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2版)》:
一、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因此,他们反对传统的“无意义学习”,倡导“有意义学习”,并进一步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原则和条件。下面,从学习与教育的目的、学习的类型与过程、学习的条件三个方面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
(一)学习与教育的目的
在学习的结果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既反对行为主义关于形成一定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观点,也不同意认知学派关于构建认知结构的主张,而是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也就是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鉴于对世界迅速变化这一客观事实的认识,他们进一步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而生存下来,并能充分实现自我。所以,一个具有极高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内在自由特性的人是当今学习的最终和唯一合理的结果。具体说来,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成为这样的人:“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做贡献的人;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更重要的,能灵活地和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地和创造性地运用经验时,融会贯通某种灵活处理问题方式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赞许,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工作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学习,即让学习者“学习如何学习”,学习的重点是“形成”,学习的内容则是次要的。一堂课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
因此,人本主义者指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为目的。一句话,就是要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指出:“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而康布斯强调,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发展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应该让学生知道“我做什么”,而且也让学生知道“我是谁”。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才能、理想和情感等,而且常常决定他做什么。
(二)学习的类型与过程
人本主义认为,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以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所谓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与完整的人(具有情感和理智的人)无关。而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意义学习有四个特点:①学习涉及了个人,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与认知都投入学习活动;②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是,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③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④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弄清他想要知道的东西。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价值、有效果和有益处的技能与概念是比较容易学习和保持的,并且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等方面都会参与到学习之中。它反对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材料的“无意义学习”,而特别强调学习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注重学生的需要、愿望和兴趣等因素,主张进行与学生个人密切相关的“意义学习”。换言之,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通路是使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人本来就有学习的自然潜能,教师必须利用学习先天的内驱力进行意义学习,而不应该逼迫学生学习对他们缺少意义的学习材料。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必然地与“自我”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据此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力。
(三)学习的条件
罗杰斯指出,学生要实现有意义学习,从而达到自我生长、自我实现,成长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需要教师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的充满关爱与真诚的学习氛围。在罗杰斯看来,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这是行为主义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这是认知学派所关注的),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因此,罗杰斯提出废除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以促进者(facilitator)取而代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