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课堂的教学艺术》:
二、教学进程保持持续力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体现目标的生长性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调控性和激励性,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从层次上来看,教学目标分为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环节目标五个层次,体现其纵向的贯通性。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积累和生长的过程,它需要将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环节目标层层细化,逐步落实。因此,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需要站在单元知识高度乃至从整个知识体系来把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乃至具体的学习环境加以生成和细化。
例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时空观念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水平一要求学生能够辨别和运用时空的不同表示方式,如西方的年代、世纪等,中国的朝代、年号等,以及地域、区域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时空术语;水平二要求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空下应用年表、地图等方式对史事进行描述,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认识史事的发生发展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途径;水平三则要求学生能够跳出单个历史事件,从事物发生发展的联系性、必然性、发展性的角度纵观历史发展演进过程规律,培养大时代和大格局意识;水平四要求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解决现实问题,能够灵活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述,能够深入认识事件本质,把握发展规律,预测未来走向。
同时,课程标准给出了教学目标设计,示例如下:运用时空定位,分析长安、东京的历史地位,认识都城是唐宋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
例如,高三历史复习《秦汉时期盐铁官营的思考》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1)基础目标:利用“时间轴”、历史地图明确盐铁官营的发展关键节点;熟悉掌握“时空观念”的基本表达形式;从时空与历史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发展目标:能将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政策置于“大一统”时期这一时空条件下进行探讨。
(3)拓展目标:在分析秦汉时期盐铁官营形成因素的过程中,加深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系统化,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生命力课堂注重通过整体观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前后关联。这里的整体观包括知识本身的结构性,也包括知识与其背后所蕴含的能力、思想、方法、价值观的整体性,还包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生命力课堂倡导单元教学,注重围绕核心要义,借助问题驱动,将具体、微观、零星的知识点置于大体系、大格局、大观念中加以理解和诠释。
例如,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的学习过程:具体例子(抽象)→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表示法→特殊的向量→向量间的关系→向量运算。“函数”知识的学习过程:具体例子(抽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法→特殊的函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应用。知识的呈现需要体现出数学对象研究的一般套路。又如,数学课堂上在学习新的一章内容的起始课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本章知识的内在结构和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得让学生了解本章内容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让学生思考能否类比以前学习某些知识的方法来学习本章知识等,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来整体架构本章所学内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