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实验总则 General Principles for Experiments
实验是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寄生虫的形态结构,训练学生的寄生虫学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单元实验规则与方法Rules and methods for experiments
一、实验室规则与注意事项 Rules and precautions for laboratory
实验室是供学生开展实验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内,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和技术操作,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掌握理论课内容,掌握寄生虫检验、鉴定等基本技能。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
(1)每位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生病或有事应向任课教师请假。
(2)在实验室内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应保持肃静,保证实验室的良好秩序。实验过程中如有问题,应举手后再询问,不得高声呼叫、喧哗或随意走动。
(3)实验前,要认真检查所用器材、标本等是否完好、齐全,如有缺损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随意调换仪器、标本等。
(4)操作时,按实验教程逐项进行。仔细观察标本,做好记录,充分了解标本的特点。肉眼观察的大体示教标本,不要随意移动。镜下示教标本,只在必要时,调节光源和细调焦钮,以免所示标本移位,影响其他学生观察。
(5)注意节约,爱护仪器和设备,不得随意摆弄室内仪器设备。爱惜标本,标本损坏应及时报告。
(6)注意安全,保护环境。使用危险品或感染性病原体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注意防护。严禁随意丢弃感染性病原体或含有病原体的物品、动物尸体及排泄物等。
(7)保持实验室整洁,禁止随地吐痰、禁止吸烟、禁止饮食。实验完毕后,应将实验台收拾整洁,检查标本、器材,并按原位放好或送还标本室,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教师。每次实验结束,值日学生应做好实验室清洁,关好门、窗,断水、断电后再离开。
(8)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发生重大事故时,应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尽力阻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二、实验的进行程序与要求Experimental procedures and requirements
(1)预习:在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教程以及教材的有关内容,必须对该次实验的内容、目的与要求、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观看影像:一般在每次实验开始,先观看影像资料。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使学生概括了解实验内容,更重要的是可直观地看到寄生虫病发生的现场和活体寄生虫。
(3)讲解:一般由教师对该次实验内容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实验教程的要求进行独立操作与观察。
(4)操作与观察:由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和观察。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教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有关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按操作程序反复练习,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5)示教:多数实验将一些少见的寄生虫标本和病理标本作为示教,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课有限的时间内有获得更多学习知识的机会。
(6)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地记录、绘制。在实验结束时,由学习委员将实验报告按学号排序,呈交教师。学生应认真阅读教师批改的实验报告,不断提高实验质量。
(7)小结:实验结束时,由师生共同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Use and maintenance of optical microscope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组成,其主要结构和部件名称参见图1-1。
2.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检查:右手握紧镜臂,左手托住底盘,轻轻放在实验桌上。先检查显微镜各部件有无缺损,如发现有损坏或性能不良者,立即报告教师请求处理。
(2)准备:将显微镜放于操作者前方略偏左侧,转动粗调焦钮,将载物台下降(或镜筒升高),使物镜与载物台的距离拉开。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可听到“咔嗒”声)。
图1-1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3)对光:打开光圈,上升聚光器,双眼向目镜内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的方向(电光源显微镜无反光镜,应调节亮度调节柄),直到视野内光线明亮均匀为止。反光镜的平面镜易把其他景物映人视野,一般用凹面镜对光。
(4)放玻片标本:玻片标本的盖玻片向上,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前方,然后推至物镜下,用压片夹压住,或用弹簧夹夹住,然后把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通光孔的正中央。
(5)调节焦距:从显微镜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同时转动粗调焦钮,使载物台缓慢上升(或镜筒下降),当低倍镜镜头与玻片之间的距离约5mm时,从目镜里观察视野,左手慢慢转动粗调焦钮,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如物像不太清晰,可转动细调焦钮,使物像更加清晰。调节焦距时,要认清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放大倍数物镜的工作距离不同(图1-2)。
图1-2三种物镜及其工作距离
如果按上述操作步骤仍看不到物像,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转动调焦钮太快,超过焦点,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调节焦距。
2)物镜没有对正,重新对正后再观察。
3)标本没有放到视野内,应移动标本片,寻找观察对象。
4)光线太强,尤其观察比较透明的标本或没有染色的标本时,易出现此现象,应将光线略调暗一些,再观察。在调节光线时,应重视聚光器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聚光器的位置越低。
3.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依照上述操作步骤,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
(2)将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3)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移动物镜转换器,换为高倍镜。
(4)双眼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转动细调焦钮,直至视野内出现清晰的物像为止。
按上述操作仍看不到物像时,可能由下列原因造成:
1)需要观察的部分不在视野内,应在低倍镜下寻找到观察目标后,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2)标本片放反了(玻片的物面应向上),应把标本片放正后,再按上述步骤操作。
3)焦距调节不准确,应仔细调节焦距。
有的显微镜的高倍镜与低倍镜不配套,从低倍镜转换至高倍镜时,往往转不过来或撞坏标本(物镜松动时,也有此现象),如遇到此情况,可把载物台略微下降(或镜筒略微升高),直接用高倍镜调焦。方法是: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调焦钮,使高倍镜镜头下降至与玻片*短距离,再观察目镜视野,慢慢转动细调焦钮,使镜头缓缓上升,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如需要更换标本时,应先将载物台下降(或镜筒升高),然后把标本片移到载物台前方,再拨开压片夹,取出玻片。
4.油镜的使用方法
(1)先按低倍镜—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找到清晰的物像,把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调节聚光器上升到*高处,光圈调大。
(2)将高倍镜移开,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1滴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从侧面注视镜头,轻轻转换油镜,使镜面浸在油滴中。一般情况下,转过油镜后微微转动细调焦钮,即可看清物像。如仍不清晰,应按上述步骤重新操作。
(3)油镜使用完毕后,下降载物台(或上升物镜)约10mm,把物镜转到一边,用擦镜纸把镜头擦净。油镜的正确擦拭方法是:先用干净的擦镜纸(通常用双层)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蘸取少许二甲苯(或乙醚:乙醇为7:3的混合液)的擦镜纸轻擦,*后用干净的擦镜纸擦1~2次除去二甲苯。
(4)封加盖玻片的玻片标本的擦拭方法同油镜。无盖玻片的玻片标本,可采用拉纸法擦拭。方法是:先用1小块擦镜纸覆盖在标本片的油滴上,再滴1滴二甲苯,平拉擦镜纸(切忌用力擦拭),反复几次即可擦净。
5.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及维护
(1)取显微镜时必须右手握紧镜臂,左手托底盘。切勿一手斜提、前后摆动,以防镜头或其他零件跌落。
(2)观察标本时,显微镜距实验台边缘应保持一定距离(约5cm),以免显微镜翻倒落地。
(3)使用时应严格按步骤操作,熟悉显微镜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细调焦钮的转动方向与载物台或物镜的关系。转动粗调焦钮时,眼睛必须注视物镜的镜头。
(4)观察带有液体的临时标本时要加盖玻片,应将显微镜充分放平,以免液体污染镜头和显微镜。
(5)粗、细调焦钮要配合使用,细调焦钮不能单方向过度旋转。调节焦距时,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下降,以免压坏标本和损坏镜头。
(6)用单筒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双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用以绘图。左手调节焦距,右手移动标本或绘图。
(7)禁止随意拧开或调换目镜、物镜和聚光器等零件。
(8)显微镜的光学部件不可用手指、纱布、手帕或其他粗糙物擦拭,以免磨损镜面。需要时只能使用擦镜纸擦拭。
(9)凡有腐蚀性和挥发性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如碘、乙醇溶液、酸类、碱类等都不可与显微镜接触,如不慎污染时,应立即擦干净。
(10)实验完毕,应将标本片取出,用擦镜纸将镜头擦拭干净后移开(通常转换4X物镜于镜下),不能与通光孔相对(把物镜转离聚光器上方)。将电源线收好,放回镜箱。切不可把显微镜放在直射光线下暴晒。
四、显微测微尺的使用Use of microscope micrometer
1.显微测微尺的组成
寄生虫大小的测定,一般使用显微测微尺。显微测微尺由目镜测微尺(ocular micrometer)和镜台测微尺(stage micrometer)组成(图 1-3)。
(1)目镜测微尺:简称目微尺,是1块直径20mm的圆形玻璃片。它上面有直线刻度或网格式标尺。网格式的目微尺可用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2)镜台测微尺:简称台微尺,是1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中央镶有1个刻度标尺,全长1mm,共划分成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个小格长0.01mm(10—),在标尺的外围有1个黑色环,利于找到标尺的位置。
2.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1)测微尺的安放:使用目微尺时,先将目镜从镜筒中抽出,旋去接目透镜,然后将目微尺安放在目镜的光阑上。注意应将目微尺有刻度的一面朝下,再将接目透镜旋上,把目镜插人镜筒,即可进行测量(图1-3)。
(2)测微尺的标定:在测量标本的长度之前,必须首先对目微尺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下进行标定。
图1-3显微测微尺结构示意图
目微尺的标定方法:将台微尺夹于载物台上,调节焦距直至能看到台微尺刻度。此时,目微尺和台微尺同时显示在视野中,转动目镜,使目微尺的标尺直线与台微尺的标尺直线尽量靠近、平行,*终使两直线重合,再移动台微尺,使两个微尺的左侧端平齐,然后从左到右找出两个微尺的另一侧重合的直线(图1-4)。
图1-4显微测微尺标定示意图
分别计数重合线之间台微尺和目微尺各自包含的小格数,根据公式计算出目微尺每个小格的长度(格值),公式如下:
公式中“10”表示台微尺每个小格长10降。
例如,目微尺的第33格正好与台微尺的第22格重合,代人公式
为减少测量误差,应对目微尺的格数值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如果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必须重新标定目微尺,才能再次测量。
(3)标本的测量与体积计算:测量时,取下台微尺,换上标本片,记录被测标本占目微尺的格数,然后乘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
例如,当用低倍镜测出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