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普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指导
0.00     定价 ¥ 56.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81666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普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指导》主要介绍普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相关内容和常规技术方法。《普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指导》分为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内部结构与生理、昆虫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昆虫的习性与行为、昆虫系统分类、昆虫生态和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7章,包括45个验证性实验、6个综合性实验、5个课程教学实习的内容,并附有昆虫纲分目检索表,以及与农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昆虫纲常见科分类检索表。《普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指导》作为《普通昆虫学》的配套教材,在理论体系和知识模块方面与理论教材保持高度一致,在内容方面侧重技术与方法,并融合了*新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新颖、概念清晰准确、文字流畅简练,每个实验均有作业与思考题,且扫二维码可查看实验中的彩图,为读者准确掌握普通昆虫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提供指导与帮助,对于读者拓宽知识面、了解*新研究进展大有裨益。
展开
精彩书摘
**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实验一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与头部的基本构造
  一、实验目的
  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结构,掌握昆虫纲的基本特征;了解昆虫头壳上的沟与分区、昆虫的口式变化、昆虫头部的内骨骼,以及掌握触角和眼等主要感觉器官的外部构造及类型。
  二、实验材料与器具
  【液浸标本】飞蝗、蝉、蝽、白蚁、步甲、绿豆象(雄与雌)、叩甲(雄)、埋葬甲、象甲、金龟甲、瓢甲、蜜蜂或胡蜂、家蝇、库蚊(雄)、家蚕(幼虫)、叶蜂(幼虫)等。
  【干制标本】蜻蜓、菜粉蝶、凤蝶、蛱蝶、毒蛾、斜纹夜蛾等。
  【玻片标本】原尾虫、弹尾虫、双尾虫、白蚁、摇蚊等的各种类型触角。
  【实验试剂】10%KOH溶液。【实验器具】体视显微镜及外光源、蜡盘、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镊子、解剖针、大头针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取1头飞蝗,头向左侧放于蜡盘中,将大头针自后胸插入,固定在蜡盘上,用镊子把盖在虫体背侧面的前翅(覆翅)和折叠着的后翅拉开,分别用大头针固定,使两翅向上伸展而不遮盖体躯,随后仔细观察体躯的构造(图1-1-1)。
  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和腹部由一系列连续的环节组成,称为体节。体躯表面为体壁所形成的坚硬外骨骼。一般在中胸和后胸的前部及腹部第l~8节各有l对气门,位于每节的两侧。
  1.头部 头部各体节愈合成一个坚硬的头壳,上面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2.胸部 由3个体节组成,从前向后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节由背板、侧板和腹板组成,在各节的侧板与腹板间生有l对分节的足。在中胸和后胸的背板与侧板间各生有l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胸部是运动的中心。
  图1-1-1 飞蝗体躯及其构造
  3.腹部 昆虫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组成,在腹部末端有外生殖器、尾须及肛门,观察它们的位置和形状及与肛门的相对位置。用镊子夹住腹部后端轻轻拉动,观察节与节间如何连接及它们的坚硬程度。因为腹部含有大部分内脏器官,所以腹部是消化代谢与生殖的中心。
  (二)昆虫头部的基本构造
  昆虫头壳上有一些后生的沟,把头壳分成若干个区。以飞蝗为例,观察以下部分(图1-1-2~图1-1-4)。
  图1-1-2 飞蝗头部正面观
  图1-1-3 飞蝗头部侧面观
  1.额唇基沟 又称口上沟,是位于两上颚前关节之间的横沟,沟的上面部分是额,下面部分是唇基。通常将额与唇基合称为额唇基区,构成头壳的前面。此沟两端有2个陷口,称前幕骨陷。
  2.额颊沟 由上颚前关节向上伸至复眼下面的纵沟,为额与颊的分界线。两沟间的区域为额,沟的外侧部分为颊。此沟在高等昆虫中已消失。
  3.后头沟 是两上颚后关节向上环绕后头孔的第2条马蹄形沟。沟后的窄条骨片称后头,颊后的部分称后颊。
  4.次后头沟 是环绕后头孔的第1条马蹄形沟。在此沟近两侧下端的陷口称后幕骨陷,沟后的骨片称次后头,次后头与颈膜相连。因此,必须将头拉出才能观察到,并可看到沟的侧面有两个后头突,它们是颈部侧颈片的支接点。
  5.颊下沟 是额颊沟与次后头沟间的1条横沟,沟下的部分称颊下区。
  6.蜕裂线 是头顶中央1条倒“Y”形线,蜕皮时由此裂开。其两侧臂常为额的上界。头壳的上面部分为头顶,它与颊合称颅侧区。头顶与颊之间没有沟。
  7.围眼沟 是围绕复眼形成的沟。
  8.围角沟 是围绕触角形成的沟。
  (三)昆虫的口式
  昆虫类群不同,头部的结构不尽相同,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或方向也有所不同。所以,昆虫的头部常按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分成3类。
  1.下口式 口器向下,约与体躯纵轴垂直。具有这类口式的昆虫大部分是植食性的,取食方式比较原始,如飞蝗等(图1-1-5)。
  2.前口式 口器向前,与体躯纵轴成一钝角或近乎平行。具有这类口式的多是捕食性昆虫,如步甲、草蛉幼虫等(图1-1-6)。
  图1-1-4 飞蝗头部后面观
  图1-1-5 下口式
  图1-1-6 前口式
  3.后口式 口器向后斜伸,与体躯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贴在身体腹面。具有这类口式的多为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蝉、蝽等(图1-1-7)。
  (四)幕骨
  幕骨(图1-1-8)是昆虫头部内骨骼的总称,由外胚层内陷而成,它的作用是增强头壳强度和供口器肌肉着生等。
  取飞蝗头部1个,将其放置于盛有10%KOH溶液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沸腾后用小火煮15~20min,加热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动,见头壳的内含物已基本溶解时停火。取出,用清水冲洗,并用玻璃棒轻轻挤压,洗至头壳透明为止。然后取出放入蜡盘(或培养皿)中,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图1-1-7 后口式
  图1-1-8 幕骨
  取飞蝗透明的头壳标本1个,先将口器剪去,然后用剪刀从后头孔左侧插入,由后幕骨陷上方沿后头沟向上剪至蜕裂线中干附近,转向前剪至额唇基沟上方,再向后将大部分额、左颊及左复眼剪去,一直剪至后头孔左方(注意不要伤到幕骨背臂),即将头壳左面部分剪去,就可见幕骨的全貌。
  (1)幕骨前臂 是由额唇基沟两端部分内陷而成的1对臂状构造,外面的陷口称前幕骨陷。
  (2)幕骨背臂 是1对长条形的薄片,在幕骨前臂后部生出,向侧上前方斜伸至复眼下面,以短的肌肉连接在眼膈上,因肌肉已被煮去,所以不与头壳直接相连。
  (3)幕骨后臂 由次后头沟下端部分内陷而成,外面留的陷口称后幕骨陷。两后臂通常连接成幕骨桥。
  飞蝗的幕骨前臂向后伸,幕骨后臂向前伸,交汇于头壳中央,形成“X”状,也就是所说的“X”形幕骨。消化道的前端就架在幕骨上。
  (五)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
  1.触角昆虫的触角变化很大,有时同种昆虫不同性别的触角也不相同,但其基本构造都是一致的。触角是l对分节的构造,基本上由3节组成(图1-1-9):柄节是基部的1节,通常粗短,由膜与头壳相连;梗节为第2节,较为细小;鞭节为第2节以后的整个部分,通常分为若干亚节,并且变化很大,形成各种类型。触角的形状多种多样,其变化都在鞭节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刚毛状(图1-1-10) 触角短小,基部l、2节较粗大,鞭节突然缩小,细如刚毛,如蝉等。
  (2)线状或丝状(图1-1-11) 各节粗细相仿,整个触角细长如线,如天牛等。
  (3)球杆状(图1-1-12) 鞭节端部数亚节膨大合成球形,其他各节细长如杆,如蝶类等。
  图1-1-9 触角的基本构造
  图1-1-10 刚毛状触角
  A.实物观;B.放大
  图1-1-11 线状触角
  图1-1-12 球杆状触角
  图1-1-13 念珠状触角
  (4)念珠状(图1-1-13) 各节略呈球形,大小相仿,整个触角像一串念珠,如白蚁等。
  (5)锯齿状(图1-1-14) 鞭节各亚节向一边突出,略呈三角形,状似锯齿,如芫菁和雄性叩甲等。
  (6)栉齿状(图1-1-15) 鞭节各亚节向一边伸出枝状突起,形似梳子,如雄性绿豆象等。
  (7)羽毛状(图1-1-16) 鞭节各亚节向两边伸出枝状突起,形似羽毛,称羽毛状或双栉齿状,如毒蛾和雄性蚕蛾。
  (8)膝状或肘状(图1-1-17) 柄节长,梗节短小,两者间折成一角度,呈膝状或肘状弯*,鞭节由一些相似的亚节组成,如蜜蜂和一些象甲等。
  (9)具芒状(图1-1-18) 触角短,末节(第3节)昀粗大,其背侧面着生一芒状构造,称触角芒。此芒可以是1根刚毛或羽状毛,如蝇类。
  (10)环毛状(图1-1-19) 鞭节各亚节环生细毛,如摇蚊等。
  (11)锤状(图1-1-20) 鞭节端部数亚节突然膨大,呈锤状,如瓢甲等。
  图1-1-14 锯齿状触角
  A.实物观;B.放大
  图1-1-15 栉齿状触角
  图1-1-16 羽毛状触角
  图1-1-17 膝状触角
  图1-1-18 具芒状触角
  A.实物观;B.放大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1
实验一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与头部的基本构造1
实验二 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及类型8
实验三 昆虫颈部与胸部的基本构造15
实验四 昆虫的胸足和翅19
实验五 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26
综合性实验 田间观察昆虫为害状及判断口器类型30
第二章 昆虫的内部结构与生理34
实验六 昆虫体壁构造及成分测定34
实验七 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消化系统及排泄系统36
实验八 昆虫的呼吸系统40
实验九 昆虫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43
实验十 昆虫的生殖系统45
实验十一 昆虫中肠消化酶的定性测定47
综合性实验 性诱剂对害虫诱集效果观察49
第三章 昆虫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51
实验十二 昆虫的发育过程51
综合性实验 昆虫饲养及生活史观察53
第四章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57
实验十三 昆虫的行为与习性观察57
综合性实验 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观察58
第五章 昆虫系统分类59
实验十四 昆虫纲的分目59
实验十五 石蛃目62
实验十六 衣鱼目64
实验十七 蜉蝣目66
实验十八 蜻蜓目73
实验十九 革翅目76
实验二十 缺翅目77
实验二十一 翅目79
实验二十二 直翅目82
实验二十三 螳螂目87
实验二十四 蜚蠊目(不含白蚁超科)89
实验二十五 白蚁超科91
实验二十六 螳?目95
实验二十七 蛩蠊目96
实验二十八 纺足目97
实验二十九 ?目98
实验三十 啮虫目98
实验三十一 半翅目100
实验三十二 缨翅目106
实验三十三 膜翅目109
实验三十四 蛇蛉目132
实验三十五 广翅目133
实验三十六 脉翅目134
实验三十七 捻翅目136
实验三十八 鞘翅目138
实验三十九 双翅目143
实验四十 蚤目164
实验四十一 长翅目165
实验四十二 毛翅目166
实验四十三 鳞翅目171
综合性实验 校园昆虫多样性调查及鉴定176
第六章 昆虫生态178
实验四十四 昆虫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测定178
实验四十五 昆虫生命表制作及参数计算180
综合性实验 农田昆虫分布型的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183
第七章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186
实习一 昆虫标本的采集186
实习二 昆虫标本的制作与保存190
实习三 昆虫科学绘图与摄影196
实习四 常见昆虫的饲养方法及技术202
实习五 昆虫的鉴定方法205
主要参考文献2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