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概述
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1.1人工管理阶段
1.1.2文件系统阶段
1.1.3数据库系统阶段
1.2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3数据模型
1.3.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1.3.2概念模型
1.3.3逻辑模型
1.4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1.4.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1.4.2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1.5数据库管理系统
1.5.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5.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组成
1.5.3用户访问数据的过程
1.6数据库及其应用前沿技术
1.6.1并行和分布式数据库
1.6.2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1.6.3移动数据库
1.6.4NoSQL
1.6.5NewSQL
1.6.6国产数据库
1.7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
2.1关系模型概述
2.2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2.2.1关系及相关概念
2.2.2关系模式
2.2.3关系数据库
2.3关系的完整性
2.4关系代数
2.4.1关系代数概述
2.4.2传统的集合运算
2.4.3专门的关系运算
2.5关系演算
2.5.1关系演算概述
2.5.2元组关系演算语言ALPHA
2.5.3域关系演算语言QBE
2.6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SQL Server 2019基础
3.1SQL Server 2019简介
3.1.1SQL Server的发展历史
3.1.2SQL Server 2019的版本
3.1.3SQL Server 2019的数据库组成
3.2SQL Server 2019的组件和管理工具
3.2.1SQL Server 2019的组件
3.2.2SQL Server 2019的管理工具
3.3SQL Server 2019安装
3.3.1SQL Server 2019的安装环境
3.3.2SQL Server 2019 Express安装
3.3.3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的安装
3.4SQL和TransactSQL简介
3.4.1SQL概述
3.4.2TransactSQL简介
3.5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数据库与数据表管理
4.1SQL Server 2019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4.1.1数据库文件
4.1.2数据库文件组
4.1.3数据库的分类
4.2SQL Server 2019数据库基本管理
4.2.1数据库的创建
4.2.2数据库的管理
4.2.3重命名或删除数据库
4.3SQL Server 2019中表的管理
4.3.1表的创建和修改
4.3.2表中数据的更新
4.4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数据查询
5.1基本查询
5.1.1SELECT语句的基本格式
5.1.2简单查询
5.1.3聚合函数与分组
5.1.4输出结果选项
5.1.5SELECT语句完整的语法
5.2多表查询
5.2.1连接查询
5.2.2子查询
5.2.3联合查询
5.3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视图和索引
6.1视图
6.1.1视图的作用
6.1.2创建视图
6.1.3修改视图
6.1.4查询和删除视图
6.1.5更新视图
6.2索引
6.2.1索引概念
6.2.2创建索引
6.2.3删除索引
6.3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数据库编程
7.1变量及流程控制
7.1.1变量
7.1.2流程控制
7.2存储过程
7.2.1存储过程概述
7.2.2创建和执行自定义存储过程
7.2.3存储过程的其他操作
7.3触发器
7.3.1触发器概述
7.3.2创建触发器
7.3.3触发器的其他操作
7.4用户定义函数
7.4.1用户定义函数概述
7.4.2创建用户定义函数
7.4.3用户定义函数的其他操作
7.5游标
7.5.1游标概述
7.5.2游标的操作
7.5.3利用游标修改和删除表数据
7.6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关系规范化理论
8.1关系规范化的必要性
8.1.1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问题
8.1.2规范化理论研究的内容
8.2函数依赖
8.2.1数据依赖
8.2.2函数依赖
8.2.3键的形式化定义
8.2.4候选键的求解理论和算法
8.3范式
8.3.1范式定义
8.3.2第一范式(1NF)
8.3.3第二范式(2NF)
8.3.4第三范式(3NF)
8.3.5BCNF
8.3.6多值依赖与第四范式(4NF)
8.4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8.4.1关系模式规范化的目的和基本思想
8.4.2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步骤
8.4.3关系模式规范化的要求
8.5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数据库设计
9.1数据库设计概述
9.1.1数据库设计特点
9.1.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9.2需求分析
9.2.1需求分析的任务
9.2.2需求分析的步骤
9.2.3需求分析的方法
9.3概念结构设计
9.3.1概念结构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9.3.2局部ER模型的设计
9.3.3ER模型的集成
9.4逻辑结构设计
9.4.1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9.4.2数据模型的优化
9.4.3设计用户子模式
9.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9.5.1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9.5.2选择关系存取方法
9.5.3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
9.5.4评价物理结构
9.6数据库的实施
9.6.1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9.6.2数据库的试运行
9.7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9.8本章小结
习题9
第10章数据库并发性
10.1并发性概述
10.1.1事务的概念
10.1.2事务的串行调度、并发调度及可串行化
10.1.3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
10.2封锁
10.2.1封锁概述
10.2.2封锁协议
10.2.3活锁和死锁
10.2.4两阶段锁协议
10.2.5封锁粒度
10.3SQL Server隔离级别
10.3.1事务隔离级别控制
10.3.2SQL Server数据库引擎隔离级别
10.4本章小结
习题10
第11章数据库安全性
11.1安全管理模型概述
11.2身份验证
11.2.1混合验证模式
11.2.2Windows验证模式
11.2.3身份验证模式的设置
11.3主体
11.4登录账户名的管理
11.4.1登录账户名的概念
11.4.2使用SSMS创建登录账户名
11.4.3使用TSQL创建登录名
11.5数据库用户管理
11.5.1数据库用户的概念
11.5.2使用SSMS创建用户
11.5.3使用TSQL创建用户
11.6角色管理
11.6.1角色管理概述
11.6.2使用SSMS管理角色
11.6.3使用 TSQL加入角色
11.7权限管理
11.7.1安全对象
11.7.2权限配置前的主体设置
11.7.3权限的设置
11.7.4授予权限语句GRANT
11.7.5撤销权限语句REVOKE
11.7.6拒绝权限语句DENY
11.8审核
11.8.1SQL Server审核组件
11.8.2使用SQL Server审核概述
11.9本章小结
习题11
第12章数据库恢复
12.1数据库故障的类型与恢复
12.1.1故障的类型
12.1.2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技术
12.1.3不同故障的恢复策略
12.2SQL Server 2019数据库恢复技术
12.2.1SQL Server 2019数据库备份类型
12.2.2SQL Server 2019数据库恢复模式
12.2.3SQL Server 2019数据库恢复方法
12.3本章小结
习题12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