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医学检验概论 新旧版次封面随机发货
0.00     定价 ¥ 12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485274
  • 作      者:
    冯书营,冯文坡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一篇总论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医学检验(实验诊断学)概述
诊断(diagnosis)-词原来自希腊文,是辨认和判断的意思。医师通过询问病史、了解病情、体格检查发现体征及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各种先进的器械检查,收集各种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在科学、辩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得到尽可能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这就是一个诊断疾病的过程。诊断是医师工作的*要任务之一,这个过程无论对医师还是对患者都是十分重要的。早期正确的诊断能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恢复健康;反之,一个错误或拖延的诊断极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往往提供了重要的客观诊断依据,在一些疾病中甚至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当败血症培培养阳性时,既明确了疾病的病原诊断,进一步的药敏试验又为患者的治疗提出了明确的办法。实验室检查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尤为明显,这是凶为疾病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患者一般不加以注意,往往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并接受及时的治疗。例如,子宫颈涂片检查,有效地控制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在我国普遍开展的甲胎蛋白检查有助于发现小肝癌,明显提高肝癌的生存卒;南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行的新生儿筛查工作,通过促甲状腺激素和苯丙酮尿症的检查显著降低了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发病。
正是南于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才从诊断学中逐步独立出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diagnostics)。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本权威性的本学科专著,是南叶应妩教授主编的《临床实验诊断学》,198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实验诊断学是涉及各种专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运用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化学、生物物理、细胞或其他检验方法,以获取病原体、病理变化、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并与其他检查相配合以确定患者的诊断。
可能由于此名称着重强调了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学中的作用,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验室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实际上不仅在疾病诊断上,在患者治疗方面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实验室的配合,有时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判断疾病预后、治疗疗效时,实验室检查常是较好的客观指标。所以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用“laboratorymedicine”作为本科的名称,医院中的检验科也往往命名为“departmentoflaboratorymedicine”。“laboratory,medicine”中文译名曾有争论,有人按字意直译为“实验医学”或“实验室医学”。此名词易使人误解,多数人认为译名为“检验医学”更为合适。因为“检验医学”*先不会使人产生误解,不会认为此学科属于医学院的基础学科实验室,或医院中的科研实验室,人们都明白这是指医院中的检验科;其次人们不会误解为只是一个技术学科,因为该名词说明此学科和医学活动紧紧连在一起。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频繁使用“laboratorymedicine”术名,国际上著名的临床化学组织——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已正式更名为“TheIntemationalFederationofClinicalChemistryandLaboratoryMedicine”,有名的杂志ClinicalChemistrv也增加了一个副刊名“InternationalJoumalofLaboratoryMedicineandMolecularDiagnostics”,我国的《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也于2000午改名为《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第二节医学检验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师开始借助一些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如1827年Brigat用锡铅合金的汤勺盛尿在火上烧煮,检查肾脏病患者尿中的蛋白尿。1887年Gohal以显微镜和原始的细胞计数板计数患者血液中的细胞数。在此期间的主要仪器是显微镜。除进行血液检查外,还开展了对尿、粪、痰的检查,逐步形成了以血、尿、便三大常规为主要检验项目的实验室。从19世纪末开始,在用显微镜检查各种染色涂片中细菌的同时,还发展了各种细菌培养技术。这就构成了现代医院实验室的雏形。由于该技术比较简单,显微镜又是医师很熟悉的仪器,所以当时的医师不仅是实验室的领导,往往还直接参与实验室的实际操作。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实习医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医院实验室的技术,还要负责自己所管患者的常规检查。
随着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工作量大量增加,完全由医师自己进行所有实验室的操作越来越冈难,才开始雇用一些助手协助完成检验工作。随着这些助手人数日益增多,到1912年,在英国利物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病理学与细菌学助手协会”,使医院实验室的技术工作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并且在学校中逐步开设了专门训练实验室技师和技士的课程。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其工作性质仍是辅助性的,其在医师领导或指导下进行技术性的工作以保证检查结果的正确性和报告的及时性。但是,对结果的解释和如何将结果应用到临床医学,用于诊断、治疗和观察疗效,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由医师负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我国长期使用“医学检验”作为本学科名称,此名称相当于英语的“medicaltechnology”。
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发展,医院的实验室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先是自动化仪器进入医院实验室,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Technician公司的SMAC化学分析仪开始用于生化测定,至今一代又一代各种类型的自动化化学分析仪在全世界已取代长期使用的目测比色计、光电比色计等。随之在血液、尿液及细菌检查方面,各种各样的先进自动化仪器取代了以前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分析质量。医院实验室从原来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有良好组织和工作条件的现代化实验室。在这种条件下,原先的人员素质明显适应不了这种发展,一些医师开始了专职从事医院实验室工作,从生物生化、微生物等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也陆续进入此领域。他们*然不安于接受一般临床医师的领导或指导,希望发展成一个独立学科。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生物学、分析化学、生物物理学及电子技术、计算机、仪器分析等学科和技术向医院实验室进行了广泛的渗透。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医学检验”都有了极其深刻和广泛的发展,这不是一般临床医师所能领导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外纷纷改用“medicallaboratoryscience”取代“medicaltechnology”,进而使用更为确切的名称“laboratorymedicine”作为本学科名称。
检验医学(laboratorymedicine)是指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的收集和测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应用。这里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实验室技术,现在医院实验室早已不限于使用*微镜,已使用了各种先进仪器,除了广泛应用自动化技术外,还用了激光、色谱分析、质谱分析、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DNA扩增技术等一系列高精尖的技术手段。所以从事检验医学应该有扎实的实验室技术T作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实验技术,杏则,无法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另一方面又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正确地对各种检验结果做出合理和恰当的解释。同时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将这些数据正确地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去。
第三节医学检验的现状
自20世纪后半叶起,由于微型计算机技术和免疫学、免疫化学的发展,推动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科学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现代临床检验医学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检验手段实现了仪器化、自动化和高效率化;二是由于免疫学和免疫化学的发展,应用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建立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各种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如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散射免疫比浊、乳胶凝集比浊和浊度抑制分析及其他免疫化学分析等超微量分析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三是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重组DNA合成酶竞争结合分析技术、基冈工程、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理论研究进入临床实际应用。
一、仪器分析取代手工操作并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高度效率化
20世纪50年代国外开始研制白动化分析技术和仪器,主要是应用光学、电学、电子学和机械学原理。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革命,在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不断推陈出新,开发了大量高精密度、高白动化的实验室装置,使临床检验工作从手工操作发展为半自动化乃至全自动化;从单一通道发展为多通道、多功能;从电表指针显示发展为液晶显示和荧屏显示。特异性酶学测定法、电化学测定法、色谱分析技术及免疫化学测定法等大量取代经典的化学分析法;一部分细胞形态学检验也已使用仪器(如计算机)辅助细胞检验系统检测或过筛。模块及组合式分析仪器打破了传统医学检验的分工模式,实行流水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检测标本的用量。流式细胞仪的临床应用,拓宽了临床细胞学检验范围,可对淋巴细胞进行简便快速的免疫学分型、细胞增殖动力学检测和细胞毒化疗药物敏感性监测,与细胞形态学检验相结合,使细胞学鉴定更加完美、精确,而且高效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高效气相色谱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及其他色谱、质谱、极谱、光谱等仪器分析,可对多种治疗药物和毒品进行快速检验和监测。现代化的实验室可谓达到了多功能、高精度、高效率、无污染,并且日臻完善的程度。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固相标记免疫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普及
20世纪50年代初期,放射性核素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医学物理学家Yalow等发现了胰岛素抗体,建立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为临床上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开辟了捷径,从而使滞后发展的临床内分泌学走上了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轨道,为此她荣获了1977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酶免疫测定法(E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IFIA)等,基于核素标记分析示踪原理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推出,并发展为全自动化仪器分析,广泛应用于抗原、抗体、激素、蛋白质、核酸等的测定和临床治疗药物、毒品的监测。这些分析技术与核标记技术相比较,有相同的特异性和近似的或更高的灵敏度而无放射性污染。
人白细胞抗原(HIA)或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发现和细胞免疫学的研究,揭示了排异反应之谜,组织配型为器官或骨髓移植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使现代治疗学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并推动医学和生物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已有多种转基冈工程和单克隆抗体药物推出,基因治疗正式用于临床,将为众多的遗传性、免疫失调性和肿瘤性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这方面的技术对检验医学来说也是划时代的进步。核酸分子杂交的DNA和RNA探针检测、DNA片段体外扩增的PCR、DNA测序等的发展将有可能取代某些既繁杂又费时的微生物学和遗传学检验方法,为临床及时而准确地提供大量病因学和发病学信息。发明PCR技术的Mullis荣获了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在现代检验医学史上还应提及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前苏联医生Abelev,1963年在移植肝细胞癌的大鼠帆清中发现甲胎蛋白增多;二是美国医生Blumberg,1963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了当时称为澳大利亚抗原(AuAg)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这些发现推动了肿瘤和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和发展。由于Blumberg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于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量现代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篇总论篇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医学检验(实验诊断学)概述1
第二节医学检验的形成与发展2
第三节医学检验的现状3
第四节21世纪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5
第二章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特点与课程结构9
第一节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9
第二节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与结构组成10
第三章医学检验专业的职业人文精神13
第一节医学人文素质教育13
第二节医学伦理学14
第三节医学社会学和社会医学19
第四节医学与社会科学、哲学28
第五节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临床沟通30
第二篇生物基础篇
第四章生物化学35
第一节绪论35
第二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36
第三节物质代谢及其调节41
第四节遗传信息的传递45
第五章细胞生物学49
第一节概论49
第二节细胞的基础知识50
第三节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51
第四节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53
第五节细胞骨架56
第六节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57
第七节细胞的遗传58
第八节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61
第九节干细胞65
第六章分子生物学67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67
第二节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69
第三节常见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72
第七章遗传学76
第一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76
第二节遗传的分子基础77
第三节遗传病79
第四节免疫遗传学82
第五节肿瘤遗传学83
第六节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84
第八章免疫学86
第一节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86
第二节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90
第三节免疫异常与免疫缺陷92
第四节肿瘤免疫与移植免疫94
第五节免疫学检测与防治96
第九章生物统计学97
第一节常用统计学术语97
第二节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98
第三节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99
第四节统计图表与统计分析方法100
第五节实验设计与临床试验设计102
第三篇医学基础篇
第十章医学概论103
第一节临床诊断技术103
第二节治疗学110
第三节内科常见疾病113
第四节外科常见疾病114
第五节妇产科118
第六节儿科121
第十一章生理学123
第一节概述123
第二节细胞生理学124
第三节血液及血液循环126
第四节呼吸134
第五节消化、吸收与排泄136
第六节能量代谢和体温142
第七节感觉器官143
第八节神经系统146
第九节内分泌系统152
第十节生殖157
第十二章病理学159
第一节病理学总论159
第二节病理学常用技术原理及应用166
第三节心血管系统疾病168
第四节呼吸系统疾病170
第五节消化系统疾病172
第六节淋巴免疫系统疾病175
第七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6
第八节内分泌系统疾病178
第九节神经系统疾病181
第十节传染病与寄生虫病183
第十三章药理学184
第一节药理学总论184
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187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191
第四节离子通道及钙通道阻滞药194
第五节作用心血管系统的药物195
第六节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197
第七节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198
第八节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99
第九节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药物201
第十节作用于泌尿、生殖系统药物202
第十一节抗生素类药物203
第十二节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206
第十三节其他类药物207
第十四章组织胚胎学209
第一节人体四大组织209
第二节血液及循环系统211
第三节免疫系统211
第四节内分泌系统211
第五节消化系统212
第六节泌尿、生殖系统213
第七节呼吸系统217
第八节皮肤、骨与软骨218
第九节胚胎学220
第十五章人体机能学224
第一节循环系统机能224
第二节消化系统机能226
第三节呼吸系统机能228
第四节泌尿系统机能228
第五节内分泌系统机能229
第六节神经系统机能230
第七节运动系统机能233
第八节听觉、视觉和前庭感觉机能234
第十六章人体解剖学236
第一节运动系统236
第二节内脏学247
第三节脉管系统248
第四节感觉器250
第五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51
第十七章分子病毒学255
第一节病毒概述255
第二节病毒的复制259
第三节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原理264
第四节病毒感染的特点265
第五节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268
第六节病毒免疫270
第七节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71
第八节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275
第九节分子病毒学实验方法278
第四篇专业基础篇
第十八章临床检验基础282
第一节血液检验282
第二节尿液检验287
第三节粪便检验290
第四节体液检验292
第五节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295
第十九章临床免疫学检验298
第一节临床免疫学检验基础298
第二节免疫检验的临床应用302
第三节常见临床疾病的免疫学检验304
第二十章临床血液学检验307
第一节造血检验307
第二节红细胞检验312
第三节白细胞检验314
第四节血栓与止血检验317
第二十一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322
第一节细菌学部分322
第二节临床真菌学332
第三节临床病毒学332
第四节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安全与质量保证337
第二十二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340
第一节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340
第二节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诊断343
第二十三章临床寄生虫学检验348
第一节寄生虫总论348
第二节医学蠕虫352
第三节医学原虫355
第四节医学节肢动物358
第五节实验诊断技术360
第二十四章临床输血学检验364
第一节红细胞血型系统及其检测364
第二节白细胞抗原系统及其检测367
第三节血小板血型系统及其检测技术368
第四节临床输血治疗技术369
第五节血液及其成分的制备与保存371
第六节临床输血373
第七节自身输血375
第八节输血传播疾病与输血不良反应376
第九节造血干细胞移植379
第十节免疫溶血性贫血381
第十一节输血管理及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381
第二十五章临床检验仪器学383
第一节临床检验常规检验仪器383
第二节分离分析仪器388
第三节目视检测仪器389
第四节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相关仪器390
第五节光谱及波谱检验仪器393
第六节其他检验仪器394
第二十六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396
第一节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396
第二节方法学选择与评价397
第三节检验项目的临床效能评价399
第四节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评价401
第五节检验前和检验后的质量保证404
第六节仪器与试剂的质量管理405
第七节临床实验室认可406
第八节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407
第五篇专业实践篇
第二十七章卫生检验与检疫411
第一节卫生检验概述411
第二节水质理化检验414
第三节空气理化检验426
第四节食品理化检验435
第五节生物材料检验453
第二十八章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实习461
第一节临床教学基地的类型461
第二节毕业实习的组织与管理461
第三节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实习内容464
第二十九章医学文献检索467
第一节基本知识467
第二节文献检索工具470
第三节药学文献检索474
第四节特种文献信息检索476
第五节数据库483
第六节网络信息资源检索489
第七节数字图书馆497
第三十章科技论文写作498
第一节基础知识498
第二节科技论文的写作程序499
第三节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500
第四节医学检验论文的撰写502
参考文献504
附录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508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资格考试510
希波克拉底誓言513
检验科行为道德规范515
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51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