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现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研究
0.00     定价 ¥ 89.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2521985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综合素养包括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内容。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已经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尤为迫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和潜在资源,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兴旺的核心储备力量,他们素质的优劣将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认清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更要重视他们综合素养的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此,《现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相关内容。
  《现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研究》共九章,详细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素养、安全素养、心理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网络素养、职业素养、礼仪素养、科学素养等,涉及各类素养基本内涵、培育的必要性与原则、基本内容以及各种素养的培育路径等方面。
  《现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研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详细地论述了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基本内容与培育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研究》:
  三、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一)帮助大学生认识和确立科学的心理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保持个人活动,并促使其朝着特定目标倾斜的心理倾向。人们的动机可以分为情境动机(受环境影响)和人格动机(内在因素)。动机与认知和归因密切相关。
  认知是指外界变化或身体感觉对人的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的影响,从而引起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尽管个人具有主动和选择的能力,但社会、学校和家庭有意识地创造、控制和优化大学生接收信息和信息传递系统,有助于他们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社会和自己,从而为培养科学的动机提供条件。
  归因是个体对认知客体某个属性或趋势的推理和判断。当大学生从事某项活动时,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寻求造成结果的原因,这就是归因。科学的归因建立在科学的认知基础上,与认知一起决定着动机的强度和方向。
  大学生的科学动机建立在科学的认知(尤其是对自己的认知)和科学的归因基础上。大学生对自己的科学认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3)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4)通过个人活动的表现结果来认识自己。这种对自我认知的理解包括学业、社会、心理、生理等多个层面。
  一般认为,影响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能力、运气、努力、任务难度和方法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控制性(可控与不可控)、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和原因源(内部与外部)三个维度。利用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归因,如:内部一可控一稳定因素(如平时努力程度);内部一可控一不稳定因素(如所采用的方法);内部一不可控一稳定因素(如能力水平);内部一不可控一不稳定因素(如疲劳程度);外部一可控一稳定因素(如人际关系状况);外部一可控一不稳定因素(如他人帮助);外部一不可控一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一不可控一不稳定因素(如运气)。
  通常来说,将结果归因为外部或不可控因素会降低个体对行为的动力,而将结果归因为内部可控因素会增强个体对行为的动力。
  科学的认知和归因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科学的动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帮助他们学会科学的自我认知和归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需求和动机。简而言之,科学的认知和归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动机,促使他们更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提高他们的动力和目标导向。
  (二)帮助大学生认清并优化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描述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它最初被用来描述人的道德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成为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
  性格可划分为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两大方面。内层结构表现在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上,包括情感稳定性、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和责任感;外层结构表现在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上,如友善、诚实、勤奋、自信和宽容。这些性格特征在个体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影响着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在大学生中,性格一方面反映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则反映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职业发展。同时,性格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和人际关系,决定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与类型,优化自己的性格。第一,读好书。通过阅读一些有关性格塑造的书籍,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性格的知识和技巧。第二,交益友。和一些积极向上的朋友交往,可以促进自己的性格塑造。第三,勤自省,善慎独。大学生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且需要有一些独处的时间,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第四,广实践。通过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并且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性格塑造方法。
  另外,在进行性格塑造时,大学生需要遵循一些规律,结合自身动机、气质、能力特征因势利导。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是独特的,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计划。从小事入手,抓住关键,善用奖惩,持之以恒,可以帮助大学生逐渐塑造自己理想的性格。
  (三)帮助大学生认识并把握自己的气质
  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固定特征,它体现在我们的情感、认知和言语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有四种常见的气质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胆汁质型的人容易发怒,行动激烈;多血质型的人热情和喜欢活动;黏液质型的人冷静、善于计算;抑郁质型的人神经过敏,容易感到郁闷。大学生的气质类型通常是混合型,其中多血质和黏液质的人较多。男生中胆汁质型的比较多,女生中黏液质型的比较多。
  大学生的气质类型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气质类型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每种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而且气质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智商和成就。然而,气质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并发挥气质类型中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的影响。同时,也要利用不同气质类型之间的互补特点,合理利用自己的气质,特别是利用意志和情绪特征,去限制和改造自己的气质。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协调努力,形成合力。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使自己成为气质的主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道德素养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创新路径

第二章 大学生安全素养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安全素养培育的原则与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安全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安全素养培育的主要措施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素养研究
第一节 健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素养培育的途径

第四章 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
第一节 人文素养教育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
第一节 信息素养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措施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
第一节 网络素养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途径

第七章 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
第一节 职业素养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策略

第八章 大学生礼仪素养研究
第一节 礼仪素养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的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的路径

第九章 大学生科学素养研究
第一节 科学素养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路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