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生态学实验教程
0.00     定价 ¥ 6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83363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生态学实验教程》共包括生态学实验基础、基础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三部分,共44个实验。**部分为生态学实验基础,主要介绍生态学实验开展的基础知识、生态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的撰写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基础性实验,涵盖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相关的实验内容;第三部分为研究性实验,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验内容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需要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索性实验。
展开
精彩书摘
**部分 生态学实验基础
  第1章 生态因子的常规测定方法
  生态环境是生物生长与生存的物质源泉和基础支撑。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掌握生态因子的常规测定方法是生态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本章将主要介绍光、温、水、土等相关生态因子的常规测定方法。
  1.1 光照强度的测定
  光照强度常使用照度计(图1.1)来测定(不同的型号操作有所差异,故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参考使用说明书)。测定时应该注意的是,应将光强传感器直接接触被测光(不应被遮蔽),并与光源方向呈90°,待显示器读数稳定后即可读数。
  图1.1 照度计
  1.2 温度因子的测定
  1.2.1 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测定包括三项:空气温度、空气*高温度、空气*低温度。其测定工具分别为普通温度计(图1.2)、*高温度计(图1.3)和*低温度计(图1.4)。
  图1.2 普通温度计
  图1.3 *高温度计
  图1.4 *低温度计
  1.2.2 水温的测定
  水温对水体的理化性质有直接影响,同时与生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水体的温度测定一般采用水温计或深水温度计2种类型(图1.5)。
  图1.5a为水温计,适于测量表层水温度。水银温度计安装在特制金属套管内,套管上有可供温度计读数的窗孔,上端有一提环,以供系住绳索,套管下端旋紧着一只有孔的盛水金属圆筒,水温计的球部应位于金属圆筒中央。测量范围一般为-6~40℃,分度值为0.2℃。测定水温度时将水温计投入水中至待测深度,感温5min后,迅速提出水面并立即读数。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20s,读数完毕后,将筒内水倒净。
  图1.5b为深水温度计,适于水深40m以内水温的测量。其结构与水温计相似。盛水圆筒较大,并有上、下活门,利用其放入水中和提升时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使筒内装满所测的水样。测量范围为-2~40℃,分度值为0.2℃。
  1.2.3 土壤温度的测定
  土壤温度,也叫地温,是指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温度。地温计一般分为地面温度计、直管地温计、*管地温计、直管地温表四种类型(图1.6~图1.8)。地温计采用水银玻璃温度计作为表芯,具有感温快、灵敏度高的特点。测量地温时通常测量0cm、5cm、10cm、15cm、20cm、30cm、50cm7个深度。对于暴露面较小的土壤剖面,通常使用直管地温表来测定暴露面的温度。直管地温表的使用方法见图1.9。在使用该温度计时应注意:温度计插入土壤的深度只要淹没温度敏感孔即可;直管地温表刚插入土壤时,温度计金属尖端表面与图1.6直管地温计土壤发生摩擦导致温度升高,所以温度计插入土壤后应等待1~2min再读取温度。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方法,现在生态学研究中常用土壤温度测试仪来测定土壤温度,方便快捷,可同时测量多种参数,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参考其使用说明书。
  图1.7 *管地温计
  图1.8 直管地温表
  图1.9 直管地温表使用示意图
  1.3 水分因子的测定
  1.3.1 水体中光照强度的测定
  水体中的光照强度可用水下照度计测定。将水下照度计安装在有水深标记的拉绳上,根据拉绳上不同水深深度分别测定其光照强度。
  1.3.2 水体透明度的测定
  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水体的透明度常用塞氏盘(图1.10)来测定。塞氏盘为直径200mm的白铁片盘,板的一面用十字从中心平均分为4个部分,颜色黑白相间,正中心开小孔,穿一铅丝,下面加一铅锤。将塞氏盘垂直沉入水中,直到*后不能看清塞氏盘上的颜色分区为止,读出水面至塞氏盘的距离读数,即为该水体的透明度。观察时重复二三次。
  1.3.3 水体pH的测定
  水体pH对水生生物乃至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它与水体温度、光照因子等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验或生态学研究中,现在常用便携式pH计(图1.11)直接测定(具体的测定操作方法请参考便携式pH计说明书)。
  1.3.4 水体电导率的测定
  水体电导率表示水体电流传导能力,它与水中各种离子的性质、浓度、水体温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水中各种离子总浓度的依据。水体电导率常用电导率仪(图1.12)来测定,测定方法如下:
  ①配制0.0100mol/L的氯化钾标准溶液,该标准溶液在25℃的电导率为141.3mS/m。
  ②用氯化钾标准溶液冲洗电导池3次,并用氯化钾标准溶液注满电导池,放入25℃恒温水浴15min,测定该溶液电阻R0,该操作应重复数次,使电阻稳定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部分 生态学实验基础
第1章 生态因子的常规测定方法3
1.1 光照强度的测定3
1.2 温度因子的测定3
1.3 水分因子的测定6
1.4 土壤因子的测定7
第2章 植物群落学野外调查与监测方法10
2.1 野外调查前的准备10
2.2 样地选择的原则11
2.3 取样方法11
2.4 样地每木调查方法15
2.5 群落特征的描述和度量16
2.6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20
第3章 动物生态学野外调查与观测方法23
3.1 动物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准备工作23
3.2 陆生动物类群的野外生态学调查方法24
3.3 水生动物类群的生态调查和观测方法31
第4章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生态学中的应用35
4.1 DNA分子标记技术35
4.2 同工酶电泳技术39
第5章 3S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41
5.1 遥感技术41
5.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41
5.3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42
5.4 3S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42
第6章 生态学数据处理与软件介绍46
6.1 生态学实验数据处理的统计学基础46
6.2 生态学数据处理相关软件的介绍与使用56
第7章 实验报告的撰写65
7.1 实验报告的特点65
7.2 实验报告的内容66
第8章 研究论文的撰写68
8.1 研究论文的结构68
8.2 论文写作中要注意的问题70
第二部分 基础性实验
第9章 个体生态学73
实验1 鱼类对温度、盐度和pH耐受性的观测73
实验2 光质对植物形态生长的影响76
实验3 光周期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78
实验4 环境温度对动物体温的影响80
实验5 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测定82
实验6 环境因子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85
实验7 模拟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88
第10章 种群生态学90
实验8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测定90
实验9 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性比93
实验10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95
实验11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99
实验12 利用等位酶标记分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102
实验13 植物化感作用的实验验证107
实验14 种内竞争的实验验证109
实验15 种群的生态位测定111
实验16 种群巢区面积的估算114
第11章 群落生态学121
实验17 校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121
实验18 校园鸟类多样性观察124
实验19 植物种间关联与分离的测定126
实验20 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观测129
实验21 林窗干扰对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131
实验22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133
实验23 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136
第12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38
实验24 池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观测138
实验25 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的调查140
实验26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142
实验27 林下凋落物和分解者调查144
实验28 凋落物分解过程的测定146
实验29 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149
第13章 应用生态学151
实验30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151
实验31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153
实验32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水体污染156
实验33 好氧堆肥法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158
实验34 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161
第三部分 研究性实验
实验35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167
实验36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170
实验37 模拟氮沉降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174
实验38 外来入侵植物对不同生境适应的表型可塑性变化177
实验39 植物功能性状对生境变化的响应179
实验40 不同植物叶片热值的测定181
实验41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185
实验42 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动态变化187
实验43 植物对逆境的生理生态响应190
实验44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物种鉴定196
参考文献19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