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入
园林苗木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城镇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苗木的生产和供应,自然成了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基础环节,随着全球城市化发展及人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要求,其也得到了持续加强与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正在掀起,园林绿化是城市也是乡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以园林苗圃为基础、园林苗木生产为核心、园林苗木经营为龙头的园林苗圃产业,在我国已经从传统的农业中脱胎出来,并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大项目(如奥运会、高速路等)建设投入力度加强、房地产业与旅游业兴起、民众收入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觉醒等,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园林种苗繁殖与经营管理(园林苗圃学)也不断充实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发展成为园林学科中一门成熟的分支学科。学习园林种苗繁殖与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系统掌握园林苗木生产的技术及其原理,以及园林苗同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最终使学习者能宪成或指导完成特定园林苗木生产任务及具备经营管理园林苗圃的基本能力。
1 园林苗圃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园林苗圃(landscape nursery)是指为了满足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专门生产和经营园林景观绿化苗木的机构,在现阶段既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建设之一,又可以是独立的生产经营企业。因此,园林苗圃一方面必须根据城市发展和绿化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建设、园林和绿化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须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管理体制,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生产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手段,提高苗/卜的品质,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在日前园林绿化苗术生产与供应产业化,即园林苗圃产业(landscape nursery industry),也可称为园林绿化苗木产业(landscape greening plant industry)已经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园林苗同已经开始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为园林苗圃产业链条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必须对它的理论内涵和实际功能有新的、更为准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引导园林苗同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它在城镇园林绿化和园林苗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及园林苗圃产业的发展,园林苗圃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生态与环境等为一体的复合功能方向发展,成为重要的生产、研发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完成自身发展日标的同时,客观上还发挥着社会或公益的功能。
1.1提供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 园林绿化归根结底需要园林苗木,园林苗同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园林苗木的生产。如果没有园林苗圃的苗木生产,园林绿化建设就会成为“无米之炊”,园林苗同产业发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园林苗同首要的目的和任务是要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各种类型和规格的苗木,以及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这也是园林苗圃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只有生产培育出大量优质园林绿化苗木,才能谈得上经营与发展。然而,由于园林苗小生产繁殖的周期较长,投资与风险较大,因此生产也一定要在总体经营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从苗木品种与规格、繁殖技术、市场供应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避免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具有生态、教学和科普示范功能 一个园林苗圃在发挥上述基本的内在功能、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主动或自然地衍生出各种不同的辐射功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首先,园林植物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位于城市近郊的园林苗圃,在向城市提供苗木的同时,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建设中,已经把环城及近郊的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城市绿化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园林苗圃可作为这一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发挥它的生态功能。其次,有些园林苗圃还可以作为引种驯化新品种、研究改进苗木生产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和学生参观、实习的基地,作为示范性苗同和科研与生产、生产与市场之间的连接,在园林植物新品种和繁殖育苗新技术推广及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原北京园林局东北旺苗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小汤山苗圃等,一直在周边地区大专院校有关教学实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大专院校的教学苗同和科研单位的实验苗同,则是以单一的科普示范、教学和实验研究为主,并不具备一般园林苗圃的生产、经营功能,因此这类苗圃不是园林苗圃产业的主体,而只能作为它的必要补充,但同样是苗圃产业和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3促进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与推广 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是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园林苗圃产业高投入、高效益和高风险及对种植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性强等特点,使其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渴求更为强烈。园林苗圃为了自身发展,必须不断调整生产苗木的品种结构,并通过改进培育技术来提高苗木产量与质量。一方面,园林苗圃可以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与人才情况,独立地培育新品种或开发新技术,从而具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或技术;另一方面,园林苗圃也可以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专门研究机构,以及从国外或其他企业或个人合法获得科研成果或新品种与新技术,利用自己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体系进行引种、示范与推广。肯定园林苗同的创新功能,对促进我国园林苗同产业的发展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有特殊的积极作用。
2 园林苗圃的生产现状
2.1中国苗圃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最早的花卉及园林苗木的种植是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逐渐发展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古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相佯,是农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早在我国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园”、“圃”、“囿”等字样。“园”就是栽培果树、经济林木与观赏植物的场所,是栽培蔬菜瓜果的地方。“圃”通常是在村旁或屋旁的空地上,四周筑以藩篱或砌以同墙,其内植果树、蔬菜、花木之类的植物,在其中能够休息与赏玩,故可认为是一种早期的园林形式。“囿”是以游憩为日的的又一种同林形式,以后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园林苗圃在我国古代早就随着园、囿等古代园林的发展而出现了。从诗经时代到秦汉的发展,根据各种具体的史料记载可以肯定,苗圃已经随着园林规模与苗木栽培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普遍。到了唐宋时期,园林花卉种植栽培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了古代花卉业的发展,形成了专业的花农与专门出售花卉的场所即“花市”,并通过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的花卉及园林苗木种植技艺更臻于完善,形成了有异于西方各国的、独具中华文化特征的园林植物及栽培与应用传统(舒迎澜,1993)。
毫无疑问,我国园林苗圃的发端及苗木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强于西方国家。但到了近现代,植物激素、塑料大棚、智能温室及喷雾与灌溉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都被西方发达国家先成功地应用在苗木生产中,使苗木生产技术设施甚至生产观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苗木产业领域(Mason,2004)。而我国在20世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苗圃产业才开始萌芽并发展,其整体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园林苗圃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产业,它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借助园林绿化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苗木产业规模从小到大,从恢复发展到巩固提高,冉到调整转型,产品质量、栽培技术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苗木种类、生产方式不断得到调整,经营流通手段更加多样、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并在国家环境生态建设与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推动下持续发展。
我国的园林苗同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苗圃建设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但都是以公有制形式存在,属于各地的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的影响,难以形成产业。1978年,国家有关部门首次提出了发展城市园林,自主发展苗木生产的设想。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实现了联产承包制,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农民的大量参与下,苗圃产业开始萌动。由于当时的发展过热及过分炒作,结果苗价暴涨,所有苗木都成了繁殖“母本”,而实际的消费市场滞后和不成熟,使一大批参与者遭受惨重损失,最终在80年代中期发生了对我国苗圃产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龙柏烧狗肉”现象(成仿云,2012)。这种类似“养狗看龙柏,龙柏烧狗肉”的教训,同样在其他苗木产区如江苏武进、河南鄢陵等地发生,是最初我国苗木生产发展、苗圃产业尚未发展健全的真实反映。
1992年,在全国展开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创造活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园林苗木市场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园林绿化市场全面启动,苗圃产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代。在苗圃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林业局首批评选并命名的59个“中国花木之乡”,成为我国苗木发展的重要基地。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国内外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国的苗同产业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起初的“苗贩子”、“倒爷”,到日前苗木经纪人队伍的形成与壮大,加上网络、展会、配送中心、苗木超市(大卖场)等经营与畅通环节的规范化与现代化,我国苗木生产更能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从传统技艺下单一大田裸根苗生产,到容器苗、造型苗、苗圃套种、组织繁殖、保护地与温室繁殖生产与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标志着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苗木生产技术在苗同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容器苗及容器栽培技术的日渐普及,明显拉近了我国苗木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标志着我国苗木生产从数量到质量、从简单栽培到技术创新的重大改变。我国的苗同生产现状体现为以下几点。
2.1.1城市园林建设加快、拉动园林苗圃迅速膨胀
园林苗圃是城市绿地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苗生产是园林绿化的首要工作。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膨胀。苗圃产业之所以发展快,首先得益于国家重视园林生态和城市环境建设。国家投入城市园林建设的资金多,园林规划企业发展快,苗木需求量则大;种苗价格好,苗木生产、经营者收益高,调动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积极性。其次,新品种、优良品种、速生苗木的诱导作用大。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优良品种推广日趋加快,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苗木产量、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使园林苗木更具有观赏性、公益性,苗木生产更具有时效性、诱惑性。最后,农业生产不景气,粮、棉、油价格走势过低,也变相促使了苗木业的大发展。
2.1.2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已成为苗木产业的主力 几十年来,国有苗圃一直独领风骚,在苗圃行业唱主角。但近几年,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除了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农户增多之外,其他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从事苗木生产的已不计其数。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品包含花灌木、彩叶植物、绿篱植物等10大类近1000个品种,其中花木生产以柏木类和黄杨类为主。
2.1.3经营树种、品种越来越多 经过近年来多渠道引进树种,科研部门育种、推广,还有乡土树种、稀有树种广泛应用,使种苗生产者经营的树种、品种越来越多。栽培树种、品种的增多,给广大育苗经营者带来更多选择和调剂苗木的机会,跨地区、省际的种苗采购、调剂日趋增多。
2.1.4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不少地区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逐步走向正规,趋于科学、合理。在区域化生产方面,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如广东的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及供应中心,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