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
0.00     定价 ¥ 65.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3139474
  • 作      者:
    饶才骏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饶才骏,男,1990年11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团委书记。撰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研究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以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为基底,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性研究为导向,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工作建行了论述,对学生工作信息化的基本内行了说明,从而为学生工作信息化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法。结合信息化背景,对高校学生管理的转变途行了分析,不仅解决了信息化背景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难题和挑战,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行了探究。该书研究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帮助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朝着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方向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
  “直线-参谋型”的最大优点是它的上下级关系很清楚。这种结构形式中的职能机构,是按照一定的职能分工设置的,担负着学生思想、教学、行政、生活等方面的管理任务,职能机构通过各自分管的学生管理任务,对有关管理工作起着业务指导和保证作用。
  具体说来,职能机构担负着以下职责:向领导提供有关情况和报告,并提出建议和方案,供领导决策时参考;监督下级机构对上级领导的指示、命令和有关计划的执行,检查执行情况,以便更好地贯彻领导的指示和意图;协助各级领导,具体办理有关学生管理业务,为下级管理机构创造完成任务的保证条件,在业务上指导和帮助下级组织。“直线-参谋型”结构领导关系简单,能始终保持集中统一指挥和管理,避免了机构系统中多头指挥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因此,学生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就可以一级找一级直到问题解决;同时,各级领导人员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做参谋,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管理方面的作用。但是,事物之间除了纵向联系外,还存在着横向联系,“直线-参谋型”的结构形式在实际执行中也有明显的矛盾。
  由于该结构系统的客观原因,在一系列组成单位中不得不分散管理职能,这样,当管理建立在把一切工作形式明确地独立出来和对职能有明确分配的时候,这种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就都能够明确目标。然而,虽然它们都是按照学校统一计划、统一部署进行工作的,但由于分管不同业务,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角度各有侧重,彼此间往往会产生矛盾。此外,在这种结构系统中,垂直联系高于一切,解决与战略任务并存的、大量的具体管理问题的任务和权力聚集在上层,诸如伙食问题、寝室问题等具体问题经常压倒一系列长远任务,而且使在系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任务的解决面临困难。
  因此,需要有这样一些管理机构,它们能较好地适合学生管理系统发挥作用,在较特殊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职能,“矩阵结构”管理系统就是这样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范围内,不是从现有的隶属等级立场出发,而是集中在所有形式的管理活动整体化和改进这些活动形式的协调动作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条件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例如,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对学生的全面管理,为了开展评先奖优活动,在党委和校长的领导下成立的学生工作委员会、奖学金评定委员会、毕业生分配委员会、群众体育运动委员会等,都是按照专项分工,把各职能部门工作从横向联系起来,形成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矩阵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纵向的是“直线-参谋型”组织形式,按层次下达任务,各有关职能部门按其职责范围,分别按层次贯彻学校的学生工作计划;横向则是由职能部门抽人组成的,按其专项任务分工的组织,这些组织中的人同时接受职能部门的主管和专项主管的双重指挥。这些纵向的矩阵型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配合,对学生的工作进行综合管理。
  在这种结构形式下,原有管理结构仍然是完整的,但实质上,管理结构的权力关系和它的各个部门的职责却发生了变化,即把做出决定的责任和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归为专项工作组织,而职能部门则从系统所要求的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其他方面来保证系统实现其管理结果。学校领导就可从一些非原则性的日常问题中摆脱出来,并可以提高管理结构的中间层、较低层次的灵活性和对解决问题的质量的责任感。
  在具体机构设置方面,我国各大学的学生管理机构设置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机构设置方式是党委、行政并行发展。有的学校在党委领导下设立学生工作部作为党委管理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力图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统一实施。但由于学生工作部是党委分管思想教育的职能部门,不具备行政管理功能,所以,招生、学籍管理、毕业分配等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仍需由行政系统的教务处、人事处等负责,结果形成一场学生管理“接力”,教务处负责把学生招进学校,然后学生工作部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最后由人事处来进行分配。
  有的学校则设立学生工作处作为分管校长下属的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把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分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统一起来。但在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体制下,设置学生工作处也未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脱节的问题,而且有时还会以管理代替教育,削弱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因此,有的学校直接采取学生工作部与学生处并存,甚至采取合二为一的机构设置方式。这样的机构设置,从整体上讲,学生工作高度集中统一,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融为一体,工作效能比较高。但是,这种党政合一的机构设置也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因素,而且作为一个职能部门,试图把分散、多头的学生管理工作统一起来,在客观上仍然是较难做到的。
  在最近几年,有的大学出现了由党委和校行政委派组成的一个专司学生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学生工作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整体协调,对学生的思想管理、学籍管理、行政生活管理等管理工作进行决策,对学生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交流、推广。在学生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或学生工作处)作为自己的办事机构,通过该办事机构使学生工作委员会这个综合性机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把各职能部门所承担的学生管理工作整体化,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封闭的管理体系。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各系成立相应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本系范围内的学生管理工作,各年级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及有经验的任课教师参加的学生工作小组,协调本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通过校、系和年级学生工作委员会及领导小组的作用,把传统的以纵向直线为主的管理系统,分层次地从横向上联系起来,形成学生管理机构的矩阵结构体系。部分大学经过实践,发现这种学生管理机构设置有四个方面的好处:第一,符合简政放权原则;第二,学生管理工作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指挥机构,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成为一个体系,符合科学管理原则;第三,大大减少了管理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符合高效管理原则;第四,信息反馈比较灵敏而且方向稳定。
  学生管理工作委员会与职能部门固定机构相结合的大学生管理机构设置,在实践中表现出它的优势,这可能是我国大学生管理机构设置的发展趋势,如何充分发挥所设学生管理机构在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还有待于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概述
第一节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目标及原则
第三节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取得的成绩
第四节 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探究
第一节 高校学生管理机构与队伍建设
第二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奖惩手段与创新
第三节 高校学生自我管理

第三章 信息化思维下的高校学生管理
第一节 信息化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信息化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第三节 信息化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信息化背景下转变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途径
第一节 管理者层面
第二节 学生个人层面
第三节 环境层面
第四节 建设层面

第五章 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第一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其信息化重构
第二节 信息化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方
法第四节 信息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