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考点提纲栏——提炼教材精华,突显高频考点
第1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1.阴阜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长出呈倒三角形分布的阴毛。
2.大阴唇 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3.小阴唇 为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襞。富含神经末梢,敏感。
4.阴蒂 位于两侧小阴唇顶端,有勃起性,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
5.阴道前庭 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阴道口覆有一层薄膜为处女膜,中央有一孔,处女膜可因性交或剧烈运动破裂,分娩时进一步破损仅留处女膜痕。
二、内生殖器
(一)内生殖器及功能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1.阴道
(1)功能:为性交、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2)解剖结构:为一上宽下窄的管道,上端包绕子宫颈,环绕子宫颈周围的组织称为阴道穹隆,阴道后穹隆较深,其顶端是盆腔的最低部位直肠子宫陷凹,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
(3)组织结构:阴道黏膜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阴道壁富有皱襞,伸展性大,利于分娩。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低下,阴道黏膜上皮甚薄,较易感染。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2.子宫
(1)功能: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2)解剖结构
1)形态:似略扁的倒置梨形,成人非孕时子宫长7~200px,宽4~125px,厚2~75px,容量约5ml,重50~70g。子宫上部较宽称为子宫体。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形称为子宫颈,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人为1∶1。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25px,子宫峡部的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子宫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75px。未产妇的子宫颈外口为圆形,已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因分娩裂伤而呈横裂状。
2)位置:位于盆腔中央,呈前倾前屈位,子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上方。前与膀胱、尿道,后与直肠相邻。
(3)组织结构:子宫体壁由内至外分为黏膜层(子宫内膜)、肌层、浆膜层3层。子宫内膜表面2/3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出现周期性脱落,称功能层;靠近肌层的1/3内膜无周期性变化,称基底层。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子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4)子宫韧带:共有4对。
1)子宫圆韧带:作用是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
2)子宫阔韧带:作用是保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
3)子宫主韧带:作用是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4)子宫宫骶韧带:作用是间接地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3.输卵管 是受精部位,也是向子宫腔运送受精卵的通道,全长8~350px。由子宫腔向外依次为间质部、峡部(结扎部位)、壶腹部(受精部位)(图1-1)和伞部(拾卵)。
4.卵巢 为一对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成年妇女卵巢约100px×75px×25px。
锦囊妙“记”
附件歌诀
卵巢输卵管,两者称附件;若有罹患时,两者常受难。
(二)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 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和阑尾。
1.尿道 短而直,接近阴道,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 位于子宫前方。充盈的膀胱可影响子宫及阴道,故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3.输尿管 为一对肌性圆索状管道,从肾盂开始下行,于子宫颈外侧50px处,在子宫动脉下方穿过,向前下入膀胱。切除子宫结扎子宫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4.直肠 前为子宫及阴道,妇科手术、分娩时应避免损伤肛管及直肠。
5.阑尾 阑尾炎时可能累及生殖器官。
三、骨盆
1.骨盆的组成及分界
(1)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2)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称假骨盆(大骨盆),测量其径线可间接了解真骨盆的大小;下称真骨盆(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又称骨产道。
2.骨盆平面及径线
(1)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
1)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间的距离,平均值为275px。
2)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为325px。
3)入口斜径:左右各一。平均值为318.75px。
(2)中骨盆平面:为骨盆的最小平面,呈纵椭圆形。前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为骶骨下端。
1)中骨盆前后径:平均值为287.5px。
2)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250px。
(3)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坐骨结节间径为前后三角共同的底,前三角的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后三角的顶端是骶尾关节。
1)出口前后径:平均值为287.5px。
2)出口横径: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平均值为225px。
3)出口前矢状径:平均值为150px。
4)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为212.5px。若出口横径较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375px时,正常的胎头一般可经阴道娩出。
第2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1.胎儿期 详见第3章。
2.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出生后几日内可出现乳房肿大、假月经等生理现象。
3.儿童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
4.青春期 是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是生殖器官、内分泌、体格逐渐发育到成熟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此期生理、心理变化很大,应给予关照和心理疏导。
5.性成熟期 有周期性排卵及性激素分泌的时期。具有旺盛的生殖功能。自18岁左右开始,持续约30年。
6.绝经过渡期 指开始出现绝经趋势到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多在44~54岁。此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致使月经不规律,生殖器官逐渐萎缩。
7.绝经后期 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1.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包括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3个阶段。
(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近青春期,卵巢中原始卵泡开始发育,形成生长卵泡,每个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称为成熟卵泡,其直径可达15~20mm。
(2)排卵:排卵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日左右。
(3)黄体形成和退化:黄体一般于排卵后7~8日成熟。可分泌雌、孕激素。若卵子未受精,排卵后9~10日黄体开始萎缩退化,寿命一般为12~16日,平均14日。
2.卵巢功能 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性激素。
3.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雌、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1)雌激素:于排卵前和排卵后7~8日分别达高峰。
1)促卵泡发育。
2)促子宫发育;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呈增殖期改变;使子宫颈口松弛,子宫颈黏液分泌增多,稀薄,易拉丝。
3)促进输卵管发育与收缩,利于受精卵的运行。
4)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5)促进乳腺管增生。
6)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7)促水钠潴留;促进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2)孕激素:排卵后7~8日达高峰。
1)降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抑制子宫颈黏液分泌,性状变黏稠。
2)抑制输卵管的收缩。
3)促阴道上皮迅速脱落。
4)促乳腺腺泡发育。
5)使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0.3~0.5℃。
6)促水钠排泄。
7)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3)雄激素。
1)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2)维持女性正常生育功能;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
3)促蛋白质的合成;促红细胞生成。
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1)增殖期:月经周期的第5~14日。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日。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日。
2.月经周期的调节 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实现的。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垂体合成、释放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促进卵泡发育,刺激排卵和黄体形成,并分泌雌、孕激素,两者作用于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官使其发生周期性变化,雌、孕激素分泌量又对下丘脑、垂体产生反馈作用。
3.月经的临床表现
(1)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性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2)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月经初潮。
(3)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
(4)月经期:月经持续的天数称为月经期,一般为2~8日,多为4~6日。
(5)月经量: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一般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6)月经血的特征:月经血呈暗红色,不凝固,但出血多时可有血凝块。
(7)月经期症状:多数妇女在经期无特殊症状,有些妇女可有下腹部及腰骶部下坠感、头痛、失眠、精神抑郁、易激动作和学习,需要注意经期卫生和休息。
4.经期保健指导 月经是一种生理现象,首先应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保持精神平和愉快。经期盆腔充血、子宫颈口松弛,全身及生殖器官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及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或酸胀感,须注意盆腔卫生及避免盆腔压力加大。经期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淋雨、冷水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洗、勤换,禁止阴道冲洗、盆浴、游泳及性生活;少吃寒凉食物、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模拟试题栏——识破命题思路,提升应试能力
专业实务
A1型题
1.关于阴道的解剖结构及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膜层
A.上宽下窄
B.富有皱襞,伸展性小
C.后穹隆顶端为直肠子宫陷凹
D.黏膜无腺体
E.阴道壁静脉丛丰富,损伤后容易形成血肿
2.有关正常成人非孕子宫,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子宫体壁分为3层,其中黏膜层又称为子宫内
B.子宫长7~200px,宽4~125px,厚2~75px
C.子宫重50~70g
D.子宫腔容积约5ml
E.子宫峡部上端为组织学内口,下端为解剖学内口
3.正常情况下受精的部位是在输卵管的
A.间质部B.峡部
C.壶腹部D.伞部
E.漏斗部
4.以下有关子宫韧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子宫韧带共有5对
B.维持子宫前倾位的是子宫阔韧带
C.子宫圆韧带的作用是保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
D.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是子宫阔韧带
E.子宫骶韧带的作用是间接地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5.骨盆的组成是
A.尾骨、坐骨及2块髋骨
B.骶骨、尾骨及2块髋骨
C.骶骨、坐骨及2块髂骨
D.坐骨、耻骨及2块髂骨
E.骶骨、尾骨及2块髂骨
6.不符合青春期特点的描述是
A.具有旺盛的生殖功能
B.月经初潮是其重要标志
C.生理和心理变化大
D.生殖器官、内分泌系统等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
E.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
7.有关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下述错误的是
A.排卵多发生在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B.排卵后7~8日黄体发育成熟
C.如卵子未受精,黄体于排卵后9~10日开始萎缩
D.黄体衰退,月经即来潮
E.黄体细胞只分泌孕激素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