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第2版)》:
文学艺术形象的间接性,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物质材料作为表现形式,音乐艺术运用音符作为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有些还可以触摸到,因此具有实体性的特点。唯有文学艺术运用语言来传达情感,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因此,文学艺术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具体来讲,文学艺术借助语言媒介塑造的艺术形象不能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只能通过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积极活跃的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形象画面,才能感知和把握住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因此,人们通常把文学艺术称为“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借助语言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虽不能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受器官,却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从而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
文学艺术形象间接性的特点,使得阅读文学作品与欣赏其他艺术作品的情况截然不同。李白“如画”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具有强烈的形象感,但是对于不能读书识字的孩童来说,眼前则呈现的只是堆砌的抽象符号,大字不识的孩童无法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去感受如画的美景。倘若把诗中描写的优美景色拍成照片或电影,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因此,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只能通过想象间接存在,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是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性
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它是用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语言媒介的能动、自由的特性,源于它不直接受到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这就使得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所呈现的天地显得无比广阔和自由,实现了时空的无限延伸。因此,古今中外,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体意识,无论是湖光山色、鸟语花香,还是举止言谈、爱好趣味,语言都可以触及。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景象,一切精神活动,一切发展过程,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语言的这种极大的自由性和容积量,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广阔性,可谓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不仅如此,语言还能够全方位地展现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它能够完整地把握和反映宇宙万事万物的各个侧面和每个属性。同样以浩瀚的大海为表现对象,音乐艺术家表现的是波涛的汹涌咆哮和航船汽笛的响亮悠长,画家表现的是海水的湛蓝、海面的广阔、云霞的起伏和远处的岛屿、船舶,而文学家不仅能逼真地描绘出上述提到的一切景物,还能够细腻地反映出人们可以见到、闻到、触到、想到的与大海有关的方方面面。
文学艺术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这一点其他艺术很难达到。音乐艺术受时间限制,舞蹈受身体语言限制,绘画受空间限制,戏剧受舞台限制,唯有文学的自由度最大。德国美学家莱辛在谈到诗歌与绘画的不同时就说过,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不同就在于,后者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即某个瞬间,而语言艺术却可以表现动态的事物,可以不受空间的局限去叙述过程。可见,语言有令其他艺术望尘莫及的能动性和自由性,这也使得文学艺术涉及的题材内容最广泛,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宏伟的战场、复杂的斗争、秀丽的风光、细微的生活、各色的人物等,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
(三)抒发思想感情的深刻性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可以直接运用语言本身去传达那些只能用语言才能确切表达的思想认识。语言可以直接地明确传达诸如政治思想观点、伦理道德观点、哲学观点、经济观点等任何主体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是最富有思想感情的艺术。相比之下,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深度和广度上就远远落后于文学艺术,它们难免要借助语言艺术的力量,或明确标题,或题写诗词,来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从而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可见,在各类艺术中,文学艺术最富有深刻性和思想性,因为语言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方面的艺术表现力最强大。
同时,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来龙去脉的再现,能够使读者从中了解人物的思想发展、感情变化、个性生成等具体内容。从这个角度讲,文学艺术能使思想感情的表现一方面保持生动细致的感性描写,另一方面也不失深刻复杂的理性揭示。其他艺术形式因其形象的直观性和表现媒介的单一性无法具有这一特点,而文学艺术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力,成为思想性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作家的主观情感。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散文、剧本等叙事类文学也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这类作品,或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和行动间接地传达情感,或是通过作家的叙述、抒情、评论等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文学的情感性越强烈,其艺术感染力也就越浓烈,富有艺术震撼力的作品能使读者自发地去领悟作品蕴藏的深刻思想内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