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草学文献检索与阅读
0.00     定价 ¥ 69.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65086
  • 作      者:
    袁明龙,段廷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了解学习文献检索的必要性。
  了解文献阅读的重要性。
  了解学习本教材的四条建议。
  第一节 为何学习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能力是个人持续发展的条件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是宝贵的资源,每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而文献是重要的信息。美国学者彼得 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就曾断言:“在未来,信息素养是你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可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是每个人重要能力素质,可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据统计,一个人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学到的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用到的大约只占10%,其余都要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自主学习离不开信息的获取、管理、评价和利用等。一个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必然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只有接受过良好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表现出极大的潜力,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因此,在信息大爆炸及知识更新加速的当代,研究生具备良好的文献信息检索、管理、阅读和利用能力,不仅与研究生科研活动密切相关,而且还关乎个人今后的持续发展。
  二、文献检索能力是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的基石
  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是发现问题、设计试验、分析数据和科学发现等4部分,包括了科研选题、科学假说的形成、制定并实施科研试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及解释、论文撰写等众多环节,而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文献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美国科学基金会的统计表明,科研人员在做科研工作时,花费在查找、整理和消化文献资料的时间占整个科研工作时间的51%,计划与思考占8%,实验研究占32%,科研总结占9%。可见,科研工作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文献信息的获取及加工利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研究生应该有意识地构建自己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文献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做好科学研究的基础性保障。
  三、文献检索能力是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前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资源、创新是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实施科技创新,就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分析、判断、消化、质疑等创造性思维活动,经过反复试验而取得新成果。科学技术发展史一再告诉我们,没有一项研究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说,文献就是重要的巨人肩膀。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著名文献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的宣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作为研究生既要培养开展创新性研究的高度自觉性,还要具备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科学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在文献信息资源急剧增长的新时代,文献信息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生高效获取文献信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研究生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是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前提。
  第二节 文献阅读的重要性
  一、阅读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方悔读书迟。
  普希金:阅读是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林语堂: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余秋雨: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一代伟人毛泽东自小就热爱读书,一生饱览群书,诗词文章俱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7年知青岁月里读《资本论》,仅做的笔记就达18本之多。担任国家领导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并语重心长地指出,“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总书记热爱阅读,并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好榜样。
  二、检索是途径,阅读才是目标
  文献信息检索不单单是将所需文献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找出来,更关键的是找到高质量的文献;找到高质量的文献资料仅仅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分析、阅读、利用文献才是文献检索的终极目标,即检索是途径,而阅读才是目标。在文献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我们一定不能做个文献收集的爱好者,而要做文献的创造者,即科技论文写作。从文献收集到文献创造的桥梁,就是文献阅读。
  当前,我国已迈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时期。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人才。2020年,国家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更加精准地提供了阅读内容,更加明确了阅读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将阅读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凸显了我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全民阅读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的研究生,应自觉树立阅读意识,培养阅读习惯,读**、读原著、读专业、读一流文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文献,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节 学习本教材的建议
  一、反复操练,熟练掌握
  文献检索与文献阅读,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在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绝不能眼高手低,而要根据示范案例动手反复操练,才能熟练掌握。
  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教材不是众多知识的汇编,也不是文献领域的专业论著,故仅在文献检索部分选择性介绍草学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方法。因此,在使用本教材时,仅仅停留在练习上还不够,更要勤于探索、思考、总结,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三、专业知识提升
  文献检索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献阅读更是永远在路上。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文献检索、获取高质量的文献检索结果,仅掌握文献检索本身还不够,更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持,而深厚的专业知识依赖于对高质量文献的阅读。
  四、工具无法替代自己
  本教材介绍了常用软件、方法,但任何分析软件都不可能替代我们大量阅读文献,软件充其量只能辅助并提高我们的效率,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将信息展示给我们。不应该为了检索而检索、分析而分析,而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检索、分析并阅读,获得有效的文献信息,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
  第二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了解文献及文献检索的概念。
  了解文献检索工具。
  理解文献检索语言及其作用。
  掌握文献的分类及特点。
  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掌握文献检索结果的评价方法。
  **节 文献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一、文献的概念
  1. 文献
  文献(literature,document)一词*早见于《论语 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关于文献的定义,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研究领域,对文献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框图2.1)。纵观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概念,均包含了文献的三个关键特征:知识、记录和载体。
  文献的不同定义
  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将文献注释为“文,典籍也;献,贤也”。可见,文献是指典籍文章及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文献泛指古籍,如历史文献,文献古籍等说法。到了近代,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碑石、绘画等也被列入文献的范畴。
  1983年,国家标准局将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T 3792.1—198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文献定义为:为了把人类知识传播开来和继承下去,人们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手段将其记录下来,或写在纸上,或晒在蓝图上,或摄制在感光片上,或录到唱片上,或存储在磁盘上。这种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的记录统称为文献[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 术语》(ISO 5127)]。
  “知识”是文献的本质特征,是文献的具体内容。
  “记录”是手段,包括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
  “载体”是知识赖以记录的物质存在。
  由此可见,人类积累创造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保存下来,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载体,都称为文献。因此,除书籍、期刊等文献外,凡载有文字的甲骨、金石、简帛、拓本、图谱乃至缩微胶片、视盘、声像资料等,也属文献的范畴。
  记录科学技术知识的文献,即科技文献。
  2. 信息
  信息(information)的“信”和“息”分别指信号和消息,故信息可简单地理解为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为何学习文献检索 2
一、文献检索能力是个人持续发展的第一条件 2
二、文献检索能力是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的基石 2
三、文献检索能力是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前提 2
第二节 文献阅读的重要性 3
一、阅读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 3
二、检索是途径,阅读才是目标 3
第三节 学习本教材的建议 4
一、反复操练,熟练掌握 4
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三、专业知识提升 4
四、工具无法替代自己 4
第二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5
第一节 文献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6
一、文献的概念 6
二、文献的类型 8
三、文献的特点 14
第二节 文献检索的概念及原理 15
一、文献检索的概念 15
二、文献检索的类型 15
三、文献检索语言 16
第三节 文献检索的途径与方法 19
一、文献检索工具 19
二、文献检索方法 21
三、文献检索途径 21
四、计算机检索技术 24
第四节 文献检索策略与结果优化 27
一、文献检索策略的构建步骤 27
二、文献检索效果的评价 28
三、文献检索策略的调整与优化 29
第三章 草学文献检索平台 31
第一节 常用草学文献检索平台 32
一、中国知网 32
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34
三、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36
四、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39
五、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 44
六、Web of Science 48
七、PubMed 50
八、SpringerLink 53
九、Wiley Interscience 56
十、Elsevier ScienceDirect 58
十一、bioRxiv 59
十二、Google Scholar 60
十三、百度学术 62
第二节 草学文献检索案例 64
一、使用中国知网进行草学文献检索 64
二、使用Web of Science进行草学文献检索 67
第三节 草学文献资源 71
一、草学相关的英文学术期刊 71
二、草学相关的中文学术期刊 73
三、草学相关的重要网络资源 75
第四章 文献管理与分析 77
第一节 文献管理的方法 78
一、文献管理的必要性 78
二、文献管理软件 78
第二节 EndNote的使用 82
一、EndNote简介 82
二、EndNote文献条目的导入 82
三、EndNote文献管理 88
四、使用EndNote撰写文章 92
五、EndNote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95
第三节 文献分析 98
一、文献分析的必要性 98
二、基于数据库平台的文献分析 98
三、基于专业软件的文献分析 103
第四节 文献追踪与获取 124
一、文献追踪的必要性 124
二、文献追踪的方法 125
三、文献全文的获取途径 130
第五章 草学文献阅读 132
第一节 文献阅读相关问题 133
一、文献阅读的重要性 133
二、文献阅读的量与质 133
三、文献阅读的始与末 133
四、文献阅读存在的问题 134
五、文献阅读的六个建议 134
第二节 如何有效地阅读文献 136
一、标题必读懂 136
二、摘要应读懂 137
三、前言通读,理解逻辑性 138
四、材料与方法选择性深入阅读 138
五、结果看图表,细读 138
六、讨论看结构,重在理解 138
七、结论是关键信息 139
八、参考文献需重视 139
第三节 文献阅读方法 139
一、身临其境阅读法 139
二、拓展延伸阅读法 139
三、追根溯源阅读法 140
四、批判性阅读法 140
第四节 草学文献阅读案例 140
【案例1】草原退化与恢复 140
【案例2】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病害 159
【案例3】家畜放牧与草地多样性及多功能性 188
附录 207
附录1 草学英文期刊名录 207
附录2 草学相关的其他英文期刊名录 208
附录3 草学相关的高质量中文期刊目录 211
附录4 国外草学相关高校单位名录 213
主要参考文献 21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