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运动防护学
0.00     定价 ¥ 80.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66595
  • 作      者:
    王安利,张恩铭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绪论
  运动防护(athletic training)是融合了包括运动训练学、医学、物理治疗学和体育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结构的新专业领域。运动防护师(athletic trainer)是专门从事运动伤害急救防护及运动伤病的预防、诊断和康复的专业人员。在诊所、中学、大学、职业运动队以及其他运动医疗机构中,运动防护师与医生、其他医务人员、管理人员、教练、家长相互合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医疗保障团队,为参与各种类型体力活动的人提供医疗服务。虽然现代运动防护师职业形成和相关内容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是关于运动防护的相关工作在国内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 运动防护在国外的发展
  (一)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的运动医学与运动防护
  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古希腊的竞技体育高度专业化,包括负责涂油防护的“Aleittes”(anointer)、负责按摩恢复的“Paidotribes”(bodyrubber),还有对饮食、休息和运动对身体发育的影响方面有所了解的,负责医务监督、调控但不负责专项训练的“Gymnastes”(trainers)运动防护人员。运动防护的发展与体育发展、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古希腊有高度发达的体育文化,形成完整的运动防护专业分工。在中世纪经过了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后,体育虽然逐渐得到发展,但运动防护的工作变成由医师处理。
  (二) 近代欧洲的体育、运动医学与运动防护
  到了19世纪初,比尔 享利克 林(Pehr Henrick Ling)认为体操的任务是以保健和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并由他发展出以解剖学、生理学为基础的瑞典体操(Swedishgymnastics)。林氏将体操分为:教育体操、兵士体操、医疗体操、健美体操。瑞典体操从欧洲大陆流传到英国、美国、日本,对全世界的教育、卫生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了在体育领域的发展,林氏也被认为是现代物理治疗的先驱。随着林氏的瑞典体操、瑞典按摩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流传,结合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现代运动防护基础。
  (三) 现代运动防护在美国的发展
  现代运动防护学起源于美国。伴随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美式橄榄球的流行,完善竞技体育训练、提升运动表现、减少运动伤害开始获得社会关注。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各大学的运动防护师组成全美运动防护师协会(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 NATA),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直到1950年才重新成立。1959年,NATA通过第一个受认证的运动防护专业课程,1969年NATA开始推动运动防护师职业鉴定,1991年运动防护师被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认可为卫生专业的一员。美国保险公司支付运动防护服务费用,夏威夷州更是立法通过“公立学校必须聘用运动防护师”。运动防护师也逐渐成为各级学校维护运动安全、照顾运动员的标配。NATA的会员数已从1970年的4 500人,增长到2020年的45 000人。在早期与现在的运动防护室(Training Room)中,伤害评估、贴扎、手法治疗、仪器治疗、运动治疗都是主要服务内容(图01)。
  图0-1现在的运动防护室
  1998年,NATA立项进行全世界运动防护教育、认证和发展的调研。当时除了NATA,只有加拿大运动防护师协会(Canadian Athletic Therapists Association, CATA)被认为有完整的培训与认证体系。在加拿大,运动防护被称为“athletic therapy”,运动防护师被称为“athletic therapist”,而美国惯用“athletic training”和“athletic trainer”。为避免与教练(coach)、健身教练(fitness trainer/personal trainer)的名称混淆,美国曾经也有过更换为“athletic therapist”的设想,希望能更凸显运动防护师的医疗卫生专业特征,但因“athletic trainer”在美国体育领域已是惯用名称,至今未能改变。
  (四) 现代全球化的运动防护
  2000年,世界运动防护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Athletic Training & Therapy, WFATT)成立,其使命是发挥其领导作用,以促进成员的利益、实现为体育活动人群提供*佳医疗保健为共同目标。截至2022年,爱尔兰、英国、美国、加拿大已经在WFATT的平台下,完成运动防护师职业资格的相互采认。
  各国运动防护专业的名称或许不同,但主要任务都是针对肌骨与运动伤病的预防、评估、急救、治疗和康复,而且体能训练是贯穿预防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防护师与物理治疗师等康复专业人员相比较,相似的部分是肌骨康复,差异的部分是运动防护须结合体育项目特征进行运动伤病预防、现场应急处理,以及重返赛场训练。
  二、 运动防护在我国发展
  (一) 中医与传统体育的运动防护基础
  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源远流长,武术训练结合中医所形成的“武医”可谓是中国运动医学的代表。例如,武当山的传统武术训练动作与现代功能训练的动作高度相似,可通过特殊锻炼来预防运动损伤。被誉为“武医宗师”的郑怀贤教授在民国时期已经享有武林盛名,在中医骨伤方面造诣精深。新中国成立后,郑怀贤教授在1958年创建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1960年又创办了运动保健系(1978年更名为运动医学系)和运动医学研究室,可谓中医传统运动医学、运动防护的代表与奠基者。至今,四川省骨科医院、成都体育学院在郑怀贤教授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运动员与大众。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医学相关领域毕业生至今仍然是我国队医的中坚力量。
  (二) 新中国建立后的体育医务发展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年11月,就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1998年改名为国家体育总局)。1958年成立了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1959年,中国**个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在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正式成立,涌现出*绵域等杰出的运动医学专家。
  (三) 运动防护的发展
  随着2001年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的体育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在此期间,以北京体育大学王安利教授、矫玮教授为代表的运动医学专家们推动运动康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兼容运动防护的人才培养。
  200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设立运动防护专科委员会,李国平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王安利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矫玮教授与詹晖博士担任秘书长。随后在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的支持下,启动运动防护师新职业申报。
  2013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的支持下,*届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设立运动伤害防护竞赛,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的运动医学和运动防护专家们共襄盛举,
  成功举办赛事。首届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运动伤害防护竞赛的举行,为运动防护师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提供有力支持,也促进运动防护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经过漫长的努力,运动防护师终于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
  三、 运动防护师的职责
  执业运动防护师(certified athletic trainer)是指接受过运动防护专业高等教育并专门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在美国,成为一名执业运动防护师必须要通过运动防护教育认证委员会认可的大学或学院所开设的运动防护项目的学士学位或达到硕士录取水平,完成相关课程及临床实践,毕业后通过运动防护师认证委员会认证考试。运动防护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运动损伤/疾病预防、急救和紧急护理、损伤和疾病评估、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理疗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运动防护专业的学生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执业运动防护师必须在认证期间完成一定数量的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以保持和不断拓展其作为运动防护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现代运动防护师职业体系的建立时间较晚,相关的认证和责任规范正在逐步构建和形成中。以下以国外执业运动防护师的工作职能为背景,详细介绍该职业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在国外,执业运动防护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运动伤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运动伤病的检查、评估和诊断,现场紧急处理,运动伤病的治疗干预,医疗管理和专业责任。
  (一) 运动伤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预防是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好手段。运动防护师需要通过关注并监控运动员身体、运动环境以及活动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低运动伤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①赛前体检与评估;②训练计划的制订;③环境监测;④防护装备的选择、安装和保养;⑤饮食和生活方式;⑥药物的使用。
  1. 赛前体检与评估
  运动防护师应了解运动员的病史,并在运动员参与运动之前对其进行体检。检查的内容除测量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血压和身体成分外,有条件的还应进行医学检查,对心血管、呼吸、腹部、生殖器、皮肤以及耳鼻咽喉等部位进行常规的检查,此外,还可以进行血液和尿液的实验室检查。简单的评估包括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功能测试。
  2. 训练计划的制订
  运动员在赛季前、赛季和赛季之间都要保持一贯的高水平状态,这种稳定的体能水平不仅能够提高竞技表现,而且对于防止损伤发生和二次损伤发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防护师的工作就是要让运动员在周期训练中通过运动后的恢复确保安全的身体条件,以达到*佳运动表现。
  3. 环境监测
  为了让运动员得到*好的发挥并避免因环境而造成运动损伤,运动防护师要确保运动环境的安全性。例如:清理练习区域周边障碍物,了解恶劣天气的不良影响等。
  4. 防护装备的选择、安装和保养
  运动防护师应与教练及设备管理人员一起选择防护设备,并负责保持其状态、维护其安全。特定保护矫形装置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也是运动防护师的职责。
  5. 饮食和生活方式
  运动防护师应对营养学有基本的了解,还应该清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危害,鼓励和教育运动员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6. 药物的使用
  运动防护师要具备一定的药物使用知识,基于对药物的适应证以及运动员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的了解,协助医生对恰当使用药物做出合理的决定。此外,运动防护师还应教育运动员按照处方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
  (二) 运动伤病的检查、评估和诊断
  运动防护师必须熟练地识别伤病的性质和程度,并正确地给予现场急救处理,然后将患者转诊给医务人员。
  现场检查应包括:了解运动员的简短病史、观察、触诊、特殊实验(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关节稳定性的测试以及简单的神经学检查)。在初次检查中获得的信息应由运动防护师来记录,一旦运动员被转诊,运动防护师应将其交给医生,医生负责提供伤病的*终医学诊断。初始临床诊断通常可以为*终的医学诊断提供基础和参考。
  (三) 现场紧急处理
  由于训练过程中极其容易发生损伤,但是队医不可能出席每次训练,因此运动防护师必须要做到在现场就能识别潜在的、严重的损伤或疾病,而且要能及时正确处理急性损伤。
  (四) 运动伤病的治疗干预
  运动防护师是运动医学团队的一部分,并在队医的指导下合作开展相关工作。运动防护师通过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康复设备和手法或运动疗法,设计出合适的康复方案。
  1. 制订康复计划并监督执行
  损伤或疾病的评估和诊断结束后,则应立即开始进入康复阶段。运动防护师负责设计、实施

展开
目录

目录
绪论 1
第一部分运动防护的管理与技术
第一章预防损伤的体能训练 8
第一节损伤预防概述 9
第二节柔韧性训练 10
第三节关节稳定与动作控制(协调)训练 11
第四节耐力训练 16
第五节力量训练 17
第六节速度训练 19
第二章运动营养及相关运动性疾病的管理 22
第一节比赛期间的营养 23
第二节运动性疾病与营养管理 24
第三节体成分和控体重 27
第三章环境因素及相关运动性伤病的管理 30
第一节体温调节 31
第二节高体温症的预防和处理 31
第三节冷相关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34
第四节高海拔环境下运动伤病的预防和处理 36
第五节雷电击伤的预防和处理 37
第六节晒伤的预防和处理 38
第四章临场损伤的评估及处理 39
第一节临场评估与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40
第二节应急预案的编制与落实 43
第五章场外评估及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47
第一节场外评估的基本知识要求 47
第二节场外评估的流程 49
第三节记录损伤评估信息 53
第四节场外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54
第六章常用运动损伤急救技术 56
第一节心肺复苏 57
第二节呼吸道异物阻塞的现场急救 62
第三节绷带包扎技术 63
第四节出血的处理 65
第五节关节脱位的急救 71
第六节骨折的急救 73
第七节搬运技术 78
第八节休克的急救 82
第九节晕厥的急救 84
第七章常用运动损伤治疗技术 86
第一节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87
第二节常用的手法治疗技术 96
第三节常用的运动治疗技术 100
第二部分各部位常见运动损伤
第八章肩部常见运动损伤 106
第一节肩部损伤的预防 107
第二节肩部损伤的评估 108
第三节肩部常见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112
第四节肩部损伤的康复 122
第九章肘部常见运动损伤 127
第一节肘部损伤的预防 127
第二节肘部损伤的评估 131
第三节肘部常见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134
第四节肘部损伤的康复 141
第十章前臂、腕、手部常见运动损伤 143
第一节前臂、腕、手部损伤的预防 144
第二节前臂、腕、手部损伤评估 144
第三节前臂、腕、手部常见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147
第四节前臂、腕、手部损伤的康复 155
第十一章大腿及骨盆周围常见运动损伤 157
第一节大腿及骨盆周围损伤的预防 158
第二节大腿及骨盆周围损伤的评估 158
第三节大腿及骨盆周围常见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162
第四节大腿及骨盆周围损伤的康复 176
第十二章膝部常见运动损伤 177
第一节膝部损伤的预防 177
第二节膝部损伤的评估 178
第三节膝部常见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182
第四节膝部损伤的康复 187
第十三章踝和小腿常见运动损伤 188
第一节踝和小腿损伤的预防 188
第二节踝和小腿损伤的评估 189
第三节踝和小腿常见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192
第四节踝和小腿损伤的康复 197
第十四章足部常见运动损伤 199
第一节足部损伤的预防 200
第二节足部损伤的评估 200
第三节足部常见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202
第四节足部损伤的康复 212
第十五章脊柱常见运动损伤 213
第一节脊柱损伤的预防 214
第二节脊柱损伤的评估 214
第三节脊柱常见损伤的识别和处理 218
第四节脊柱损伤的康复 223
第十六章其他常见运动损伤 224
第一节头面部损伤 225
第二节皮肤损伤 228
第三节牙齿损伤 229
第四节鼻和喉部损伤 230
第五节耳部损伤 232
第六节眼睛损伤 233
第七节胸腹腔损伤 235
第三部分中医运动防护技术与应用
第十七章常用中医运动防护技术 240
第一节针刺 241
第二节艾灸 244
第三节推拿 246
第四节拔罐 249
第五节刮痧 250
第六节正骨疗法 251
第七节导引疗法 252
第十八章中医运动防护技术的应用 254
第一节抗运动疲劳 254
第二节防治运动损伤 25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