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奶牛乳腺炎防治技术
0.00     定价 ¥ 8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487520
  • 作      者:
    杨丰利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奶牛乳腺炎概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重庆视察奶业时曾说过:“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国家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奶计划”,提出了“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从而使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得以长足发展。但是人们在注重加快乳业发展步伐、追求高产的同时,却面临对奶牛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压力,尤其是普通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奶牛乳腺炎就是其中之一,已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张颖,2014)。
第一节 奶牛乳腺炎的定义及分类
一、奶牛乳腺炎的定义
奶牛乳腺炎又称乳房炎(mastitis),顾名思义是乳腺发生炎症,简单地定义为乳腺受到物理、化学、致病微生物等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炎症变化,主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无乳链球菌(为传染性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链球菌和肠球菌(环境致病菌,来自垫料、粪便和土壤等)(Heringstad et al.,2000)。乳腺炎的主要特点是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在炎症早期,感染的乳区血管扩张,血液增加,血流减慢,同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患病奶牛体内出现了炎症反应,血液中的炎性介质变多,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活化后释放了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等进入受损部位。此过程中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临床乳腺炎的奶牛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奶牛和患隐性乳腺炎的奶牛,临床乳腺炎奶牛血液中IL-1β、IL-8和TNF-α显著高于正常奶牛,其中IL-8、TNF-α显著高于隐性乳腺炎奶牛(冯士彬等,2011)。
二、奶牛乳腺炎的分类
(一)国际乳业联盟对乳腺炎的分类
国际乳业联盟(IDF)(1986)对奶牛乳腺炎的分类如下:①正常乳房,乳汁外观和成分均正常,并且无病原微生物生长;②潜在性感染,乳汁体细胞数正常,但存在病原微生物;③亚临床乳腺炎,乳房没有临床症状,但乳汁体细胞数增加,成分改变;④临床乳腺炎,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乳腺炎的乳腺炎性反应和乳汁变化明显,体温升高;亚急性乳腺炎有炎症反应,乳汁变化,如有絮块存在,但体温正常;慢性乳腺炎症状不明显,乳房逐渐萎缩硬化,病程较长;⑤非特异性乳腺炎(无细菌乳腺炎),也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临床型的症状与由细菌感染的临床乳腺炎相似;亚临床型则只有乳汁变化,微生物检查均为阴性;⑥乳头管菌落形成,即病原只在乳头管繁殖,由乳头采样,菌检阳性,但乳房穿刺取样,则菌检阴性。
(二)美国国家乳腺炎委员会对乳腺炎的分类
美国国家乳腺炎委员会(National Mastitis Council,NMC)根据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的变化将奶牛乳腺炎分为:①临床乳腺炎(clinical mastitis),用肉眼观察就可见乳汁和(或)乳房的临床变化;②隐性乳腺炎(subclinical mastitis),用肉眼观察乳房和乳汁均正常,但乳汁的电导率、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pH等理化性质已发生变化;③慢性乳腺炎(chronic mastitis),通常是由于急性乳腺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没有得到彻底治愈,从而持续感染,使乳腺组织渐进性发炎引起的(刘朝,2007)。
临床乳腺炎为乳房间质、实质或间质组织的炎症。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乳房红肿、疼痛、发热,拒绝哺乳和挤乳,轻者乳汁中有絮片、凝块,有时呈水样,乳房轻度肿胀;重者乳区重度肿胀,乳汁出现渗出物,泌乳减少甚至停止,同时出现全身反应,如食欲降低、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赵中利,2012)。
隐性乳腺炎又称亚临床乳腺炎,是奶牛乳腺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乳腺内感染,它既没有乳房局部和全身性的肉眼可见临床症状,乳汁从外观上也看不到任何变化,但是乳汁在理化性质及细菌学上已经发生变化。通过乳汁检查可发现体细胞数明显增加;pH 7.0以上,呈偏碱性;氯化钠含量在0.14%以上;乳汁中的细菌数和电导率上升等许多变化。由于乳房和乳汁看上去无异常,隐性乳腺炎经常被挤奶员和牛群管理人员忽视,许多隐性乳腺炎都是转变成临床乳腺炎后才被发现。相对于临床乳腺炎,奶牛的隐性乳腺炎很少对乳房组织造成迅速的损伤,一般也不会危及奶牛的生命,但有其明显的特点:首先,隐性乳腺炎感染牛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却可以成为牛群感染源,继续感染周围的健康奶牛;其次,隐性乳腺炎常常发生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而且病程缓慢,经常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仍未被发现,造成产奶量长期缓慢下降,牛奶质量降低;再次,隐性乳腺炎经过长时间的发生,后期可转变成临床乳腺炎,导致产奶量急剧降低;最后,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治愈率低。隐性乳腺炎和临床乳腺炎一样,会直接导致牛奶品质下降,产奶量降低甚至奶牛的经济价值降低,对奶牛产业的影响十分巨大。研究表明,在一个牛群中大多数乳腺炎是隐性型,由乳腺炎造成的奶牛场的经济损失,70%是由隐性乳腺炎引起的。在奶牛业发达的美国,患有隐性乳腺炎的奶牛达50%。据文献记载,我国奶牛隐性乳腺炎阳性率为6.4%~75%,每头患牛每年造成损失1526.25元。因此,从经济角度上来说,隐性乳腺炎是所有奶牛乳腺炎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双金等,2001;李进,2014)。
慢性乳腺炎是由乳房持续感染引起的,通常没有临床症状,多以亚临床的形式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偶尔可发展成临床乳腺炎,但在短时间突发以后通常又转为非临床型,每次从隐性乳腺炎变成临床乳腺炎的过程,都伴随着乳腺组织的损坏过程,慢性乳腺炎一般由急性临床乳腺炎处理不及时或治疗不完全引起,造成持续感染,使乳腺组织渐进性发炎。全身症状不明显,仅是乳房有肿块,乳汁变清,有絮状物,产乳量明显下降,长期可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乳房萎缩。慢性顽固性乳腺炎,乳房可见坚硬的、大小不一的肿块,形状呈圆形或卵圆形,且容易复发很难治愈(Fox et al.,2003;李进,2014)。慢性乳腺炎病例发展的结果是乳房萎缩,成为瞎乳头。患病奶牛乳汁有不同程度的发黄和变稠,常含有块状或絮状物,患区乳房组织弹性降低,泌乳量减少,部分病牛会出现体温升高或食欲减退,甚至乳房肿大等症状(赵中利,2012)。
(三)国内对乳腺炎的分类
国内学者主要是根据病程的长短和临床症状将奶牛乳腺炎分类如下:①最急性乳腺炎,通常是一个乳区突然发生,乳腺组织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明显,体温升高,乳汁稀薄或混有较多的絮状物,产奶基本停止,炎症反应可由病原微生物自身,组织或细菌产生的酶、内毒素或外毒素,白细胞产物等引起。奶牛的全身性症状(发热、厌食、抑郁,有时甚至死亡等)主要是由败血症和毒血症造成的,而且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乳汁和乳腺有明显临床表现之前。②急性乳腺炎,乳腺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产奶量下降,乳汁中混有较多的絮状物和(或)凝块,全身性临床症状与最急性乳腺炎相似,但没有其严重,如体温可能略微升高。③亚急性乳腺炎,乳腺组织基本没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也没有全身性临床症状,但乳汁中有凝块或絮状物。④慢性乳腺炎,触诊乳腺组织有硬块,乳汁稀薄易分层,产奶量下降。⑤隐性乳腺炎,乳房和乳汁肉眼观察均正常,但乳汁中体细胞数增多,需借助实验室方法检查。
根据急性乳腺炎发病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乳腺炎、卡他性乳腺炎、纤维蛋白性乳腺炎、出血性乳腺炎、化脓性乳腺炎、乳房坏疽和乳头管狭窄及闭锁等类型。
1. 浆液性乳腺炎  浆液性乳腺炎是以乳房充血、皮下及乳腺小叶结缔组织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和白细胞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乳腺疾病。引起浆液性乳腺炎的病原微生物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它们在乳房发生创伤和挤乳不当造成损伤时,通过皮肤和血管侵入乳房结缔组织而引起发病。浆液性乳腺炎可由胃肠或子宫疾病继发。牛患病后病程发展快,病势重。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增大,皮肤充血发红,触诊发热,有疼痛反应,乳房淋巴结肿大,乳房实质坚硬。此病多发于母牛产后最初几天,4个乳区同时发病的较为少见,往往发生于4个乳区中的一个,或是乳房的一半。轻症者初期乳汁变化不大,以后逐渐变稀薄并带有絮状物,絮状物由少而多。重症病例乳房严重肿胀,患病乳区的产乳量减少,伴随病程的发展,乳汁变稀薄,内有絮状物,严重时有明显全身症状,患牛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剖检可见乳腺小叶呈灰黄色,小叶间的间质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物和血管充血现象(顾有方等,2005;李进,2014)。
2. 卡他性乳腺炎  卡他性乳腺炎是乳腺泡上皮和输乳管上皮发生变形而形成的卡他性炎症。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腺泡、腺管、输乳管和乳池的腺状上皮及其他上皮细胞剥脱和变性,渗出的白细胞及脱落的上皮沉积在上皮细胞的表面,因炎症只涉及上皮表层,故称卡他性乳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是其主要病原,当乳头黏膜受损伤、乳头括约肌松弛或乳房受冻时,病原菌即可侵入乳房引起发病。发病初期乳房不表现发热、疼痛等炎症过程,也不表现全身症状。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发热、精神沉郁等全身症状逐渐出现。由于病变部位的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腺泡卡他为个别小叶或数个小叶的局限性炎症,由炎症部位挤出的乳汁呈水样,有絮状凝块。如果炎症扩大,患部温度增高,挤奶有痛感,并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输乳管和乳池卡他的局部症状表现为乳头壁变厚,输乳管扩大,患部充血,乳汁中含有絮状凝块,凝块可阻塞输乳管使管腔扩大,乳头基部触诊检查可摸到波动,其絮状物凝块可阻塞乳头,不易被挤出。剖检可见乳腺小叶肿大,浅黄色颗粒状,按压时小叶流出浑浊渗出物。随着病区乳汁挤尽,后挤出的奶转为正常(李进,2014)。
3. 纤维蛋白性乳腺炎  纤维蛋白性乳腺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急性乳腺炎,其特征是纤维蛋白渗出到乳池、乳管的黏膜表面,或沉淀在乳腺实质深处,可继发乳腺坏死或脓性液化。通常由卡他性乳腺炎发展而来,患部乳区发热,严重肿胀、疼痛,乳房淋巴结肿大,触诊乳房基部时,可听到捻发音。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饮食减退或废绝。
4. 出血性乳腺炎  出血性乳腺炎是以乳汁呈现血样变化为特征的乳腺炎。一般由卡他性或浆液性乳腺炎转变而来,多发生在半个或整个乳房,常为急性发病。这些类型的乳腺炎能使乳房血管渗透性增高,导致血细胞涌出血管壁而进入乳腺细胞。此外,乳房受钝性创伤引起乳房内血管破裂,是发生本病的次要原因。某些细菌或腐败菌感染也可引起疾病,由此而引发的乳腺炎,往往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出血性乳腺炎主要临床特征是乳腺深部或输乳管出血。在发病的初期只是乳汁中发现血液,呈粉红色血样或已凝结成血块、血丝等,挤奶时表现为剧烈疼痛。随着病情发展,患病部位显著肿胀。有时乳房上出现严重水肿、发硬,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各乳区可同时发现血液,有的仅出现在一两个乳区中。血量的多少不一,差异较大,病牛通常全身状况无明显变化。个别病牛可见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少等症状(曹立亭等,2009;李进,2014)。
5. 化脓性乳腺炎  化脓性乳腺炎分为化脓性卡他性乳腺炎、乳房肿胀和乳房蜂窝织炎等几种。临床上均以患部初期发热、肿胀、疼痛,后期化脓,并伴有体温升高、乳房淋巴结肿大、饮食减少、精神萎靡为特征。化脓性乳腺炎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非感染性乳腺炎(如机械性损伤、创伤引起的乳腺炎)转化而来,但最终都有病原菌的参与。化脓性卡他性乳腺炎除了以上特点以外,还表现类似卡他性乳腺炎的症状。急性期过后,患部的炎症程度渐渐减轻,肿胀缩小,精神及饮食正常。但患部组织变性,乳汁稀薄,呈黄色或浅黄色。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奶牛乳腺炎概况1
第一节 奶牛乳腺炎的定义及分类1
第二节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5
第三节 奶牛乳腺炎病原学特点10
第四节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规律15
第五节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机制15
第六节 牛奶中的体细胞44
第七节 动物乳腺炎模型的建立49
第二章 奶牛乳腺炎的流行病学55
第一节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和主要致病菌调查55
第二节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日产奶量的影响71
第三章 奶牛乳腺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特征76
第一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进展76
第二节 奶牛乳腺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性分析85
第四章 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技术93
第一节 奶牛隐性乳腺炎常用的诊断技术93
第二节 奶牛隐性乳腺炎乳汁中丙二醛浓度和酶类活性分析98
第五章 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措施研究104
第一节 奶牛乳腺炎治疗措施研究进展105
第二节 中草药制剂对奶牛乳腺炎致病菌抗菌效果分析116
第六章 奶牛乳腺炎疫苗研究125
第一节 奶牛乳腺炎疫苗研究进展125
第二节 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初步研制130
第七章 奶牛乳腺炎的危害147
第一节 奶牛乳腺炎对生产性能的危害147
第二节 奶牛临床乳腺炎对繁殖性能的影响155
第八章 奶牛乳腺炎的预防措施162
附录(Appendix)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dairy mastitis 167
Section 1 Role of antioxidant vitamins and trace elements in mastitis in dairy cows 167
Section 2 Effects of vitamins and trace-elements supplementation on milk production in dairy cows 174
Section 3 Bovine mastitis in subtropical dairy farms 180
Section 4 The prevalence of heifer mastitis and it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Huanggang 186
Section 5 Somatic cell count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DNA yield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Murrah buffalo milk 193
Section 6 Detection of virulence-associated genes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bovine clinical mastitis milk samples in Guangxi 198
Section 7 Malonaldehyde level and some enzymatic activities in subclinical mastitismilk 204
Section 8 Clinical mastitis from calving to next conception negatively affecte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in Nanning, China 210
参考文献 21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