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制度经济学
0.00     定价 ¥ 49.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2383475
  • 作      者:
    徐大伟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徐大伟 管理学博士,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业生态学、新制度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目前从事环境资源价值分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生态环境制度设计、环境污染公共治理及环境规制绩效等研究课题。近年来,先后在《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技术经济》、《中国软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库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被EI或ISTP收录英文学术论文近十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材料全文转摘。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制度经济学》:
  (2)对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借鉴
  新古典主义构造的是这样一个世界:以资本主义制度既定为前提,以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主题,运用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着重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与分配理论,揭示了人与物关系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然而,这样一个无摩擦、无交易成本、无制度的世界存在非现实性的缺陷。新制度经济学在对其基本假设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专注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研究,说明制度安排和权利配置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继承了以下方法。第一,成本-收益分析。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经济人”是按照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来采取行动的。诺思认为: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间的比较,对于制度变迁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肯去推动制度变迁。有限理性的“经济人”的心里也在进行着成本-收益的计算。这种分析方法还可应用到政治领域——投票人的决策,法律领域——分析犯罪心理,以及如婚姻、家庭、教育、人力资本、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等其他人类行为的分析之中。第二,边际分析。新古典主义产生于边际革命背景下,边际分析是其一种重要方法。新制度经济学并不排斥边际主义。科斯指出:企业的规模就界定在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的那一点上。他认为人们选择某一种机制的标准是每一种机制所内生的交易成本在边际上的大小。关于制度变迁、制度效率的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家也都大量采用边际分析法。第三,均衡分析。马歇尔创立的“局部均衡”分析,是一种个体在供求一致情况下达到的均衡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一种总体最优的均衡状态,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全面市场假设和完全竞争假设都表明,市场的竞争机制使资源配置效果最优,从而达到竞争性的均衡。而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不断处于均衡调整状态。制度供求形成制度均衡与非均衡状态。在研究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诱致性和强制性时,新制度经济学运用了均衡分析方法,将制度变迁过程变为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现实的制度安排都是博弈双方为减少交易摩擦和交易费用达到的利益均衡。
  (三)注重案例研究,从“黑板经济学”到“实验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随着学派的发展,不断地深化、渗透和扩散。科斯曾经批判传统的经济学是“黑板经济学”,对现实的公共政策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目前新制度经济学倡导从现实的制度分析人手,直面现实的经验,用实证研究让人们的视野转向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科学。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在有关国家进行试验,实验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类似于自然科学严格的、可控的试验来解释人们的行为心理规划及其变化,从而对多种经济政策以及许多经济制度规则做出有效评价。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案例,这对行为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德勒巴克的《法律动机的认知科学视角》将理论应用于法律、金融领域,拓展了行为科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应用。行为科学动摇了理性人假设,即人有非理性的一面,表现在人们通常采用“经验法则”来认知世界,因此存在“认知幻觉”。另外,人们更关心防止损失而不是追求获益,这动摇了传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人们已经越来越感觉到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地引入,制度分析的方法本身使经济学更具有开放性,从而将新制度经济学引入了一个不断拓展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正如梅纳尔所说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正在不断深化,这表现为概念越来越精确,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经验验证的不断丰富和卓有成效”。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是一种综合方法。它以“新经济人”(有限理性的人)为起点,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运用制度分析与正统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说明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阐述了制度自身的运行和理论体系的演变。用科斯的话来说,即“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与运行”,其目的在于“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制度分析方法实际上是新古典经济方法与制度研究方法的综合。虽然新制度经济学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但差别亦很明显。有人将之比喻为物理学的牛顿时代和爱因斯坦时代的区别,即从零交易费用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世界。交易费用理论表明交易活动是稀缺的,因而是有代价、有成本的,从而也就有了资源配置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率问题。而制度的建立是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于是,旧制度将会被新制度取代。制度分析使得对经济活动的分析更接近现实,更能解释真实世界,探讨人们的行为以及不确定性等问题,并对未来世界做出预测。制度分析有利于揭示制度的共存互动、互相依赖性。诺思所言的“路径依赖性”就是一种不能脱离历史而存在的制度,而这种制度又与未来密切相关。
  总之,新制度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制度的重新发现对行为者的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权利安排构成影响,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范式的一种转型。这种制度分析对于我们研究产权、资源配置效率,制度对人类的行为预期、分配效率、公共决策的影响以及制度变迁对体制的影响等问题都提供了借鉴方法。这样,新制度经济学的创新之处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把传统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边际均衡分析法与制度分析法相结合;二是以资源配置为主题,改变了其他制度主义者主题过于宏大和杂乱的状况;三是创立了“交易费用”概念,在原来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成本这一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约束条件,依托“交易成本”概念,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推理和抽象分析方法进行制度变迁分析;四是强调资源配置的最优问题与既定经济社会的激励结构问题不能分离,而激励结构是由制度及产权决定的,这又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拓展。新制度经济学既具有一定的制度主义批判性,又被主流经济学所接纳,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并引入瞩目。从深层次上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基本方法论和理论假设与主流经济学的趋同才是其兴起的真实原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创新贡献1


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与理论基础9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0


第四节新旧制度经济学的比较12


第五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13


案例为什么说新制度经济学是一个真实世界的经济学20


思考题22


第二章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3


第一节制度的概念、内涵与实质23


第二节关于人的假设26


第三节制度的性质与分类28


第四节制度与文化的关系32


第五节制度的功能与作用32


案例17~19世纪英国运送犯人34


思考题34


第三章交易费用理论35


第一节交易及交易行为35


第二节交易费用的内涵、构成及本质37


第三节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40


第四节交易费用的特征与构成41


第五节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及其测量43


第六节交易费用与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54


案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交易成本的降低56


思考题58


第四章产权理论59


第一节产权的起源59


第二节产权的内涵与特性61


第三节产权的构成与功能65


第四节产权的属性68


第五节科斯定理69


第六节产权制度的经济意义76


案例“小产权房”的制度分析78


思考题79


第五章契约理论80


第一节契约的产生及其意义80


第二节契约的定义与特性81


第三节契约的作用与功能83


第四节契约的主要类型83


第五节契约的实施原则及其影响因素87


第六节现代契约理论89


第七节不完全契约理论97


案例呼和浩特年轻人结婚搭礼钱——互打白条101


思考题102


第六章寻租理论103


第一节租金与经济租103


第二节寻租的理论基础104


第三节寻租的经济学分析111


案例从“租”与“寻租”看春运“一票难求”114


思考题115


第七章企业理论116


第一节企业的产生116


第二节企业的定义及其特征118


第三节企业的性质119


第四节企业的边界125


第五节委托代理理论134


第六节公司治理理论156


案例论企业的合理边界——兼析对微软公司的分拆168


思考题171


第八章国家理论172


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与实质172


第二节国家理论及其模型178


第三节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185


第四节意识形态与经济制度192


第五节国家职能与政府行为197


案例行政审批制度创新: 从万里长征图开始205


思考题207


第九章制度变迁理论208


第一节什么是制度变迁208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209


第三节制度变迁的动机、条件与方式211


第四节制度变迁的供给与需求216


第五节路径依赖理论225


第六节制度变迁的经济意义229


案例1978—2004年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234


思考题235


第十章制度分析与制度设计236


第一节什么是制度分析236


第二节制度分析方法240


第三节比较制度分析245


第四节机制设计理论247


第五节制度设计理论254


案例和尚分粥的启示269


思考题270


参考文献2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