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安宁疗护
0.00     定价 ¥ 62.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7354585
  • 作      者:
    谌永毅,杨辉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本教材共分为13章,主要围绕安宁疗护概述、服务模式、特殊人群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沟通、生死观和死亡教育、安宁疗护患者评估、症状管理、舒适护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精神抚慰、照顾者支持、逝后护理展开阐述。

教材顺应“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布局,突出系统性和实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发展结合,临床与研究结合,展示生命末期全人全周期照护的特色。坚持“规范化、精品化、创新化、本土化、数字化”战略,紧扣培养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体现专业特色、丰富教学资源。在内容上涵盖了安宁疗护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编写形式上,每章中加入了导入案例、知识链接、章后思考题,将数字内容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旨在满足读者阅读纸质教材同时享有数字内容和更多服务的需求。


展开
作者简介

主任护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护理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担任国际肿瘤护理学会宣传部长兼理事、亚洲肿瘤护理学会执行秘书、APJON审稿专家,湖南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安宁疗护概述/ 1

第一节 安宁疗护相关内涵/ 2

一、 安宁疗护的概念/ 2

二、 安宁疗护的原则/ 3

三、 安宁疗护的目标/ 3

四、 安宁疗护的服务对象/ 4

五、 安宁疗护的服务内容/ 4

六、 安宁疗护的学科定位/ 5

七、 护士在安宁疗护中的角色作用/ 5

第二节 安宁疗护相关理论/ 6

一、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6

二、 社会沃母理论/ 7

三、 舒适护理理论/ 8

四、 终末期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理论框架/ 9

五、 优逝框架/10

第三节 安宁疗护人文关怀/12

一、 人文关怀的概念/12

二、 安宁疗护人文关怀的理论/12

三、 安宁疗护人文关怀的原则/12

四、 安宁疗护人文关怀的方法/13

第四节 安宁疗护涉及的伦理及法律问题/14

一、 安宁疗护的伦理原则/14

二、 安宁疗护涉及的伦理问题/15

三、 安宁疗护涉及的法律问题/17

第二章 安宁疗护服务模式/18

第一节 医院安宁疗护/19

一、 门诊安宁疗护/19

二、 急诊安宁疗护/20

三、 住院安宁疗护/22

四、 重症监护室安宁疗护/23

第二节 社区安宁疗护/23

一、 社区安宁疗护特点/23

二、 社区安宁疗护形式/25

第三节 居家安宁疗护/26

一、 居家安宁疗护特点/26

二、 居家安宁疗护形式/27

第四节 医养结合机构安宁疗护/27

一、 医养结合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特点/27

二、 医养结合机构安宁疗护形式与优势/28

第五节 安宁疗护转诊/29

一、 安宁疗护转诊类型/29

二、 安宁疗护转诊流程/30

三、 医养结合转诊体系/31

第三章 不同人群安宁疗护/33

第一节 不同生命阶段安宁疗护/34

一、 儿童安宁疗护/34

二、 中青年人群安宁疗护/36

三、 老年人群安宁疗护/37

第二节 不同疾病安宁疗护/39

一、 终末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39

二、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40

三、 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安宁疗护/41

四、 终末期肾病患者安宁疗护/42

五、 终末期肝病患者安宁疗护/43

六、 终末期艾滋病患者安宁疗护/44

七、 终末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宁疗护/45

第四章 安宁疗护沟通/49

第一节 安宁疗护沟通的类型/50

一、 专业照护者与患者/ 家属之间的沟通/50

二、 专业照护者之间的沟通/51

三、 非专业照护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52

第二节 安宁疗护病情告知/53

一、 病情告知的概念/53

二、 病情告知的原则/53

三、 病情告知的模式/54

四、 病情告知的技巧与方法/55

五、 不同疾病阶段的病情告知/55

六、 不同人群的病情告知/56

七、 病情告知的注意事项/57

第三节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58

一、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58

二、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内涵/58

三、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意义/59

四、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沟通模式/59

五、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管理/61

六、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沟通的影响因素/62

第五章 死亡与死亡教育/63

第一节 死亡概述/64

一、 死亡的定义/64

二、 死亡过程的分期及特点/65

三、 终末期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65

第二节 生命教育与生死观/67

一、 生命教育的概念与内涵/67

二、 现代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发展/67

第三节 死亡教育/67

一、 死亡教育的概念/67

二、 死亡教育的对象/69

三、 死亡教育的意义/69

四、 死亡教育的原则/70

五、 死亡教育的形式与手段/70

六、 死亡教育的方法/71

第六章 安宁疗护患者评估/74

第一节 评估原则及方法/75

一、 评估原则/75

二、 评估方法/76

第二节 生理评估/77

一、 疼痛评估/77

二、 营养与饮食评估/78

三、 排泄评估/79

四、 皮肤评估/80

五、 睡眠评估/81

六、 活动度评估/82

七、 舒适评估/82

八、 安全评估/83

第三节 心理评估/84

一、 负性情绪评估/84

二、 自杀风险评估/85

第四节 社会支持评估/86

一、 评估内容/86

二、 评估工具/86

三、 注意事项/87

第五节 精神评估/87

一、 评估内容/87

二、 评估方法/87

三、 注意事项/88

第六节 生活质量评估/88

一、 评估内容/88

二、 评估工具/88

三、 注意事项/90

第七节 生存期评估/90

一、 评估内容/90

二、 评估工具/91

三、 注意事项/91

第七章 安宁疗护症状管理/92

第一节 终末期症状概述/93

一、 终末期症状特点/93

二、 终末期症状评估/94

第二节 终末期常见症状管理/95

一、 疼痛/95

二、 呼吸困难/97

三、 腹胀/ 100

四、 厌食/ 恶病质/ 102

五、 恶心/ 呕吐/ 104

六、 吞咽困难/ 105

七、 水肿/ 107

八、 谵妄/ 109

第三节 用药护理/ 111

一、 常用药物/ 111

二、 用药原则/ 111

三、 给药方式/ 112

四、 用药护理/ 113

五、 用药监测及注意事项/ 115

第八章 安宁疗护舒适护理/ 117

第一节 一般舒适护理/ 118

一、 环境/ 118

二、 活动与睡眠/ 120

三、 清洁护理/ 121

四、 营养支持/ 123

五、 排泄护理/ 126

六、 伤口护理/ 128

七、 静脉导管维护/ 128

第二节 中医舒适护理/ 130

一、 终末期患者中医辨证施护/ 130

二、 终末期患者中医食疗/ 132

三、 终末期患者中医外治疗法/ 132

第九章 心理支持/ 137

第一节 终末期患者心理特点/ 138

一、 焦虑/ 138

二、 抑郁/ 139

三、 恐惧/ 140

四、 心理痛苦/ 141

五、 自杀意念/ 142

第二节 心理支持/ 143

一、 倾听/ 143

二、 共情/ 144

三、 放松疗法/ 145

四、 合理情绪疗法/ 146

五、 叙事疗法/ 148

六、 艺术治疗/ 150

七、 沙盘游戏疗法/ 151

八、 团体心理辅导/ 153

九、 心理危机干预/ 154

第十章 社会支持/ 157

第一节 终末期患者社会支持概述/ 158

一、 社会支持的概念及分类/ 158

二、 终末期患者社会特点/ 161

第二节 社会支持的方法/ 163

一、 专业照护者支持/ 163

二、 非专业照护者支持/ 166

第十一章 精神支持/ 169

第一节 终末期患者精神需求及困扰/ 170

一、 精神的概念及特点/ 170

二、 终末期患者的精神需求/ 171

三、 终末期患者的精神困扰/ 172

四、 终末期患者家属的精神痛苦/ 174

第二节 精神支持的常见方式及措施/ 175

一、 生命回顾/ 175

二、 意义疗法/ 177

三、 尊严疗法/ 178

四、 哀伤辅导/ 181

第十二章 对安宁疗护照护者的支持/ 185

第一节 对专业照护者的支持/ 186

一、 安宁疗护护士的职业压力/ 186

二、 对安宁疗护护士的支持/ 188

第二节 对非专业照护者的支持/ 192

一、 非专业照护者的需求/ 192

二、 对非专业照护者的支持/ 193

第十三章 逝后护理/ 197

第一节 死亡护理/ 198

一、 遗体护理/ 198

二、 丧葬事宜/ 200

第二节 居丧期护理/ 201

一、 居丧概述/ 201

二、 居丧期哀伤护理/ 201

三、 居丧期随访/ 204

四、 特殊群体的居丧期护理/ 204

附录/ 207

附录1 姑息性表现量表/ 207

附录2 简明疼痛量表/ 208

附录3 成人疼痛行为评估量表/ 209

附录4 营养风险筛查2002/ 210

附录5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法/ 211

附录6 微观营养评价法/ 212

附录7 压力性损伤程度分级/ 213

附录8 Braden 压力性损伤评估量表/ 213

附录9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214

附录10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215

附录11 Kolcaba 舒适状况量表/ 216

附录12 Morse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217

附录13 Berg 平衡量表/ 217

附录14 焦虑自评量表/ 219

附录15 抑郁自评量表/ 220

附录16 心理痛苦温度计/ 221

附录17 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 221

附录18 自杀可能性量表/ 222

附录19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223

附录20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225

附录21 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225

附录22 ECOG/ZPS 体能状况评分/ 226

附录23 姑息预后指数/ 226

附录24 姑息预后评分/ 22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28

参考文献/ 2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