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篇
0.00     定价 ¥ 42.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243170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企业上市后有利于招贤纳士,整合人力资源。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优秀的人才都希望投身到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同等条件下,上市企业的吸引力当然大于其他未上市企业的吸引力。例如,有一家农业板块的民企集团,主营养猪及生产动物饲料,在即将上市前,境外一家快要破产的上市企业闻讯赶来,主动把盘中残值以零价格出让的方式托付给这家准上市企业,以期保持产业的连续性及市场渠道资源的整合;而同期,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也不挑选其行业是否光鲜亮丽而自愿投靠加盟。
  毋容置疑,上市是催生千万、亿万富翁的摇篮。资本市场一夜暴富可不是神话,“新东方”上市,“留学教父”俞敏洪个人财富超18亿元。他认为,如果今天仍然是赚三五年的钱再去做一个项目的话,就会被许多竞争对手抛在身后而难以追赶。如果有一个资金杠杆的话,就会使你的企业成倍地有活力。每当阿里巴巴、百度这样的企业成功上市,随之而来的便是若干百万富翁,简直可以称之为中国百万富翁的“梦工厂”。
  2.企业不想上市
  虽然企业上市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并不急于上市,那些暂时不想上市的企业,其真实原因不只是因为有钱而不需要融资,牵涉的具体情况可能是多方面的。
  (1)企业历史沿革不清,理顺产权结构与规范管理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太高。一些资产型企业,如地产类公司、基础类传统产业,产权结构及归属问题已成为麻团似的历史遗留问题,多角债务关系弄不好就是小马拉大车,即使上市了也不知哪天会掉下来。
  (2)无融资需求,也不愿意与公众分享高成长的利益。一些发达地区的众多民营企业,由小作坊成长为跨国企业集团,年利润总额上亿元,这类企业主观上就不想成为公众公司,既不想接受上市公司监管,也不想让公众分享企业成果。
  (3)境内上市排队周期长,审核通过率相对境外而言也低。企业改制、上市辅导、报送材料、等待反馈意见、企业答复、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证监会核准等,每一道程序都是一项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些急需融资的企业,耐不住上市过程的煎熬,于是另辟蹊径。
  (4)“上市失败”恐惧综合征心理。少数企业IPO后未被核准,已上市公司遭遇退市,使得一些企业掌门人产生“上市失败”恐惧综合征心理。如某企业董事长接到证监会通知未被核准上市,当场号啕大哭,长期压抑的紧张情绪失控了。每年沪深两市都不乏上市公司退出主板转向三板市场,其他公司目睹后便不愿重蹈覆辙。
  (5)不愿意受监管的企业不想上市。上市后不自由,因为信息披露透明度高,包括主营业务、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信息,被媒体高度关注也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及经营决策都必须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失去了作为私人企业老板所享有的独权,在经营灵活性、资金利用效率、资金周转等方面,主控性也相对要受影响。
  (6)省费用,不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为了实现上市及上市后的系列管理活动等,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上市公司比私人企业需要履行更多义务、承担更多责任,股权的分散将使管理层不可避免地失去对企业的部分控制权,管理层也将受到更大的压力,等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想上市的企业自然有其规避的诸多不善理由,想上市的企业当然也有择其善的地方。商者趋利也,上市或不上市皆因利而行之。
  (二)创业板
  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纳斯达克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创业板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说,创业板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创新意识与思维
第一节 关于创新
第二节 创新意识
第三节 创新思维

第二章 创新能力与方法
第一节 创新能力
第二节 创新方法
第三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

第三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第一节 创业及创业者
第二节 创业者的素养要求
第三节 创业者的三种关键能力
第四节 组建创业团队

第四章 创业机会与识别
第一节 创业机会的概念及本质
第二节 创业机会的来源及识别方法
第三节 创业机会的评价

第五章 创业资源与商业模式
第一节 创业资源概述
第二节 创业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应用
第三节 商业模式与竞争

第六章 创业计划与实施
第一节 创业计划书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

第七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第一节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第二节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八章 新创企业的创办
第一节 创办企业
第二节 创业企业管理
第三节 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