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分子生物学实验——实用操作技术与应用案例
0.00     定价 ¥ 7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517746
  • 作      者:
    陈丽梅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一章核酸分析与分子克隆技术
  一、用PCR扩增目的DNA片段
  用PCR方法可以通过RT-PCR、基因组PCR、菌落PCR扩增出目的DNA片段。进行RT-PCR反应之前需要提取RNA,然后将RNA逆转录为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RT-PCR反应;做基因组PCR之前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基因组PCR扩增目的基因,菌落PCR可直接以煮沸的菌落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一)植物总RNA的提取
  RNA在细胞内并不以游离状态存在,一般都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所以如果要分离出细胞内游离的RNA分子,首先要用蛋白质变性剂来裂解细胞,使RNA分子从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中释放出来,然后通过苯酚和氯仿抽提去除蛋白质才能分离出细胞内游离的RNA分子。RNA酶非常稳定,在体外,RNA分子很容易被RNA酶降解,因此在抽提RNA的过程中需要用RNA酶抑制剂来抑制RNA酶的活性,避免它对RNA分子的降解。我们提取RNA主要用TRIzoL法和异硫氰酸胍法,商业化出售的TRIzoL试剂中添加的RNA酶抑制剂是胍盐(异硫氰酸胍或盐酸胍)。TRIzoL试剂的主要成分是苯酚,在提取RNA过程中苯酚的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和RNA复合体分离,然后用氯仿沉淀变性的蛋白质,用异丙醇沉淀上清液中的RNA。
  1.TRIzoL Reagent(Invitrogen)法
  对幼嫩的组织材料可以用TRIzoL试剂提取,Invitrogen公司生产的TRIzoL试剂质量*好,但价格昂贵;价格较优惠的国产或其他进口TRIzoL试剂也可用,但是用这些TRIzoL试剂提取的总RNA质量稍次。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操作步骤如下:
  (1)取植物嫩叶约0.1g于加有液氮的研钵中,充分研磨成粉末。
  (2)加入1mL红色TRIzoL提取液在研钵中继续研磨成澄清的水状,室温静置5min后移入2mL离心管。
  (3)加入200μL氯仿,振荡15s混匀,4℃、12000r/min离心15min。
  (4)将上清液转移至新2mLEP管,加入500μL异丙醇,混匀,.20℃或室温放置10min。
  (5)4℃、12000r/min离心10min。
  (6)弃上清,沉淀用75%乙醇0.8~1mL清洗;4℃、12000r/min离心1min,弃75%乙醇。
  (7)重复洗1次以彻底除去盐杂质。
  (8)真空干燥沉淀或自然晾干,用20μL焦碳酸二乙酯(DEPC)处理水或试剂盒自带的溶解液溶解RNA,20℃保存备用。
  2.异硫氰酸胍法
  对含多糖多酚的成熟组织或较老的材料如果皮、块根或块茎等,可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1)提取液的配方(表1-1)
  表1-1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液的配方
  2)配制方法
  (1)称取表1-1中所列的固体成分全部加入100mL带刻度的试剂瓶中,加50mLddH2O,放入65℃水浴中,摇动使其溶解,*后使用ddH2O定容到100mL即可(由于异硫氰酸胍溶解会膨胀很多,所以不能加水太多,约1/2终体积即可)。使用前加入β-巯基乙醇(5mL/L),65℃使其变澄清。
  (2)2mol/L乙酸钠(pH4.2)的配制(50mL):称取13.6g乙酸钠至烧杯中,然后添加40mL的ddH2O,置于65℃水浴溶解后,使用冰醋酸调至pH4.2,补加DEPC处理水至50mL。
  (3)使用之前每100mL抽提缓冲液加入500μLβ-巯基乙醇。
  3)异硫氰酸胍提取总RNA实验操作步骤
  A.粗提总RNA
  用液氮将1g(0.1g)组织研磨成粉末以后,转入50mL(2mL)离心管中,加入10mL(1mL)RNA提取缓冲液,再研磨一会儿后,加入1/10体积的2mol/L乙酸钠(pH4.2)。
  (1)颠倒EP管数次,混匀之后,接着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或只用氯仿),盖紧离心管盖,剧烈摇动5min,冰上静置15min后,4℃离心15min(12000r/min)。
  (2)离心结束后取上清于新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盖紧离心管盖,剧烈摇动5min,冰上静置15min后,4℃离心15min(12000r/min);
  (3)取上清,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在.20℃沉淀RNA30min,再次离心15min(12000r/min,4℃),让RNA沉淀在管壁(如果没有沉淀,证明已经失败)。
  (4)RNA沉淀经75%乙醇(DEPC水配制)清洗两次以后抽真空,加入20~50μLDEPC水(无RNase)彻底溶解RNA。
  (5)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
  B.纯化纯化时,如果粗提RNA样品体积为0.5mL,可以稀释到2mL,使用5mLEP管纯化。
  (1)首先加入等体积TE饱和酚∶氯仿∶异戊醇(25∶24∶1),盖紧离心管盖,剧烈摇动5min,冰上静置15min后,4℃离心15min(12000r/min)。
  (2)取上清液,加入氯仿∶异戊醇(24∶1)再抽提一次。接着加入等体积的氯仿,盖紧离心管盖,剧烈摇动5min,冰上静置15min后,4℃离心15min(12000r/min)。
  (3)取上清液并加入1/10体积的2mol/L乙酸钠(pH4.2)和两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在20℃沉淀30min。
  (4)离心15min(12000r/min,4℃),75%乙醇清洗RNA沉淀两次,风干以后用适量(20~40μL)ddH2O(无RNase)溶解,使用前置80℃保存。
  C.判断RNA的质量
  核酸分子中的嘌呤环和嘧啶环具有双键,因此都能形成共轭双键体系,这些共轭双键体系赋予核酸吸收紫外线的特性,核酸的*大吸收波长为260nm。蛋白质中存在的芳香族氨基酸也赋予其紫外吸收特性,蛋白质的*大吸收峰为280nm。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性建立鉴定核酸纯度和含量的方法:RNA的A260/A280比值为2.0,DNA的A260/A280比值为1.8。当RNA样品A260/A280的比值低于2.0时,说明样品中有DNA或蛋白质污染。
  (1)RNA纯度的分析方法:取2μLRNA样品,加入700μLDEPC水,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波长260nm及280nm处的OD值,计算A260/A280比值和RNA样品的浓度。
  (2)RNA完整性的分析方法:通过电泳分析来观察,未降解的总RNA电泳时在凝胶中有完整的18S和28SrRNA条带,有DNA污染时凝胶中会出现基因组DNA的条带。取1μLRNA样品于1.5%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
  3.cDNA的合成与RT反应
  合成cDNA的原理:以总RNA中的mRNA为模板,以Oligo(dT)为引物在逆转录酶催化作用下进行RT反应合成第一链cDNA。再以cDNA为模板与待扩增cDNA片段的引物进行RT-PCR反应,扩增出目的基因的cDNA片段。RT-PCR对RNA检测的灵敏性很高,可以用于分析极为微量的RNA样品。RT-PCR可用于分析基因的转录水平、获取目的基因的cDNA、合成cDNA探针等。我们通常用TaKaRa或Promega逆转录酶合成cDNA。
  1)RT-反应(用TaKaRa的逆转录酶)
  (1)按照表1-2在EP管中加入组分1。
  表1-2TaKaRaRT-反应组分1
  (2)70℃10min后,迅速冰上静置2~5min。
  (3)离心数秒使模板RNA/引物的变性溶液聚集于EP管底部。
  (4)再按照表1-3向EP中加入组分2。
  表1-3TaKaRaRT-反应组分2
  (5)42℃保温60min。
  (6)70℃保温15min后冰上冷却;PCR扩增时建议模板量为1~5μL;20℃保存备用。
  2)RT-PCR反应(用Promega的逆转录酶)
  表1-4PromegaRT-反应组分1
  (1)按照表1-4在EP管中加入组分1。
  (2)70℃5min后,迅速冰上静置2min。
  (3)离心数秒使模板RNA/引物的变性溶液聚集于EP管底部。
  (4)再按照表1-5向EP中加入组分2。
  表1-5PromegaRT-反应组分2
  (5)42℃保温60min,20℃保存备用。
  (二)基因组DNA的制备
  基因组DNA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中,在染色体中DNA分子与组蛋白紧密结合形成DNA组蛋白复合体,因此在抽提基因组DNA时通常要利用阳离子去污剂CTAB(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高离子强度(>0.7mol/LNaCl)的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释放染色体中的基因组DNA。然后通过氯仿-异戊醇抽提去除蛋白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分离基因组DNA。
  1.CTAB法
  (1)CTAB溶液在低于15℃时会形成沉淀析出,因此,在将其加入冰冷的植物材料之前必须预热,且离心时温度不要低于15℃。
  (2)称取植物叶片100mg左右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液氮用特制研棒研磨至粉末状。
  (3)加入900μL预热到65℃的2×CTAB缓冲液(Tris-HCl pH7.5100mmol/L,EDTA20mmol/L,NaCl1.4mol/L,CTAB2%),65℃水浴20min后取出冷却。
  (4)加入500μL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4∶1)摇匀,室温离心10min(7500r/min)后转移上清至1.5mLEP管。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篇 实验操作技术
第一章 核酸分析与分子克隆技术 3
一、用PCR扩增目的DNA片段 3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 9
三、DNA片段的回收 10
四、用乙醇沉淀法浓缩DNA 样品 11
五、目的DNA片段的连接 11
六、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3
七、质粒DNA的转化 15
八、质粒DNA的提取 18
九、质粒的酶切 20
十、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21
十一、Southern杂交分析 21
第二章 蛋白质分析技术 23
一、植物组织总蛋白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23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4
三、Western blotting分析 26
四、Far Western blotting分析 28
五、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技术 29
六、蛋白兔抗的制备 31
七、蛋白互作分析实验技术 32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操作技术 35
一、原理 35
二、实验操作流程 35
第四章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技术 40
一、抑制消减杂交 40
二、cDNA芯片杂交 48
第五章 DNA与蛋白互作分析技术 49
一、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 49
二、凝胶阻滞分析技术 51
下篇 应用案例
第六章 通路克隆技术入门载体的改造 57
一、含有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和叶绿体基质定位序列的通路克隆入门载体的构建 57
二、通路克隆入门载体pEN-L4*-PrbcS-*T-GFP-L3*的构建 63
三、通路克隆入门载体pENTR*-T-GFP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68
第七章 用Gateway技术构建目的基因的光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 75
一、光诱导型GFP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75
二、光诱导型GU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76
三、光诱导型hps/phi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80
四、拟南芥细胞质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AMDH 光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84
第八章 用Gateway技术构建目的基因的组成型植物表达载体 89
一、GFP基因植物组成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89
二、短芽孢杆菌甲醛脱氢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91
三、大豆14-3-3a基因(SGF14a)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96
第九章 用Gateway 技术构建目的基因与报告基因融合植物表达载体 100
一、大豆转录因子GmbHLH30与GF 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100
二、拟南芥RCA启动子和荧光素酶基因LUC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104
第十章 用Gateway技术构建目的基因的RNAi干扰植物表达载体 113
蚕豆PP1c基因抑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应用 113
第十一章 用Gateway技术构建串联两个目的基因表达盒的植物表达载体 118
二羟基丙酮合成酶和二羟基丙酮激酶基因表达盒串联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118
第十二章 用经典的酶切连接技术构建目的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128
一、柠檬酸合成酶基因cs光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pPZP211-PrbcS-cs的构建 128
二、芹菜丝氨酸乙酰转移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132
第十三章 利用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植物及转基因植物表型分析 136
一、用GFP 和GUS 植物表达载体产生转基因植物及转基因的整合与表达分析 136
二、用植物表达载体pK2-35S-PrbcS-*T-hps/phi转化天竺葵获得转基因植株及表型分析 141
三、用植物表达载体pK-35S-PrbcS-*T-DAK-PROLD-PrbcS-*T-DAS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及表型分析 145
四、用植物表达载体pPZP211-PrbcS-cs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及表型分析 156
五、用植物表达载体p1300-Surperpromoter-AgSAT转化烟草及转基因植株表型分析 160
六、利用CS和PEPC的表达载体产生双转基因烟草及表型分析 163
第十四章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170
一、恶臭假单胞菌谷胱甘肽-非依赖型甲醛脱氢酶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170
二、黑大豆醛脱氢酶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175
第十五章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181
AtHSFA1d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181
第十六章 利用SSH-cDNA文库技术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 185
一、喷施甲醇的蚕豆叶片中上调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185
二、甲醛胁迫拟南芥叶片中下调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188
第十七章 利用DNA芯片技术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 191
一、用拟南芥全基因组芯片杂交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 191
二、用大豆全基因组芯片杂交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 194
第十八章 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体内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的相互作用 199
一、用免疫共沉淀分析铝胁迫下大豆根中14-3-3蛋白对质膜H+-ATPase 活性的调控 199
二、用免疫共沉淀分析烟草质膜H+-ATPase与14-3-3蛋白的互作对干旱胁迫的应答 203
三、用免疫共沉淀分析云南红梨果皮转录因子MYB、bHLH 和WD40的互作模式 207
第十九章 利用双分子荧光技术分析植物体内转录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209
在洋葱表皮细胞中验证PyMYB、PybHLH 和PyWD40之间的相互模式 209
第二十章 用Pulldown 和Far Western blot技术做体外实验分析蛋白质之间的互作 213
PyMYB、PybHLH和PyWD40重组蛋白之间互作模式分析 213
第二十一章 用ChIP分析植物体内转录因子和启动子的结合 218
一、云南红梨果皮MYB转录因子结合花青素结构基因启动子元件的分析 218
二、甲醇和乙醇刺激对烟草转录因子RSG与GA20ox1启动子结合的影响 224
第二十二章 利用EMSA技术做体外实验分析转录因子和基因启动子元件的结合 229
EMSA分析在体外PyMYB与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启动子的结合 229
第二十三章 利用PCR技术筛选拟南芥的T-DNA插入突变体 231
一、拟南芥SHMT1纯合T-DNA插入突变体的筛选 231
二、拟南芥HY5纯合T-DNA插入突变体的筛选 232
三、拟南芥bHLH30纯合T-DNA插入突变体的筛选 234
参考文献 237
附录 240
一、常用抗生素贮存液配制方法 240
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241
三、常用菌种的特性 244
四、常用质粒载体图谱 246
五、转基因生物表型常见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方法 26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