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本次修订力求使教材更好地体现科学性、继承性、专业性、先进性、简明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适应高等护理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中医护理学基础》分上、下2篇,共13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医基础理论、四诊、辨证、方药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体质、经络腧穴基本知识、针灸法、推拿疗法、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辨证施护的应用等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培养中医思维,掌握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更好地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本次修订力求使教材更好地体现科学性、继承性、专业性、先进性、简明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适应高等护理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上 篇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8
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11
第四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13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17
第一节 阴阳学说/17
第二节 五行学说/21
第三节 藏象学说/25
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37
第五节 病因与病机/43
第三章 四诊/53
第一节 望诊/53
第二节 闻诊/59
第三节 问诊/61
第四节 切诊/66
第四章 辨证/70
第一节 八纲辨证/70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73
第三节 脏腑辨证/79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92
第五节 其他辨证/94
第五章 方药基本知识/96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96
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101
第三节 方剂基本知识/122
第四节 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124
下 篇
第六章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132
第一节 病情观察/132
第二节 起居护理/135
第三节 饮食护理/138
第四节 情志护理/147
第五节 用药护理/153
第六节 病后调护/164
第七节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165
第七章 体质/177
第一节 概述/177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180
第三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183
第四节 不同体质类型调护/185
第八章 经络腧穴基本知识/191
第一节 经络/191
第二节 腧穴/196
第九章 针灸法/226
第一节 针刺法/226
第二节 灸法/238
第三节 针灸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242
第十章 推拿疗法/245
第一节 概述/245
第二节 成人常用推拿手法/249
第三节 成人常见病证的推拿方法/255
第四节 小儿推拿手法/257
第十一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67
第一节 拔罐法/267
第二节 刮痧法/270
第三节 耳穴压豆法/272
第四节 热熨法/276
第五节 熏洗法/277
第六节 湿敷法/279
第七节 贴敷法/280
第八节 涂药法/281
第九节 中药保留灌肠法/282
第十节 换药法/283
第十一节 放血疗法/285
第十二节 蜡疗法/286
第十三节 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287
第十四节 中药离子导入法/289
第十二章 中医养生保健/291
第一节 概述/291
第二节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念/293
第三节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295
第四节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方法/297
第五节 传统运动养生保健/300
第十三章 辨证施护的应用/305
第一节 辨证施护的原则与方法/305
第二节 八纲证候辨证施护/309
第三节 气血津液病证辨证施护/318
第四节 脏腑病证辨证施护/322
附录 中医护理常用术语简要解释/330
主要参考书目/335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