有效地组织它的结构与变化,防止产生混乱的视觉效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