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认定方法、 证明责任等一直是诉讼法学领域老生常谈的话题。2021 年 9 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 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提至 5 亿元、 1 亿元, 意味着基层人民法院将管辖大部分第一审民事案件, 也即大部分民事案件的事实应交由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审理查明。同时发布的 《关于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的实施办法》提出, 基层人民法院重在 “准确查明事实、 实质化解纠纷”。 可以预见, 未来基层法官势必面临案件数量增加和审理难度增大的巨大压力,法官查明事实的活动需要更简洁、 有力的理论支持。
1 导论 / 1
1. 1 问题由来: 证明责任流行与证明评价缺失 / 1
1. 2 文献综述 / 4
1. 3 研究路径与方法 / 10
2 实证分析与折射的问题 / 13
2. 1 样本选择 / 13
2. 2 三地判决结果和理由的数据分析 / 14
2. 2. 1 三地胜诉比例差异的初步分析 / 14
2. 2. 2 判决常用理由的数据分析 / 15
2. 3 案例折射的双重问题 / 18
2. 3. 1 证明责任分配的乱象 / 19
2. 3. 2 法官心证的问题 / 21
2. 3. 3 结论 / 28
3 问题的根源 / 30
3. 1 证明责任功能异化 / 30
3. 1. 1 实务走入简单的主观证明责任误区 / 30
3. 1. 2 未真正发挥证明责任的脊梁作用 / 39
3. 1. 3 进口理论的消化不良兼论英美的启示 / 432 . 证明评价论———基于证明责任功能异化的思考
3. 2 证明评价的失位与失范 / 48
3. 2. 1 法官职权活动的相关理论不足 / 49
3. 2. 2 一个深层因素———自由心证受抑制 / 55
4 解决路径: 正确理解和运用证明评价 / 64
4. 1 证明评价的理论概述 / 65
4. 1. 1 重构证明评价概念 / 65
4. 1. 2 证明评价的理论基础———真实完全义务 / 68
4. 1. 3 诉讼合作主义运行的重要制度: 释明权 / 77
4. 1. 4 证明评价内容、 范畴、 体系 / 81
4. 2 证明评价主体、 依据与标准 / 85
4. 2. 1 证明评价的主体 / 85
4. 2. 2 证明评价的依据: 经验法则 / 87
4. 2. 3 证明评价的标准: 证明度 / 92
4. 3 诉讼实践中证明评价的运行 / 95
4. 3. 1 证明评价的关键: 提取要件事实 / 95
4. 3. 2 证明评价边界: 合理配置证明评价与证明责任功能 / 103
5 结语 / 117
参考文献 / 120
附录 1 三地判决裁判理由摘要 / 128
附录 2 文书提出义务的规定 / 174
附录 3 我国关于虚假诉讼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 / 176
附录 4 我国关于释明权的法律规定 / 178
致谢 / 180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