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
0.00     定价 ¥ 4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5929991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
  四、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一)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分析
  导致个人发生心理疾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早期研究认为心理疾病是遗传的,但事实上遗传因素无法解释一般心理疾病的发生。先天的遗传易感因素加上后天的环境因素,两者的交互作用,更可能是导致人类发生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要全面分析心理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需要从遗传因素、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自然和环境因素、生活事件应激、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来综合看待和分析个体的心理行为异常及疾病发生。
  第一,遗传因素。家族的遗传基因与先天素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中常见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者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数比例要显著高于一般居民,并且血缘越近、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越高。双生子研究较好地说明了疾病的遗传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在45对双生子当中,同卵双生子共同患有焦虑障碍的比率为41%,而异卵双生子同患焦虑障碍的比率仅为4%,提示遗传基因的贡献确实在心理疾病的发生中起较大的作用。还有研究显示,如果母亲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也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9倍多,如果父亲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也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则是正常人的7倍多。这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心理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研究需加大对遗传因素的考察。
  第二,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个体的生理特点包括年龄、性别、体格特征(身高、体重、血型、身体结构等)、躯体健康状况、大脑的结构功能情况(尤其是大脑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等,这些方面与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关。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易发神经衰弱、癔症、注意缺陷与多动症,青年期易发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而老年期则易发阿尔茨海默症、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理精神疾病。在心理学的传统理论上,有研究者认为不同的体型(瘦长型、矮胖型、强壮型)与不同的疾病相联系,比如,瘦长型体型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矮胖型体型与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相联系。此外,也有人认为,不同的血型也与不同的心理疾病有关。个体的心理特点则主要包括性格特征、气质类型、认知风格、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有时候,尽管是同样的生活挫折或打击,但对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失恋打击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个严重的挫折,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失恋是正常的、小事一桩,这与个人的自我认识、对人生的态度与信念都有密切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些人无力应对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以及学习困难,但这并非由于智力低下,而是自我评价、应对能力不足,缺乏自信,遇到挫折容易悲观失望、容易不努力就轻易放弃,最后导致身心疲惫、没有价值感。个体的某些性格缺陷,如情绪极不稳定、意志薄弱、内向孤僻、压抑抑郁、过分自卑或自负、固执急躁、偏激多疑等,常会造成心理冲突和压力。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A型性格的人,一般喜欢争强好胜、脾气急躁、事业心强、具有时间紧迫感、办事行动直截了当,在事业上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容易患上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身疾病;而一些情绪内向、不善对外宣泄怒气和压抑情绪的人,则容易患上慢性癌症。有许多报道显示,抑郁、自卑、悲观,是引发人们轻生厌世、自伤自杀的三种主要心理原因,警示我们需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第三,自然和环境因素。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时候是人类没法选择的,而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极端因素,常是引起人们发生心理行为异常和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最典型的自然环境因素是自然灾害,比如强烈的地震、凶猛的洪水、巨大的火灾等自然灾难,由于来势急剧、无所预兆,使人毫无防备、防不胜防,不仅摧毁人们的生命财产,而且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刺激、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是诱发人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2008年在我国发生“汶川大地震”之后,死亡人数达69000多人,受伤人数更是高达37万,此外还有17900多人失踪,许多幸存者亲眼目睹周围亲人、邻居的身体在地震中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他们的内心里深受冲击和创伤,许多人变得绝望厌世、神情呆滞、精神失常,有非常大比例的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种由于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引起的心理疾病。又如2020年初,新冠疫情蔓延,不少人出现了疑病与焦虑的症状,总是怀疑自己已经感染,坐立不安,反复测量体温,对自己的哪怕很轻微的躯体不适也高度警觉,十分紧张。重大的自然环境灾难或危机容易使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幸存者容易表现出恐惧、淡漠、哀痛、抑郁等多种消极情绪,进而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精神疾患。
  第四,生活事件应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会发生一些生活事件或事故,尽管不如自然灾难那么迅猛严重,但依然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这些事件被称为生活应激事件。来自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主要包括与家庭相关的事件(如家庭成员死亡、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家庭经济问题、结婚、离婚、远离家庭独居等)、与人际交往相关的事件(如与同学老师关系紧张、与人打架或争吵、被宿舍集体孤立)、与个人情感相关的事件(失恋、分手、与好友感情疏离等)、与学习有关的事件(如考试失败、学习紧张、负担过重等),这些生活事件会引起个体产生不良的情绪,比如,忧虑、愤怒、怨恨、委屈、悲伤、沮丧等,使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失调、降低应有的生活功能,使人丧失信心、颓废消沉、理想幻灭等,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如偏执型精神病。另外,童年时期的一些重要生活事件,对人们成年后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父母离异、没有亲子之爱、被遗弃或虐待等,可导致人格障碍。
  第五,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个体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发展的,大学生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以及更大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式的发展,比如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思维方式多元化、价值观念的更新突变、行为模式的变迁等,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挑战,其中涉及环境适应与文化冲突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心理上的矛盾和压力。尤其是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疏远、人口环境显著变化,都很容易引发个体的心理冲突和迷惑,一些心身素质较弱、适应能力不良的人,会感到失望、迷茫、恐慌、妒忌、没有安全感,进一步导致各种心理或精神问题。在极端情况下,如经济危机、社会动乱、战争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击则更大。
  ……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总论
第一章  导论 2
第一节 健康及心理健康概述 2
一、“健康”观的演变 3
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3
三、健康的定义 5
四、心理健康的定义 6
五、心理健康的标准 7
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 7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8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特征 11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3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意义 17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17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8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8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困惑与异常心理 20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20
一、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谱 20
二、心理异常的内涵与外延 21
三、心理障碍与疾病的诊断标准 22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其析因 24
一、生活适应困惑 24
二、人际关系困惑 26
三、学业发展困惑 27
四、情感与性心理困惑 28
五、就业及职业发展困惑 29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 29
一、社交障碍 29
二、神经衰弱 30
三、焦虑障碍 31
四、强迫障碍 32
五、恐怖障碍 33
六、人格障碍 33
第四节 心理疾病的辨别与预防 34
一、双相情感障碍 34
二、持续妄想性(偏执性)精神障碍 35
三、精神分裂症 36
四、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38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41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41
二、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4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46
一、心理咨询 46
二、心理治疗 51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原则与理论 52
第三节 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57
一、个体的自我调适 58
二、学校的积极帮助 58
三、社会的普及宣传 59
第二篇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62
第一节 心理学的自我 62
一、自我的内涵 62
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62
三、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 63
第二节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 64
一、自我认识 65
二、自我体验 67
三、自我调控 69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常见偏差与应对 71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与应对 71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偏差与应对 74
三、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偏差与应对 77
第五章  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81
第一节 认识人格 82
一、人格的定义 82
二、人格的类型 82
三、人格的特征 84
四、人格倾向性 85
第二节 人格形成与发展 85
一、健全人格的特点 85
二、人格发展的历程 86
三、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87
第三节 人格完善 91
一、常见的人格缺陷 91
二、人格的自我管理 93
第六章  大学生涯规划与能力发展 95
第一节 大学生涯规划 96
一、认识生涯及生涯规划 96
二、制订生涯规划 98
三、实施生涯规划 102
第二节 发展适应能力 104
一、适应能力 104
二、大学生活的特点 105
三、与适应相关的问题 107
四、有效的心理适应策略 109
第三节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111
一、时间管理的内涵 112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不良的表现 112
三、有效利用时间 112
四、时间管理技巧 114
第三篇  大学生优势潜能与心理健康
第七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120
第一节 科学地理解学习 120
一、学习的概念和特征 120
二、大学生的学习 121
第二节 积极、有效学习 124
一、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125
二、大学的学习方法 125
三、学习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134
第八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143
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 143
一、人际交往的本质 143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44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原则 146
四、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147
第二节 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151
一、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 151
二、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52
三、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153
四、了解人际交往技巧 155
五、人际交往技巧自我训练 156
第九章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一、爱情的真谛 160
二、爱情的“成长” 162
第二节 恋爱的困惑与应对 163
一、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特点 164
二、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164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 165
四、恋爱的困惑与应对方式 166
第三节 恋爱与性心理健康 169
一、健康的恋爱观 170
二、爱的能力与责任 170
三、性心理健康的维护 171
第四篇  大学生心理赋能与心理健康
第十章  大学生的情绪调适 176
第一节 认识情绪 176
一、情绪的内涵 176
二、情绪的影响力 177
第二节 常见的情绪困扰与调适 179
一、认识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179
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80
三、情绪困扰的原因 182
四、情绪的调节与管理 182
第三节 情商及其培养 186
一、情商概述 187
二、情商的培养 192
第十一章  大学生压力管理 197
第一节 你“压力山大”吗 197
一、压力的概念及特点 198
二、对压力的认知和评价 199
三、压力反应 200
四、压力与身心健康 201
五、压力认识的误区 201
第二节 压力从何而来 203
一、压力的一般来源 203
二、大学生的常见压力源 204
三、压力与挫折 207
第三节 有效管理压力 211
一、压力应对与应对方式 211
二、压力识别与评估 212
三、有效管理压力 213
第十二章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 221
第一节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 221
一、现代网络的特征 221
二、网络心理健康 222
三、网络的积极作用 223
第二节 网络的消极作用 225
一、网络拖延 225
二、网络成瘾 228
第三节 维护网络心理健康 232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络道德素质 233
二、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素质 233
三、加强自我引导,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233
四、丰富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233
第五篇  大学生生命基石与心理健康
第十三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 236
第一节 生命教育概述 236
一、生命的概念 236
二、生命的存在形态 237
三、生命的特征 238
四、生命教育的内涵 239
五、生命教育的原则与内容 241
第二节 生命价值感 244
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244
二、认识死亡,直面死亡 244
三、大学生如何提升生命价值 247
第十四章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应对 249
第一节 心理危机与大学生 249
一、认识心理危机 249
二、心理危机的产生与发展 251
三、心理危机的分类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252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253
一、心理危机的预防 254
二、心理危机的干预 255
三、心理危机的自我干预 257
第三节 自杀心理与自杀干预 258
一、自杀心理概述 258
二、自杀的预防 260
三、自杀的干预 261
参考文献 265
附录:实践课程参考 266
实践课程 1——大学生新生适应 266
一、课程基本情况 266
二、课程活动内容 266
三、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67
实践课程 2——人际交流技术 268
一、课程基本情况 268
二、课程活动内容 268
三、案例模拟操作 270
实践课程 3——价值大拍卖 270
一、课程基本情况 270
二、课程活动内容 270
三、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70
实践课程 4——人格完善 271
一、课程活动内容 272
二、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72
实践课程 5——学会学习 273
一、课程基本情况 273
二、课程活动内容 273
三、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73
实践课程 6——大学生恋爱心理 275
一、课程基本情况 275
二、课程活动内容 275
三、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75
实践课程 7——情绪信念签 276
一、课程基本情况 276
二、课程活动内容 276
三、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76
实践课程 8——网络与我 277
一、课程基本情况 277
二、课程活动内容 277
三、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77
实践课程 9——生命的意义 278
一、课程基本情况 278
二、课程活动内容 278
三、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79
四、课程活动方案 4——盘点自己的生命财富 280
实践课程 10——生命大洗牌 280
一、课程基本情况 280
二、课程活动内容 280
三、课程活动具体流程 2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