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沟通技巧》:
五、演讲内容的构成
只有充分掌握演讲者所演讲内容的构成规律,才能真正懂得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使演讲获得成功。
演讲内容就是指演讲者所讲的问题的诸要素的总和,一切外在形式因素都是为它服务的。可以说,演讲的一切目的和效果乃至社会作用都取决于演讲的内容。
演讲内容构成的要素有4个,即事物、道理、情感、知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得其所,使演讲内容结构产生最佳功能,从而使演讲获得成功。
1.事物
事物是演讲内容中最具实体性和客观性的要素。演讲者的观点和主张,一般都是因为某一客观事物而形成的,并表现为对该事物的看法。
演讲所讲到的事物有的是以总体概括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例如:盘庚的“迁都演讲”,没有具体地陈述迁都的细节和过程,而主要是讲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应持的态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也没有去讲杀害李公朴的具体细节和过程,主要是讲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围绕这件事痛斥了反动派和台下的特务。
有的演讲所讲的事物则是具体展开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情节、细节都要向听众详细讲述,并在讲述事物的过程中讲述自己的体会和某些看法。这类演讲多属于现在常说的“事迹演讲”。例如,各行业的英雄模范汇报演讲,他们讲自己讲别人,都是具体的感性事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也有的演讲是说理的、论辩的,主要就是阐述观点。他们同样要讲到事物,但事物在这类演讲中的地位和作用却不同于前两种情况,既不是整体概括的,也不是具体展开的,而是作为阐述观点的事例出现的,是根据阐述观点的需要来取舍事物、选择事物的。这种情况在政治演讲、论辩演讲和学术演讲中经常可见。作为事例出现的事物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它可以使抽象的观点得到感性的说明,或为某个观点提供事实上的根据和感性来源,便于听众理解。
总之,古今中外的任何演讲都不能不是谈论事物的演讲,事物有大小,在演讲中出现的方式有不同,但它们在演讲内容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因此,你在演讲中如何对待你讲的事物,如何取舍选择它,把它放在什么地位,以什么方式表达它,就成了你演讲成功与失败的大问题。一般来说,你要讲的是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这就是组织演讲内容的前提和根本。
2.道理
道理作为演讲内容结构的要素,就是演讲中的理性部分。它是演讲内容的灵魂,讲不出任何道理的演讲就是没有灵魂的演讲,这种演讲不能给听众任何心智的启迪。
演讲中的道理由2个因素构成:一是演讲谈论的客观事物本身所蕴涵的道理,即所谓事理。演讲者就是把这个事理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成为道理的客观部分,也是道理的客观来源。二是演讲者的观点和主张,即主观的“理”。这主观的“理”主要体现为演讲者对事物的主观认识,也包括潜在的观点。
无论哪种演讲都要讲出一定的道理来。不仅是政治演讲、学术演讲、论辩演讲要讲出道理,就是事迹演讲也要讲出道理。只不过这种道理更多的是客观的“理”,并且更多的是以体会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像其他演讲那样更多的是属于主观的“理”,是以主观评论或发表观点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演讲的道理不但应具有逻辑性、雄辩性,产生理性的征服力,而且还应是具体的、充实的、可以接受的,而不应是那种空讲的大道理。当然,讲道理要观点明确、集中,并有独到之处,有新鲜的看法,而不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庸人之见,更不能有谬误和偏见。
3.情感
情感是演讲内容中最具活力、最有激发力的因素,是演讲者对事物有感而发的肯定或否定、爱或恨乃至喜怒哀乐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演讲者表达中必然在他的声态形象上体现出来,给听众以情感的激发作用。真实的情感,才能使所讲的事物更感人,使所讲的道理更易于让人接受,也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例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的内容就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由于李公朴被暗杀及反动特务扰乱会场的行为所引起的,他拍案而起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就是一种情感的表现。这种义愤之情如岩浆爆发,灌注于演讲的全过程。这次演讲的成功,与其充满了这种情感是分不开的。
当然,演讲的情感也是多种形态、富于变化的,并非都是慷慨激昂、愤愤不平的,也有深沉的、用幽默方式表达的情感。郭沫若同志在《科学的春天》中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这句充满强烈感情的话,使得听众心灵为之震动、周身热血沸腾。这种情感的变化也体现了一种原则,即演讲要适合内容的需要,要适度、合情合理,使情感、事物、道理和谐一致,浑然一体。
4.知识
知识要素在演讲内容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演讲内容中充满准确、翔实和最新的知识,可以极大限度地增加演讲的信息量,并能将演讲内容推向理性的高层次,体现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显示演讲者在智慧、学识和经验、阅历上的优势,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演讲内容所体现的知识,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如果是错误的知识,那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此外,知识不是用来炫耀内容和装饰内容的,它应该是内容需要的,又包含在内容之中的,不能是脱离事物和道理的。再者,知识应该是新的,而不是陈旧的,并且体现了演讲者的真知灼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