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学及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第一章健康与长寿学习目标
1.掌握健康相关概念及现代健康观。
2.熟悉健康本源论。
3.了解健康长寿相关概述。
本章利用最新研究成果来阐述什么是健康,如何预防老化,如何做到在寿命结束前使身体处于健康平衡状态,进而除去威胁健康的因素,促进人类健康长寿。
第一节健康与长寿相关概述
一、老化和寿命
为了健康长寿,理解人的寿命和老化是很重要的。现在的研究结果推测人的最长寿命可以为120岁乃至122岁(理论上为126.4岁)。那么,我们所说的“老化”是什么?“寿命”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老化?
(一)老化的定义
日本学者积田曾指出,所谓老化是生物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生物体固有的生命维持机制相互关联,再加上时间的因素,在这三维因素的作用下,生物体采取应对的一连串的反应。就是说所谓老化是所有人发生的随着年龄增加而生理功能下降的现象。老化不是疾病。
(二)寿命的定义
寿命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
(三)老化和寿命的关系
对于老化和寿命有无关联性,历来看法不一。一种看法是在老化的延长线上有个体死亡(寿命结束),或者说老化是寿命的重要影响因子。另一种看法是,寿命是由生物种体内某种特别的机制,如DNA决定的。
老化的开始就是寿命的缩短,老化严重影响着寿命的长短。现在地球上存在的包括人类在内的有性生殖生物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老化,直到个体死亡(寿命)。这些生物在到达自然个体死亡阶段不会不老化。老化而没有个体死亡的生物不存在。
现在,很多老化研究者在不断研究健康寿命的延长,希望最终人类的健康寿命能够延长,以图1-1中理想曲线的形式达到健康长寿。
二、细胞和老化
人类及其他高等动物都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包括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形成了个体的形态,是构成个体的最基本单位。很多学者认为各个细胞的老化引起个体的老化。现在推测的动物物种的最长寿命和其细胞培养时的最长有丝分裂(加倍)次数之间有关联。因此,明确人类细胞中起中心作用的细胞核、线粒体的功能很有必要。
(一)细胞核
细胞核在细胞中有1个或几个,起着核心作用。特别是被核膜覆盖的内部存在遗传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它和组蛋白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另外,细胞核内的核仁(核小体)能够合成核糖体(RNA)。核仁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发育得比较大。DNA包含个体的所有遗传信息,如癌遗传基因、致病基因、老化基因,以及再生医学的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的信息等个体遗传信息。根据DNA的信息可以进行遗传子诊断、遗传子治疗、开发新药等,遗传子含有的信息具有无限的利用价值,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通过对这个信息的解读利用,也许会实现抑制(预防)老化和延长寿命的目标。
关于老化的学说,如程序学说、自由基学说等,除程序学说外,其他学说都认为生物体损伤会引起某种物质储蓄现象,导致细胞被伤害,最终细胞死亡,生命体死亡。另外,有人指出个体的老化就是细胞的老化,而掌管细胞寿命的正是端粒,随着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长度缩短。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末端的一定数量的DNA的碱基对会被损坏,当这一部分的DNA的碱基对消失时,细胞就停止分裂导致死亡。细胞死亡和细胞数量减少直接关系到生物体老化和生物体死亡。有人指出活性氧具有毒性,会切断端粒的DNA链,导致细胞分裂提前停止,细胞死亡。
(二)线粒体
线粒体被称为细胞“动力工厂”。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裹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产生能量的结构。线粒体直径一般为0.5~1.0μm,长1.5~3.0μm,呈短棒状或圆球状,还可呈环状、线状、哑铃状、分叉状、扁盘状或其他形状。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有所不同。
线粒体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它的基因组大小有限,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除了为细胞提供能量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生物可通过外部食物等摄取葡萄糖来生成能量。一般1分子葡萄糖通过糖酵解生成2分子能量物质腺苷三磷酸(ATP)。但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需氧生物通过肺呼吸摄取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末梢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在最终输送到线粒体的氧气和酶的作用下,通过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系统,葡萄糖可生成ATP,能够维持真核生物、人类等需氧生物生命活动。
另外,氧气有对生物体有害的一面,尤其是氧气中的活性氧。有人指出其与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疾病、癌症、老化及寿命有关联性,这也是一种老化学说(自由基学说)。并且,线粒体生成ATP时会生成较多的活性氧(1%~5%),所以,也有学者指出过度运动会促使老化影响寿命,但也有报道指出散步等轻度运动会增强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
(三)自噬
自噬是由阿什福德(Ashford)和波特(Porter)在1962年发现细胞内有“自己吃自己”的现象后提出的,是指从内质网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自噬是细胞质内存在的异常蛋白质分解过程。
(四)细胞器和细胞死亡
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在内的细胞器是细胞生存下去所必需的,各自起着固有的作用。如果这些细胞器功能受损,细胞就会停止生命活动,导致细胞死亡和生物体老化及生物体死亡。实际上,细胞器功能发生障碍,细胞会陷入危险。在细胞死亡阶段,线粒体自身包含的细胞色素c会从线粒体内向细胞质溶出,以此为导火索诱发细胞死亡(细胞凋亡)。
(五)活性氧
活性氧是机体利用包含在线粒体中的氧气时产生的,随着老化,活性氧的发生率增加。活性氧是由氧的不完全还原反应所产生的含氧化合物,包括以自由基形式存在和不以自由基形式存在的具有高活性的中间产物。氧自由基约占机体内自由基的95%。自由基中存在一个或数个不成对电子,自由基是不稳定的。因此,分子自身为了稳定要接受电子,或把电子放出到分子外。这种不成对电子有时会给细胞和其中的DNA造成损伤或障碍。
从各种物质中、在各种状态下产生的自由基对炎症、过敏、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糖尿病、白内障、癌症等疾病,以及老化和寿命有影响。因此,生物体有消除、抑制这种自由基的酶(如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和物质(如谷胱甘肽、尿素、胆红素、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还能从生物体外摄取具有这种作用的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身体也可主动生产并利用活性氧、自由基。例如,在生物体被异物(微生物)侵入时,白细胞、巨噬细胞会生产活性氧攻击异物(微生物),使其死亡。另外,通过控制活性氧浓度可控制细胞增殖。有报道指出活性氧浓度过高会完全消灭细胞,而在低浓度水平下,会促进细胞增殖。
第二节健康相关概念及内涵
健康的概念随着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变化;个人的健康观,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现在,健康不是目标,是一种追求更好生活方式的手段,人们追求的目标是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的提高,健康可理解为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资源。
一、《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的健康的定义
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的前文中,健康指的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均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其中,社会健康包括三个方面,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每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身体健康是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卫生,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其中,正确认识自我指的是既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过高估计自己,过分夸耀自己,过度自信,工作没有弹性,办事不留后路,一旦受挫,易引起心理障碍;反之,过低估计自己,缺乏自尊心、自信心,胆小怕事,缺乏事业的成就感,缺乏责任感等,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正确认识环境指个人要对过去的、现在的、将要发生的事件和事物有客观的及一分为二的认识。及时适应环境是指使自己的心理与环境相协调和平衡的过程,要求人们主动地控制自我,改造环境与适应环境。以健康长寿为目标,从社会层面理解健康这一观点很重要,关系到确保人类尊严和QOL。
二、基本卫生保健
基本卫生保健是公共卫生活动的基本理念,是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来的。基本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能够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1977年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大会上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健康”,健康问题要靠居民自己的力量综合解决,这已经作为一个战略研究定位。
基本卫生保健的活动领域:①健康教育;②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③安全的水供给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⑤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⑥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⑦常见病和伤病处理;⑧提供基本药物。之后追加的活动领域:⑨心理健康;⑩口腔保健;环境保健。基本卫生保健被认为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活动的基本理念。基本卫生保健活动原则:①社区参与;②适当技术;③合理布局;④预防为主;⑤综合利用。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1986年《渥太华宪章》中提倡的新的健康观念,是21世纪的健康战略,是指人人要学会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在《渥太华宪章》里,在健康促进的概念中,健康是人们每天生活的资源,不是生活的目的。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即健康作为实现QOL这一目的的手段是有价值的,但是不具有终极价值。人即便存在疾病和障碍,以现在具有的健康资源,每天仍然能生活充实,维持、提高生活的品质,过着丰富的生活。
健康管理应以健康促进概念为基础,大力提倡“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创造健康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使各国民众以自己的健康作为资源奔向幸福的生活。另外,提高全体民众的自助、共助、公助的能力很重要。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一章总则的第四条:“国家和社会尊重、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国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
第一章总则的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健康促进的规划和行动,推进全民健身,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
第二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二十二条:“国家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管理制度,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致病危险因素开展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控干预,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诊疗、早期干预、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第二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二十八条:“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设立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第六章健康促进的第六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向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公益宣传。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