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要强调理论和干预技术不是一回事。理论是抽象的,包含了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向社会工作者提出哪些干预策略可能对案主有效。干预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为帮助案主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然而,从业者的工作理论和干预之间应该保持一致性。例如,自我心理学理论认为,通过深入了解他们应对生活挑战的方式,通常有助于案主的目标实现。从这个理论概念衍生出来的一种干预策略是“个人—情境反思”,社会工作者通过这个过程提出问题来激发案主的自我反思。相比之下,行为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被调整时,案主的改变就会发生。干预策略可能包括,设计一个环境计划(例如在教室或家庭中),以奖励(鼓励)某些积极行为并惩罚(消灭)其他消极行为。
然而,理论与干预之间的关系可能很复杂,因为不同理论提出的干预策略之间存在重叠。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理论观点都包含一套独特的干预策略。这一点经常让学生感到困惑(所以请仔细阅读本段两次)。一个自我心理学家和一个行为主义者可能都会与案主一起使用放松技能训练,尽管他们使用这种技术的理由会有所不同。自我心理学家可能希望提高案主的反应能力,而行为主义者可能正在帮助案主管理与任务相关的焦虑。在本书中,读者将很容易看到这种干预策略之间的重叠。在每一章中,我们都将会讨论相同的技术如何具有不同的用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