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3版)》:
生态社会主义还正确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逻辑。以利润为生产目的,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不但在以往的发展中欠下了巨大的生态债务,而且在当代仍在继续制造着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及新的生态问题。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应该说,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问题的社会与历史的分析是深刻的。
生态社会主义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实现了对人的统治、对科学技术的统治,还实现了对自然的全面统治,而对人的统治是以对自然的统治为条件的。在这一方面,生态社会主义表现出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不同之处。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注重社会革命,流行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则主张社会改良,而生态社会主义展示了自然革命的要求,即社会主义的实现,不仅有赖于社会革命,还有赖于自然革命,或者说自然的解放。莱易斯认为,对自然控制的加强不是转移或是削弱对人的统治,而是加剧了对人的统治。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批判纳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视野,并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可以说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独特之处。
生态社会主义还从理论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做了说明: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控制的能力增强,人化自然扩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的奴役加深,人的生存环境日益缩小。随着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资本主义对社会的统治更加成熟,更加趋于整体化、一体化。其中不但存在着法兰克福学派早已指出的意识形态的一体化、技术统治的一体化、大众文化的一体化、心理机制的一体化,而且更主要地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体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异化消费及对人的爱好和消费的操纵,用以维持和提高利润率及对社会与自然进行控制。因此,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协调的关系。这一观点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并且有助于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
生态社会主义还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表现形式与生态问题的全球性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环境恶化的内在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社会主义不断触及生态的南北问题,并指出这是资本主义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和剥削的结果,是继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掠夺方式之后新的生态掠夺,或称之为“生态帝国主义”的掠夺。正如佩珀指出的,“环境的质量与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的丰裕与贫乏是紧密相关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环境,使之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它的一些新建的绿色生态区只是这样的一些特权地区”①。
生态社会主义还认为,西方的工业化社会出现了精神衰退和精神贫困,解决这一问题是生态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用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方法观察世界、改造世界,才能最终以生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取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是相信社会生活就是为生存而竞争的观点,相信大量消费就可以导致经济无限增长的观点,以及相信宇宙是一种机械系统、人也是一种机器的观点。这种观念使人在占有、享受和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中失去了自我,成为单向度的人。生态社会主义提出应使人们实现生活观念的转变:从对物质的需求到对精神的需求,从对生活物品数量的追求到对生活质量的关注,从对生活享受的满足到对身心健康舒畅、与大自然和谐一致的全面追求。这些思想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批判。
第二,生态社会主义根据当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的前景与发展作了新的探索和展望,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
生态社会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在理论上展示了社会发展与生态问题的内在关系,并强调它是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现代文明史上最早批判了破坏生态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观,提出要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整体把握。生态社会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思想,把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自然系统相协调的社会发展观作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念。
生态社会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的挫折后,特别关注社会主义与生态问题的关系,进而要求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重新把握社会主义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