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民俗学概论(第二版)
0.00     定价 ¥ 50.5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40296044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民俗学概论(第二版)》共十六章,系统论述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性质、结构、理论特征和方法论,全面讲解中国民俗事象,包括精神民俗、物质民俗、语言民俗和社会组织,并对各地各民族民俗的共性和差异作了大体分析,介绍了中国民俗学简史,同时对世界民俗学发展史作了初步描述。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掌握民俗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态,具备从事民俗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祭祀食俗来源于人们的灵魂不灭观念。人们认为各种神灵、祖先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过着像凡人一样的生活,也需要享用人间的各种美味佳肴,祭祀时以这些食品供奉他们,就可以使他们感到愉悦,从而赐福人类。当然,供奉神灵、祖先的食品最终还是被凡人享用,娱神和娱人融为一体。特别是像清明扫墓时,祭祀伴随着娱乐,人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春游野餐的乐趣。
  祭祀食俗中还有一层意义,即人们把祭品当作神人相通的中介,认为食用祭品就可以得到神灵祖先的福佑。基诺族举行成年礼时必须剽牛,以全牛祭祖先,祭后将牛肉分给全村老幼,意谓人人都能托祖先的福。参与成年礼的青年面前置一篾桌,桌上摆着用芭蕉叶包好的两小包肉,意谓祖先赐福。仪式后青年手捧这两包肉回家,全家共食这神圣的祭品。哈尼族祭寨神后分配祭品猪肉,必须按户均分,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分尝,即使出门在外的人也要给他留一点,认为只有尝到祭品,才会受到寨神的保护。四、待客食俗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招待客人热情礼貌,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每当客人来访,即使经济不太宽裕的人家,也要竭尽全力给客人吃好。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主人常以能挽留住客人,得到客人的喜欢为光荣。当你到哈尼山寨做客时,主人总是把你奉为上宾,先给你递烟倒茶,然后捧出一碗“闷锅酒”,让客人先喝这碗酒,洗去旅途的风尘与疲劳,接着摆出一桌丰盛的菜,请客人就餐。客人被请到“上席”就座,自家人则坐两旁或下方。席上一片肉有巴掌大,半寸厚。客人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才好,如拒绝吃就意味着不礼貌,主人会不高兴。席间,主人将鸡头给客人吃,表示最高的敬意。给客人添最后一碗饭时要多加一勺,意为吃了这样的饭,明年就更会丰收。临走时,主人还要送上一些糯米粑粑、腌肉、酥肉之类的食品,客人都得收下,否则主人就会认为你不够朋友。
  在我国西北哈萨克族地区,每当亲友来到,主人一般都要宰羊款待。为了让客人喜悦和表示主人的诚意,在宰杀之前,要把羊牵到客人面前,说一番美好的祝词,取得客人允诺,才将羊宰杀。如果客人谦辞,主人还会反复说服客人,直到客人点头默许为止。羊肉经过烹调,端上席时,要将煮熟的羊头放在肉盆之上,并将羊头朝着客人,以示尊敬。这时主人要求客人用小刀先割去和吃掉羊头上的两腮肉并遍尝羊体其他部位以及心、肝之后,在座的人才能动手吃肉。对于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不见的亲人,以羊款待还不够,还要宰马待客。宴席快结束时,主人还会以一大把碎肉凑在客人嘴巴边,要客人吃下。客人如表示谢绝,则被理解为小看了主人的诚意,所以必须吃下。这虽然带有一点强制,但是一种十分热情的、美好的、使人难以推却的“强制”。
  蒙古族设宴招待客人时,一般都要上全羊以示隆重。“全羊席”用上品羯羊烤制,以特别的炉子,用微火慢慢烘烤。烤一段时间后,将整羊取出来,涂一层油,再接着烤。一般要烤四五次,用一天多的时间才能将全羊烤好。烤好的全羊肉,全身红亮,吃起来肥而不腻。食用前,先由长者朗声献词,献词完毕,由一个晚辈用刀将整羊肉上的羊头皮划割几小块,捧给在场的长者,祭献天、地、火神,接着便把羊头撤去,将席上整羊肉的脊背按一定的顺序划割成正方形,将零碎的肉块分给在场的小孩。这样,客人便可用蒙古刀边割边吃了。
  待客时酒是经常出现的。在彝家山寨作客,主人总要拿出酒来,和客人席地而坐,边交谈边饮酒。这时主人还常常对客人说劝酒的话:“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喝错了的酒,喝吧,尽情地喝!”直到客人醉了才不劝酒。每逢年节,彝家妇女还常抱一缸酒,插上几支竹管或麦秆,在家门口的路边上,请过往客人吸饮,饮者赞扬说:“甜不过彝家的杆杆酒,好不过彝家人的心!”在苗族村寨,每有客至即以酒献,并殷勤劝饮。如客不饮或饮之不尽,则主人怫然不快。主人劝酒时还常唱祝酒歌助兴。妇女平时不饮或较少饮酒,但如遇客人也以酒相敬。傈僳族的饮“双人酒”,是待客的最高礼节。饮时由主人斟一木碗酒,然后主人和客人各出一手捧起酒碗共同喝下,以此表示主客之间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这些礼俗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真诚、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
展开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第二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民俗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一节 农业民俗
第二节 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第三节 工匠民俗
第四节 商业与交通民俗
第三章 物质生活民俗
第一节 饮食民俗
第二节 服饰民俗
第三节 居住建筑民俗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第一节 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
第二节 宗族组织民俗
第三节 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第五章 岁时节日民俗
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第二节 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第六章 人生仪礼
第一节 人生仪礼的性质
第二节 诞生仪礼
第三节 成年仪礼
第四节 婚姻仪礼
第五节 丧葬仪礼
第七章 民俗信仰
第一节 信仰对象
第二节 信仰媒介
第三节 信仰表现方式
第四节 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 民间科学技术
第一节 民间科学知识
第二节 民间工艺技术
第三节 民间医学
第九章 民间口头文学(上)
第一节 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体裁和分类
第二节 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流传和演变
第三节 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讲述和功能
第十章 民间口头文学(下)
第一节 民间诗歌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节 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征
第三节 民间诗歌的体式、表现手法与功能
第四节 歌节、歌俗、歌手
第十一章 民间语言
第一节 民间语言的性质
第二节 常用型民间熟语
第三节 特用型民间熟语
第十二章 民间艺术
第一节 民间音乐
第二节 民间舞蹈
第三节 民间戏曲
第四节 民间工艺美术
第十三章 民问游戏娱乐
第一节 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特征、功能与分类
第二节 民间游戏
第三节 民间竞技
第四节 民间杂艺

下编
第十四章 中国民俗学史略
第一节 古代关于民俗的记录与观点
第二节 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现代民俗学史
第十五章 外国民俗学概况
第一节 欧美民俗学
第二节 俄国与苏联的民俗学
第三节 日本民俗学
第四节 韩国民俗学
第十六章 民俗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主要民俗学流派及其方法
第二节 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三节 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主要外国作者中英俄文译名对照表
后记
第二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