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网络金融学(第二版)
0.00     定价 ¥ 4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40724
  • 作      者:
    张铭洪,张丽芳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网络金融学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金融相融合的产物,网络金融也应运而生。网络金融依托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各种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不仅在当前为金融业注入了创新的活力,也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网络金融学就是一门以网络金融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是传统金融学在网络时代的延伸和发展。它涵盖了网络金融相关理论、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与期货、网络金融新模式、网络金融营销策略与服务管理、网络金融与征信以及网络金融风险与监管等课题。在当前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网络金融学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具有对现实产业应用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 网络金融学的研究内容
  一、网络金融的内涵
  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支撑的各项金融活动、制度和行为的总称,包括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网络借贷以及网络金融安全、管理和政策等内容。电子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呈现网络化运行的金融活动,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型金融运行模式。
  网络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金融业务、网络金融营销策略与服务管理以及网络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等几个组成部分。
  1.网络金融业务
  网络金融业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为客户提供的新型金融服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与期货等。例如,网络银行就是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客户提供跨时空、全方位的银行服务。与此类似,网络保险和网络证券是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提供保险和证券服务的经济行为。以上各类网络金融业务尽管提供的业务内容不同,但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网络金融业务依托现代通信技术,采用所谓的鼠标键盘模式,虚拟化、网络化运行的特征使其不需要传统的营业场所等物理存在,服务的开展和业务的往来均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第二,网络金融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和终端客户,提高了服务效率,并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主动选择的机会;第三,网络金融业务依托网络通信技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更多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拓展了服务范围和客户群体。
  2.网络金融营销策略与服务管理
  网络金融营销策略与服务管理是对网络金融相关业务的经营管理,存在于网络金融业务开展的各个阶段,包含针对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的营销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
  3.网络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在网络时代下全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由此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思考。如何有效地制定及实施包含货币政策在内的网络金融政策,从而对网络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预防潜在的金融风险,维护网络金融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是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执行机关的关键课题。因此对于网络金融政策的研究也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网络金融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网络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取决于网络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这些内容各具特点,某种单一的方法难以满足网络金融学各部分研究的需要。所以,网络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不是一种或一类单一的方法,而是一个多种研究方法的集合。这个集合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类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不仅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网络金融学*为基本的方法,它在整个网络金融学的方法论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实证分析主要回答金融现象“是什么”,或研究某个金融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也就是说,它主要通过对历史和现实诸多现象和变化的具体考察,从中总结出有关的规律性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有关金融学说的体系。实证分析不问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问在什么条件下什么事会发生这类问题。在这个分析过程中,一般使用所谓“思想试验”的方法,先对基本金融环境做出一些假定,继而用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均衡结果,再将这些结果与看得见的金融现象,如可观察的数据联系起来比照。在研究数字货币和网络金融基本业务中,实证分析得到了大量运用。
  2.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指研究金融活动“应该是什么”或是研究金融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也就是说,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中,有关判断或结论的得出是以一定的价值标准为前提的。对网络金融政策的研究,如本书中对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显然,对于各种标准主次选择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并可以形成各种学说或结论。
  3.比较分析
  在研究网络金融这一新金融形态时,比较分析也不可或缺。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出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主要区别,这是我们认识网络金融及其运行规律的重要方法。另外,由于我国的网络金融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和西方国家相比有许多不同。通过比较,从而得出一些相关的结论或可参照的经验,这对发展我国的网络金融是非常有益的。
  4.微观与宏观分析的有机结合
  金融学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层次有机系统,网络金融学作为金融学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势必需要把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在对网络金融基本业务和竞争策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时,需要从微观角度,以理性经济人为基本假设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而在研究网络金融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风险监管产生的影响时,必然会将宏观分析纳入到分析中去。因此在网络金融学的研究中,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有机结合是不可或缺的。
  三、本书的分析框架
  网络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层次繁多,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本书遵循层层推进的逻辑顺序,将研究内容划分为四个部分,共九章,具体框架如图1-1所示。
  第一部分为基础篇,内容包括网络金融学的概述和相关理论。首先介绍网络金融学的研究内容及网络金融的产生背景,接着阐述网络金融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同时在对网络金融发展历史沿革回顾的基础上剖析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其次介绍网络外部性、信息不对称、长尾理论、金融脱媒等网络金融学基础理论。
  第二部分为业务篇,内容为传统金融业务网络化。其包括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与网络期货等主要的网络化金融业务形态,分别对以上各类型的网络金融业务的定义及其特征、系统构建、基本业务模式、运作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与分析。
  第三部分为网络金融新模式与营销篇,内容包括当前网络金融的几种主要创新模式。首先是支付型的网络金融,包括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方式;其次是融资型的网络金融,有众筹融资、P2P网络借贷等;*后是网络金融营销策略与服务管理。
  第四部分为风险与监管篇,内容包括网络金融与征信、网络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本书通过对以上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地组织和安排,系统地阐述网络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模式,并结合案例分析,力图全面地向读者介绍网络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节 网络金融的产生背景
  一、网络经济的兴起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基础,网络化、高效率地实现信息、资金和物资流动的全新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与传统的工业经济不同,新经济下的产业形态,经济主体的交互关系,产品与服务的流通载体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网络化的特征。网络的结构特征和信息在网络节点之间的传输交互都深刻地影响、改变了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和市场的运行规律。网络经济不只是出现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或行业,而是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形式渗透到整个经济系统中,体现为经济系统的升级,生产组织方式、消费结构和经济主体行为特征都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网络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各个部门和行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虽然网络经济还不是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地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产品正在不断涌现,人们尽可能地实现产品之间的互联和信息交互,以构造互补性网络,提高产品的协同价值。社会经济中出现了大量表现出显著协同价值的网络产品,使得市场特征和经济运行规律与传统经济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产品的“信息(知识)内涵”、“数字”形式和“网络化”组织特征是导致这一系列变化*为重要、*具说服力的因素。可以预见,传统经济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网络化的特征。
  作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其业务主要涉及信息和资金的流动,而很少牵涉实体物质的流动。金融业的本质特点使其比其他产业更容易适应网络经济的要求,以及开展网络化运作和服务。金融产业也是受到网络经济影响和冲击*为显著的产业之一。网络经济的兴起,促成了网络金融的产生,并推动其进一步深化发展。
  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在电子空间所进行的各种商业贸易活动,包含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相关的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服务活动,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B2B)、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B2C)和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to-customer,C2C)三种模式。
  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大量减少了传统商务流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降低了交易成本。电子商务在网络空间中运行,使得交易活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所依托的互联网通信技术能够帮助商家之间进行实时地、直接地交流、谈判和交易。客户和商家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到更好、更多的良性互动,这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交易效率。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在多个产业减少或消除了中间环节,使得大量在传统商务模式下不可能的供需方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以相近的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使得中小企业有可能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格局。正是由于其所拥有的诸多优势,电子商务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壮大,并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商务的发展格局。
  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增加,电子商务网站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也在全球各区域迅速增长。尽管电子商务目前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增速超快,达到两位数增长。在美国,电子港湾(eBay)、亚马逊(Amazon)、戴尔(Dell)等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在各自的领域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欧美国家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用卡制度的健全、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等因素。
  我国的电子商务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萌芽并发展。从1997年开始,一些IT厂商和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电子商务的“启蒙教育”,激发和引导了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兴趣和需求。随后,以网站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在风险资本的介入下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早的应用者,并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2000年左右,随着资本市场泡沫的破灭,网站电子商务开始跌入低谷,而传统企业却开始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电子商务从2001年开始得到了大范围的发展。
  随着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网络的延伸,互联网经济如今逐渐成为拉动新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而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也越发成为消费者选购商品的主要渠道。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引领全球,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网民规模超过9亿人;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0.7%;电子商务从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网络金融学概述 1
第一节 网络金融学的研究内容 1
第二节 网络金融的产生背景 4
第三节 网络金融的特点和影响 7
第四节 网络金融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1
第二章 网络金融理论 21
第一节 网络外部性理论 21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26
第三节 长尾理论 27
第四节 金融脱媒理论 31
第三章 网络银行 36
第一节 网络银行概述 36
第二节 网络银行的模式和业务 39
第三节 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45
附录 网络银行的系统建设 52
第四章 网络保险 57
第一节 网络保险概述 57
第二节 网络保险的基本模式 62
第三节 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 71
第五章 网络证券与网络期货 83
第一节 网络证券概述 83
第二节 网络证券的基本模式 88
第三节 网络证券发展现状 91
第四节 网络期货 95
第六章 网络金融新模式 102
第一节 网络支付模式 102
第二节 网络融资模式 114
第三节 网络消费金融 125
第七章 网络金融营销策略与服务管理 134
第一节 网络金融的产品策略 134
第二节 网络金融的定价策略 140
第三节 网络金融的渠道策略 145
第四节 网络金融的客户关系管理 150
第八章 网络金融与征信 156
第一节 征信概述 156
第二节 国际征信模式及代表企业 158
第三节 我国征信的发展历程 164
第四节 信用风险研究方法 167
第九章 网络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176
第一节 网络金融风险 176
第二节 网络金融监管 18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