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
(三)评论类新闻节目
评论类新闻节目,又称新闻评论,是指运用广播电视手段,以声音或声画一体的方式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阐述道理、表明态度、分析趋势的节目形式,如《时事开讲》《新闻深一度》《央视论坛》《新闻1+1》《中国舆论场》等。
与资讯类和专题类新闻节目不同的是,评论类新闻节目在选题上受到的限制更多。它既要求题材“新”——具有一定的新闻性,以及事实新、问题新或者认识新;又要求内容具有一定的讨论和认识空间;评论往往是就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评述,因而还具有社会性。
评论类新闻节目中表达的是评论者对具体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认识。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由新闻引发的对各类问题的思考,反映了作者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反映了作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地表达观点的能力。通过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建议,引导社会认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从思想、理论高度分析问题,不局限于就事论事,以启发受众的思维理性。
内容上,评论类新闻节目一般由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两部分构成,二者在节目中互相依附,共同发挥作用。事实性信息往往作为评论的由头和论据出现;意见性信息则代表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观点态度,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这些意见性内容往往表明主持人或评论员对新闻事实的立场观点,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有时,也会代表新闻编辑部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表达民众呼声,反映、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
舆论监督是评论类新闻节目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我国的评论类新闻节目强调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998年10月,朱镕基总理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工作人员座谈时曾强调,舆论监督非常重要,他还赠给编辑、记者们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也使得评论类新闻节目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评论类新闻节目能通过意见性信息的传递,帮助人们通过新闻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观点交流。现代社会中,新闻话题本身就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冲突,成为聚集人们讨论交流的常见工具,能引发高度关注。因而,对新闻话题的评论成为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意见表达的工具。
评论类新闻节目还能深化认识,引导理性思考。《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讲过:“评论的核心在于思想,那些蕴含在评论中的思想,有其自身的丰富价值,不因新闻过时而消失。”一般而言,节目的评论员、嘉宾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新闻话题有更专业深入的认识,能给受众提供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观察、独家的信息,在认识上带给受众新的东西。评论类新闻节目不是道德评判,也不是冲动地讲废话,而是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有充分的理性思考,能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
当前,评论类新闻节目也面临同质化、舆论监督弱化、评论员储备力量不足、时效不强等问题,需要坚守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品质,以此提高节目质量。同时,电视新闻评论也要与新媒体融合,进行转型。例如:迎合受众“碎片化”观看习惯,策划短小精悍的评论;强化互动,增加节目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用“网感化”语言贴近用户。
随着5G、AR、VR、AI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更新换代,媒体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路径、表现形式和内容呈现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融媒体环境下,受众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更加便利高效,大量人群流向网络,影响到新闻节目的收视(听)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除了要拓宽新闻选题来源,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外,还需要积极与新媒体融合,进行创新。一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传播节目内容,实现多屏传播,如《新闻联播》不仅在电视频道上播出,还通过“两微一端”账号、抖音短视频、学习强国等平台传播新闻内容。二是打造新闻节目的网络衍生节目,延伸节目影响力。如央视新闻中心在网络平台上推出《新闻联播》的衍生节目——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用符合互联网语态特征的表达方式,以平民化、生动且具有亲和力的形式播报新闻,吸引大量受众的关注。由明星主播出镜记录重大时政新闻的《康辉vlog》,以“vlog+新闻”的方式获得了网络受众的认可,也因真实质朴、人格化的特征被称为“移动的新闻”,被认为是电视媒体内容生产转型的一种有效形式。三是利用新科技、新技术创新节目形式。如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运用AI技术塑造智能主播或者虚拟新闻评论员。2020年2月新冠疫情期间,为减少人与人间的接触,广西卫视在新媒体平台上首次推出AI合成主播“小晴”,报道了《战疫进行时》,关注疫情进展,得到广泛关注。四是重视受众参与,利用网络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央视评论类新闻节目《中国舆论场》就运用科技手段加入受众实时参与讨论的元素,成为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节目。观众可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虚拟观众席,同步在线参与节目讨论,屏幕一侧显示实时参与讨论与互动人次,节目的讨论内容有一部分是网友提问,整体呈现出更强的实时互动特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