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必读书目导读》: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三大分支学科之一,是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字学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础内容。我们第一次接触音韵学这门学科时,往往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唐作藩先生所著的《音韵学教程》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这种感觉。该书既是帮助我们入门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读物,又是我们了解和学习汉语音韵学知识不可或缺的必读书。20世纪60年代,唐作藩先生开始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汉语音韵学”课程。这部《音韵学教程》就是唐作藩先生在讲课实录的基础上完成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音韵学的知识,目的是使我们更容易接受、乐于学习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共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音韵学的对象、功用和学习方法。第二章为音韵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反切,声纽、韵母、声调的概念及等韵图等音韵学基础知识。第三章为《广韵》音系,也是本书的基础,内容包含了对音韵学主要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介绍,以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比较等内容;第四章为汉语音韵学简史,主要包括对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的阐述和对《广韵》以后产生的韵书的介绍。《音韵学教程》是21世纪汉语言专业规划教材和音韵学方向基础教材。我们在阅读和学习本书时,至少应重点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音韵学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学习音韵学,首先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打破对音韵学“特殊论”“神秘论”的迷信。唐作藩先生在“绪论”第三节讲到两种音韵学的学习方法,一种是充分运用现代语音学的知识去学习音韵学,另一种是利用自己的方言和古音进行比较去学习音韵学。唐作藩先生认为运用现代语音学的知识去学习音韵学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因为音韵学本来就是历史语音学,只要掌握了语音学的基本知识,古代讲不清的音韵问题也就能够科学地加以说明。学习音韵就是学习古代的语音。唐作藩先生还认为利用方言是学习古音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唐作藩先生在书中描写古音时,不仅会引方言材料以证古音,例如举出粤方言中含有古人声韵的例子以证古音;还引用方言材料来说明古音的演变和古今音的对应关系,例如列出了十三个字(诗、时——古平声;使、尔、是——古上声;试、事——古去声;失、识、尺、室、日、实——古人声)在某些地方方言中的声调,反映出古四声在普通话和各方言里不同的保存情况和对应关系;除此之外,唐作藩先生还引用方言来说明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例如举例说明阴阳对转的现象等。由此可见,唐作藩先生在书中介绍和运用的两种学习音韵学的方法,是我们今后学习音韵学的必由之径。
二、了解书中介绍的音韵学研究方法。在《音韵学教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唐作藩先生在介绍前人的研究成果时,往往会将前人的研究方法一并加以详细介绍,使学习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在阐述考求《广韵》声母、韵母系统的方法时,既介绍了陈澧的系联结果,又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方法的三项具体条例,而且还谈到了陈澧系联时自乱其例的失误,使学习者读后对系联法有全面的了解和清楚的认识。又如唐作藩先生在介绍钱大昕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时,不仅阐述了钱大昕“古无轻唇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的观点,而且还介绍了其运用形声字、古读和方言等材料分析研究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牢记音韵学的专业术语。《音韵学教程》对专业术语的阐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理解与记忆。该书对专业术语的解释,不仅把同类术语放在一起解释,而且还对一些不易理解的术语反复解释。例如将声母、韵母、声调和等韵图等概念都归入第二章的音韵学基本知识,分节叙述,条理清晰。又例如等、转、洪、细等概念,该书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做了介绍,在讲《广韵》音系时又结合具体知识进一步做了详细讲解。
四、重点在《广韵》音系。唐作藩先生《音韵学教程》的内容深入浅出、精于取舍、提纲挈领,以《广韵》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书中除了阐述《广韵》的由来、体例和性质外,还详细阐述了《广韵》的声母系统(三十五声母)、韵母系统(二百零六韵)、声调(平、上、去、入)及其和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关系。从《广韵》三十五声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二十二声母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最突出的四点变化,即全浊声母的清音化,知、庄、章三组合流为卷舌音,精、见两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零声母的字大量增加。《广韵》的韵母系统即二百零六个韵、二百九十三个类、一百四十二个韵母。从《广韵》韵母系统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比较来看,其总的趋势是合流归并,是从繁杂到简化。《广韵》的平、上、去、人四个声调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的对应关系主要有三条,即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唐作藩先生之所以选取《广韵》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因为《广韵》在汉语语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掌握了《广韵》音系的知识,可以上推先秦古音,下推近代音;还可以用它来调查现代方言,研究古今音的发展变化。
《音韵学教程》是唐作藩先生从事音韵学教研和普及工作数十年的结晶,是作者从事音韵学学术研究跟音韵学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该书经过五次修订,内容更加充实,表述更加准确,体例也更加严密,不少音韵学教材都是以它为范本的。该书于1987年初版,再版改排繁体,后经多次修订,现在的第五版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1992年11月,《音韵学教程》第二版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1月,《音韵学教程》第三版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15年9月,《音韵学教程》第四版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2016年7月,《音韵学教程》第四版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