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汉英翻译与中国文化译介传播
0.00     定价 ¥ 39.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316543
  • 作      者:
    杨彩霞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彩霞,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团队负责人,MTI教育中心笔译方向导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语言和思维与文化
语言是形象的象征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语言的形成和使用与人类大脑的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从人脑的物理构成来看,两个半脑分工不同,左半脑负责语言,其功能为语言思维;右半脑负责形象,其功能为形象思维。从语言形式来看,中西方语言形式
的不同直接造成了两种语境下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首先体现在文字书写方式上。中文文字的音、形、意的结合使得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英语这种字母文字割裂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表现为纯粹记录语言的符号,形成了西方人较强的语言思维。
研究表明,语言和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诸多西方学者也不同程度地表述了这一思想,黑格尔在《逻辑学》第二版的序言中对逻辑的对象——思维形式进行了讨论,认为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的语言里。中国学者强调语言与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认
为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易经 · 系辞》认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可见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庄子说“得意而忘言”,就是将意义从言辞的局限中释放出来。《庄子 · 秋水》记载,“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老子《道德经》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是这种思想的不同形式的呈现。
语言和思维的内容根基于文化语境之中,是相关文化思想的具体表现。鉴于中西方文化迥然相异,语言形式和思维内涵也呈现出大相径庭的内容。从翻译的视角看,翻译的对象是具体的语言,但翻译的实质是语言背后的文化及该文化所体现的思维内涵。本质上讲,译者处理的并非文字,而是文化。文化元素如何在译文当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呈现,是
译者和翻译研究者应该尤为关注的问题。
展开
目录
汉英翻译视域下的中国文化
一 语言和思维与文化
二 文字的功用与翻译
三 中文语言现象
四 汉语中的文化观念
五 中国学术思想
六 中国教育理念
七 中文语境内的翻译场域
八 中国文学艺术传统
中国文化译介传播语境下的汉英翻译
一 汉英翻译实践和教学研究
二 汉英对比研究的语言与文化视角
三 汉英翻译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四 汉语文化现象在英文中的移植策略
五 汉英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移植案例分析
汉译英译介过程中的译者行为研究
一 译者的翻译过程研究
二 文化语境对译者的制约与影响
结 语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