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夏书系·教作文有窍门:作家老师的58个建议(第2版)
0.00     定价 ¥ 59.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6049008
  • 作      者:
    崔蕾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58个建议
轻松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对孩子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教。本书作者的神奇之处在于能把老师和孩子们都头疼的作文课上得活泼、生动、有趣,许多学生在她的熏陶下爱上了阅读与作文,并在全国、市、区各级习作竞赛中获奖。

梁启超先生说:“现在教作文的最大毛病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文章做的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出来的。如何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
作文之所以难,是因为教之不得当,练之不得法。
这本书教方法,教规矩,也教技巧,能让学生学会写作,爱上写作。

编辑推荐篇章:
P84-86 用“心跳图”梳理心理描写
P152-155 作文一定要有“正能量”吗
P189-191 作文中的“撒谎”与“虚构”
展开
作者简介
崔蕾,教育硕士,高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教师。发表散文近两百篇,著有《遭遇“差班”:一个班主任艰难而幸福的一年》《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我们的小鬼班级》等书。许多学生在她的熏陶下爱上了阅读与作文,并在全国、市、区各级习作竞赛中获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教作文有窍门:作家老师的58个建议》不仅仅是在讲写作的技法,更多的是揭示老师如何在作文指导中用深入浅出、轻松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学生领悟写作的奥妙。从三年级的作文轻松起步,到四年级的由段到篇的过渡,再到五六年级让作文升级、写出新意——书中根据不同年段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寻求解决的思路,介绍相应的方法,简单易行地给予他们习作技法的指导、渗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有所悟、有所得,从此爱上写作。
展开
精彩书摘
送个开头结尾又何妨
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文章的结构,说的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漂亮,正文要像猪肚一样饱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因此,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由一二年级的“写话”逐步过渡到片段练习的,这时的作文教学就出现了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因为只是片段的训练,不少老师就仅仅指导学生写好片段,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句将段落写具体,不少孩子习惯用“有一次”作为开场白,然后就直接写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情了,让文章显得有点没头没尾;而有的老师则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加上开头和结尾,但对于刚刚开始写作的孩子而言,似乎又是拔高了要求,显得有点儿操之过急了。这样说来,三年级的作文要不要写开头和结尾,倒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我大多数时间从事高年段的作文教学,发现不少学生到了五六年级,似乎还是很害怕或是很讨厌写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文课上,有的孩子看到作文题,总是磨蹭半天,为一个开头苦思冥想,动笔艰难。而且,他们的作文开头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没有文采,不吸引人;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等等。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却又是洋洋洒洒、文思如泉、一气呵成。
而等到结尾时,有些孩子眼见作文大功告成,结尾就草草了事,真的就成了“虎头蛇尾”。更为糟糕的是,很多孩子习惯在结尾处大呼口号,大表决心,认为这样的结尾才是“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现在想来,其实是因为在中年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向把重点放在片段写作的训练上,开头和结尾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但是,在我看来,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的写作思路流畅、顺利地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然而,给文章开个好头并不容易,作家高尔基曾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因此,在中年段的作文教学中,虽然并不要求为文章写开头和结尾,但也不能忽视,毕竟最终是要写完整的篇章的。
我的做法是在片段练习时,不妨送一个开头和结尾给孩子,让他们从三年级起,就有“篇章”的意识,这样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在“赠送”开头和结尾时,我巧妙地根据作文的类型,让开头结尾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从而渗透文章开篇收尾的写作技巧。这样,到了高年段,学生独立完成篇章练习时,就能根据文章的内容与中心的需要,顺利地写出灵动的开头和结尾来。
我送过的开头有这样几种: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式——假期,(谁)带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这是一个旅游者向往的好地方。(《假日之旅》)
(2)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式——教师节到了,我决定自己动手做张贺卡给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做贺卡》)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到处一片漆黑,而书房里却亮着灯光,文具王国里一点儿也不平静。(《文具盒里的故事》)
(4)名言警句歌曲引用式——“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哼起《童年》这首歌,我都会忍不住想起小时候发生的那些趣事。(《童年趣事》)
(5)设问开场吸引读者式——此时,教室里一片欢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桌上拔河。(《桌上拔河》)
诸如此类的常见文章开头,让刚刚作文上路的孩子知道文章从哪儿“起笔”,从什么问题写起,正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我送过的结尾也五花八门:
(1)自然顺畅结果交代式——文具盒是我学习上得力的帮手,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我的文具盒》)
(2)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式——听了我的介绍,你现在已经对我有所了解了吧,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我的自画像》)
(3)画龙点睛全文总结式——从那以后,每当我退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一幕。因为我知道,我也很出色!(《我也很出色》)
(4)含蓄深刻启发联想式——所谓“熟能生巧”,大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真盼望下一个课间十分钟的到来,我又可以大显身手啦!(《踢毽子的乐趣》)
(5)直抒胸臆表达感情式——完成这张贺卡,我心里特别高兴。它虽然没有买来的精致、美丽,可它却代表了我对老师的敬爱啊!(《做贺卡》)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也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要随着知识的增长,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而如果不时收到老师“赠送”的开头和结尾,不仅降低了他们的写作难度,更让他们有所得、有所悟,自然而然地领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处,从而顺畅地过渡到篇章的写作,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所以,送个开头结尾又何妨!
展开
目录
前 言| 1
三年级│轻松起步讲方法
1 上一节作文预备课| 4
2 弹性框架理思路| 7
3 送个开头结尾又何妨| 10
4 把“写清楚”放在第一位| 13
5 观察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16
6 “好词好句”并非万能| 19
7 用“漫话”的方式写外貌| 22
8 “活动作文”课该关注什么| 25
9 为模仿正名| 28
10 作文也需要“预习”| 31
11 寻找“公式”写童话| 34
12 就这样爱上了写日记| 39
13 让“静”物“动”起来的妙招| 44
14 为什么要写好“总分式”的段落| 47
15 “批”和“改”是两个概念| 51

四年级│从段到篇巧过渡
16 作文需要“生活秀”| 58
17 多问几个“怎么样”| 61
18 写出靠谱的想象作文| 64
19 让人物对话更精彩| 67
20 “先声夺人法”写开头| 71
21“情景交融法”写结尾| 74
22 描写的三步骤:叙述、形容、比喻| 77
23 让人物进入自己的“角色”| 80
24 用“心跳图”梳理心理描写| 84
25 动用“五官”摄取素材| 87
26 从故事中挖出习作秘诀| 89
27 别具匠心的幽默最“吸睛”| 94
28 学会“换一种说法”| 98
29 “二次作文”要有“点睛”本领| 101

五年级│文章升格有秘诀
30 把“这一刻”写进文章| 108
31 “下水文”的魅力何在| 111
32 人物特点的扫描与聚焦| 114
33 “沉浸式”编写探险故事| 119
34 巧借偶发事件发掘作文素材| 123
35 还原生活场景妙写“趣味”| 125
36 叙事要有“曲折点”| 128
37 拒绝“万能过渡句”| 131
38 消灭作文“概括句”| 135
39 点面结合写场面| 138
40 交际语境让写作有源动力| 142
41 老题目的展开和深掘| 146
42 作文一定要有“正能量”吗| 152
43 不要让作文只停留在作文本上| 156

六年级│写出新意用妙招
44 从学会审题到尝试拟题| 162
45 “慢镜头”分解,巧写细节| 165
46 “特写镜头”避免作文“流水账”| 168
47 借物写人,一线串珠| 171
48 同一题目也能演绎不同的精彩| 175
49 借景抒情并非“造景抒情”| 178
50 逆向立意亦可求异出新| 180
51 破译精彩小说的密码| 184
52 作文中的“撒谎”与“虚构”| 189
53 作文语言需要怎样的“亮点”| 192
54 面面俱到与多角度描写| 196
55 “添枝加叶”让细节有画面| 199
56 “潜在读者”:让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203
57 “外显读者”:让表达的动力更持久| 206
58 征文脱颖而出的奥秘| 209

后 记| 2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