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0.00     定价 ¥ 69.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232366
  • 作      者:
    巩振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目前,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是21世纪最重要、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项高新技术。生物技术产业将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在迈进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重大举措,力图抢占未来生物经济的制高点,国际范围内的生物技术及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毫无疑问,生物技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的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本书重点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在园艺科学上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第一节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是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产生物制品的一门技术,它是园艺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技术学科,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的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in horticulture plant)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园艺植物的胚胎(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皮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用于培养的园艺植物胚胎、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通常称为外植体(explant)。由于外植体已脱离了母体,因此,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又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plant culture in vitro)。
  植物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它是指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不管性细胞还是体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产生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植物细胞能够分裂、增殖和分化出不同形态、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从而使种族不断繁衍。外植体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才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脱分化也称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是指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过细胞分裂或不分裂,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或成为未分化细胞特性的细胞的过程。这些脱分化的细胞或细胞团,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进行重新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形成完整植株,这个过程(现象)称为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离体条件下,园艺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发生和代谢规律;园艺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培养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及培养技术;园艺植物幼胚、远缘杂种胚、子房、胚珠、胚乳培养的方法与技术;园艺植物脱毒的方法与技术;珍贵园艺植物特别是一些繁殖系数低的植物大量快速繁殖的方法与技术;园艺植物人工种子制备的方法与技术;园艺植物再生植株的遗传和变异;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技术;园艺植物体细胞变异的获得与筛选,以及遗传转化细胞、组织的再生与培养等。
  二、园艺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plant cell engineering)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植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过程。园艺植物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in horticultural plant)的目的在于改良园艺植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以及加速园艺植物繁殖。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包括细胞融合)、细胞保藏等技术。
  细胞培养是进行遗传操作、细胞繁殖与保藏的基础。分离细胞是细胞培养的第一步,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法和酶解法,也可由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分离单细胞。细胞培养可分为悬浮细胞培养、平板培养、看护培养和双层滤纸植板等方法,它们都是将选定的植物细胞置于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大量基本同步化的细胞。
  原生质体的培养是利用原生质体进行遗传操作、细胞融合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它是将取得的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后进行培养,其方法与细胞培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作为后继操作的基础,培养技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遗传操作、细胞融合和保存细胞,而培养不当可能影响结果甚至导致试验和生产失败,造成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遗传操作技术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运用各种手段对生物进行遗传干预的技术措施。遗传操作技术在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染色体以及分子水平等均可实施。但就细胞遗传操作技术而言,其主要是指转基因技术与细胞融合技术等。将外源DNA导入靶细胞,除了使用的质粒载体、病毒载体、转座因子和APC(酵母人工染色体)等途径外,外源裸露DNA 通过化学诱导转化法、电穿孔转化法、基因枪转化法、激光微束穿孔转化法、脂质体介导转化法、超声波转化法等非生物方式进行遗传转化被大量地成功应用。细胞融合(cell fusion)又称体细胞杂交(somatic cell hybridization),是细胞工程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在细胞遗传学、细胞核质关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以及远缘杂交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细胞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融合率增大,细胞融合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细胞诱变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诱变方法与技术不断完善,体细胞诱变育种已受到高度关注与广泛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都为更好地改造细胞创造了条件。
  培养或经改造的细胞是进行研究和生产的基本材料,为了使其不致死亡并尽量保持优良的特性,需要进行适当的保藏。一般是根据细胞的特点,人工创造条件使其生长代谢活动尽量降低,处于休眠状态,以抑制增殖和减少变异。由于植物细胞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其保藏方法不可能与微生物完全相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液氮超低温保藏方法。此外还有低温冻藏法及其他一些保藏方法,但多用于短期保藏。
  三、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广义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 engineering)包括染色体组工程和个别染色体工程,前者的主要内容是增加或削减染色体组,以改造植物的遗传基础,达到人类利用的目的。增加染色体组(genome chromosome complement)是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多倍化,即变成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或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个别染色体工程又称狭义染色体工程,是指按人们需要来添加或削减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或用别的植物的染色体来替换。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目前主要是利用包括远缘杂交在内的一系列细胞遗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实现染色体的附加、易位、交换,将存在于野生近缘种中的大量有益基因转移到受体植物中,丰富其遗传基础,创造新物种、新种质,育成新品种。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 engineering in horticultural plant)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聚集有益园艺性状基因,加速亲本纯系的选育。园艺植物获得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有雄配子体途径(包括花药培养、花粉培养和小孢子培养)与雌配子体途径(包括未受精子房培养和未受精胚珠培养)。②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或与杂交及杂优利用相结合,培育多倍体品种。诱导获得园艺植物多倍体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单倍体、二倍体或其他倍性的植株、组织、器官或细胞,也可通过与多倍体杂交的方法获得多倍体。③通过染色体的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这主要通过远缘杂交、细胞遗传技术以及分子标记技术来实现。
  四、园艺植物基因工程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in horticulture plant)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或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 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其基本操作步骤及内容包括:①利用各种基因克隆技术,如转座子标签技术、图位克隆技术、文库筛选技术(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筛选,cDNA文库的构建与筛选)、基因差异表达技术(mRNA差异显示技术、抑制性减法杂交技术、代表性差异分析法、基因表达序列分析和cDNAGAFLP)、同源序列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②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生物信息学是分子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它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核酸序列分析、蛋白质序列分析、核酸序列的酶切位点分析、PCR反应中的引物设计、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新基因的功能预测以及分子进化分析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进行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的前提,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它将克隆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在能使其在植物细胞中表达的各种载体,构建成不同类型的遗传转化载体,如正义表达载体、反义表达载体、RNA 干涉载体、基因打靶载体等,用于园艺植物的遗传转化研究。③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目前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园艺植物适宜的遗传转化方法可能不同。建立与优化具体园艺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园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内容。除了借鉴已有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外,也可根据园艺植物的特点创建新的遗传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④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确定。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与鉴定包括分子检测与遗传特性的鉴定。分子检测主要包括PCR 技术鉴定、Southern杂交技术鉴定、Northern杂交技术鉴定(包括点杂交)、RTGPCR 技术鉴定、Western杂交技术鉴定、蛋白质免疫测定技术鉴定等;遗传特性鉴定主要研究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表达水平、遗传稳定性,以及与其他重要园艺性状基因表达的关系等。
  五、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植物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 of plant)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蛋白质标记包括种子储藏蛋白和同工酶(指由不同基因位点编码的酶的不同分子形式)及等位酶(指由同一基因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编码的酶的不同分子形式)标记。狭义的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它直接反映基因组DNA 间的差异。与其他遗传标记,如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 marker)和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等相比较,分子标记的优越性突出、种类多、用途广。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1
一、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1
二、园艺植物细胞工程 2
三、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3
四、园艺植物基因工程 3
五、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4
第二节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与趋势 5
一、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5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11
第二章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技术 15
第一节 概述 15
一、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 15
二、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6
第二节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仪器及设备 19
一、灭菌设备 19
二、无菌接种设备 20
三、可调控人工培养设备 20
四、其他仪器设备 21
第三节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21
一、培养基配制技术 21
二、外植体的灭菌技术 25
三、接种环境和接种设备灭菌技术 26
四、无菌接种技术 27
五、组培苗的继代技术 28
六、组培苗的生根技术 28
七、组培苗的驯化和移栽技术 29
第四节 影响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30
一、外植体的种类 30
二、培养基成分及激素配比 31
三、组织培养环境条件 33
第三章 园艺植物脱毒与离体快速繁殖 37
第一节 园艺植物的脱毒 37
一、脱毒的意义 37
二、脱毒的方法 37
三、脱毒苗的鉴定 41
四、无毒苗的保存与繁殖 44
五、脱毒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45
第二节 园艺植物的离体快速繁殖 46
一、离体快速繁殖的意义 46
二、离体快速繁殖的方法 47
三、离体快速繁殖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49
第三节 园艺植物人工种子的生产 50
一、人工种子的概念及意义 50
二、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与技术 51
三、人工种子的储藏与萌发 54
四、园艺植物人工种子的制备技术 55
第四章 园艺植物种质离体保存与无性系变异筛选 58
第一节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58
一、限制生长保存 58
二、超低温保存 60
三、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应用 66
第二节 园艺植物的无性系变异及其筛选 67
一、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 68
二、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学基础 70
三、植物体细胞无性变异系的筛选 72
四、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74
第五章 园艺植物的细胞工程 76
第一节 园艺植物细胞培养 76
一、单细胞培养 76
二、细胞悬浮培养 81
三、植物细胞的规模化培养 84
第二节 园艺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 87
一、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 87
二、原生质体培养的基本技术 88
第三节 园艺植物的细胞融合 93
一、细胞融合前的准备 93
二、细胞融合技术 93
三、杂种细胞的筛选技术 95
第六章 园艺植物的染色体工程 98
第一节 园艺植物单倍体制备 98
一、雄配子途径 98
二、雌配子途径 101
第二节 园艺植物多倍体制备 103
一、活体诱导 103
二、离体诱导 104
第三节 园艺植物非整套染色体操作 106
一、染色体代换系的创制 106
二、染色体附加系的创制 106
三、染色体易位系的创制 107
第四节 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产物的鉴定 108
一、形态学鉴定 108
二、细胞学鉴定 109
三、生理生化鉴定 110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 110
第五节 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的成就及其发展方向 111
一、成就 111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111
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与技术 114
第一节 植物遗传物质的基础知识 114
一、DNA的结构与功能 114
二、RNA的结构与功能 116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17
四、遗传信息的传递 118
五、基因的概念 118
第二节 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 119
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119
二、DNA连接酶 120
三、DNA聚合酶 120
四、其他工具酶 122
第三节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123
一、质粒载体 123
二、λ噬菌体载体 125
三、柯斯质粒载体 126
四、人工染色体载体 126
第四节 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 127
一、核酸分离技术 127
二、核酸电泳技术 130
三、核酸体外扩增技术 131
四、分子杂交技术 134
第八章 园艺植物基因的分离与克隆 138
第一节 文库筛选法 138
一、园艺植物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138
二、园艺植物cDNA文库的构建 140
三、目的基因的筛选 143
第二节 图位克隆技术 144
一、分离基因的程序 144
二、优缺点 145
第三节 转座子标签法 145
一、转座子的分类 145
二、分离基因的程序 145
三、优缺点 146
四、TGDNA标签法 146
第四节 基因差异表达技术 147
一、mRNA差异显示技术 147
二、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148
三、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149
四、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150
五、cDNAGAFLP技术 151
第五节 同源序列法 152
一、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 152
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153
第六节 基因芯片技术 155
一、基因芯片的类型 155
二、基本程序 155
三、优缺点 156
第九章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 158
第一节 根癌农杆菌Ti质粒基因转化载体的构建 158
一、Ti质粒的改造 158
二、Ti中间表达载体的构建 160
三、Ti共整合转化载体的构建 161
四、Ti双元转化载体的构建 164
第二节 发根农杆菌Ri质粒基因转化载体的构建 165
一、Ri质粒的基因结构 165
二、Ri中间表达载体的构建 166
三、Ri共整合转化载体的构建 166
四、Ri双元转化载体的构建 166
第三节 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 166
一、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的基本特点 167
二、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 167
三、常用的报告基因 171
第四节 园艺植物常用的遗传转化载体类型 173
一、正义表达载体 173
二、反义表达载体 173
三、RNA干涉载体 174
四、基因打靶载体 174
五、其他载体 175
第五节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175
一、插入灭活法 176
二、定向克隆法 176
第十章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 179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179
一、遗传转化对园艺植物受体系统的要求 179
二、常用的园艺植物受体系统 180
第二节 园艺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181
一、外源裸露DNA的转化 181
二、载体介导的DNA转化 185
三、种质转化法 188
第三节 园艺植物转化植株的鉴定 190
一、利用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鉴定 190
二、利用重组DNA分子特征鉴定 192
三、利用外源基因的转录或表达鉴定 192
第四节 提高外源基因在园艺植物体内表达水平的策略 193
一、转基因园艺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沉默 193
二、提高外源基因在园艺植物体内表达水平的策略 195
第五节 基因沉默技术与基因剔除技术 197
一、基因沉默技术 197
二、基因剔除技术 199
第六节 外源基因在园艺植物中的遗传 200
第十一章 转基因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202
第一节 培育抗病品种 202
一、抗病毒转基因园艺植物 202
二、抗真菌转基因园艺植物 203
三、抗细菌转基因园艺植物 204
第二节 培育抗虫品种 204
一、抗虫基因的来源 205
二、抗虫转基因园艺植物 205
第三节 培育抗逆品种 207
第四节 培育抗除草剂品种 208
第五节 培育耐储运品种 210
第六节 创造雄性不育材料 211
一、创造雄性核不育系的途径 211
二、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与保持 213
第七节 改良产品的营养品质 213
第八节 改变花卉作物的花型和花色 215
一、改良花型 215
二、改变花色 216
三、改变花期 217
第九节 提高光合效率和固氮能力 218
一、提高光合效率 218
二、提高固氮能力 219
第十节 改良其他性状 219
一、改良香味 219
二、改良生长特性 220
三、单性结实 220
四、转基因生物反应器 220
第十二章 园艺植物的分子标记 222
第一节 园艺植物遗传标记概述 222
一、遗传标记的类型 222
二、理想的遗传标记应具备的特点 223
第二节 园艺植物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原理 224
一、分子标记多态性产生的分子基础 224
二、基于Southern杂交的分子标记 224
三、基于PCR扩增的DNA标记 226
四、基于序列测定的分子标记 234
五、园艺植物主要分子标记的技术特点比较 235
第三节 分子标记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36
一、数据的获得 236
二、统计学处理 236
第四节 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238
一、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 238
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241
三、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242
四、核心种质构建 243
五、园艺植物品种鉴定与纯度分析 244
第十三章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学 246
第一节 生物信息学基本知识 246
一、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 246
二、生物信息学常用数据库 246
三、生物信息学信息检索系统 251
四、核酸和蛋白质同源性比对检索分析系统 252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253
一、寻找园艺植物新基因 253
二、克隆园艺植物新基因 254
三、预测园艺植物基因区域 255
四、预测园艺植物基因功能 256
五、预测园艺植物蛋白质结构 256
六、分析园艺植物系统进化关系 257
第三节 新基因的登录及其发明专利的申请 258
一、新基因的登录 258
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的意义与必备条件 259
三、基因专利的申请 261
四、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存在的问题 262
第十四章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265
第一节 概述 265
一、生物安全的内涵 265
二、生物安全的种类 265
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情况 266
四、对转基因技术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267
第二节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267
一、外源基因对受体植物的影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