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后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其产品类型繁多,主要可以划分为有机化合物类和无机化合物类。含氯消毒剂属于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性,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较大,消毒液不稳定等特点。
一、主要含氯消毒剂的分类
含氯消毒剂的活性成分为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HOCl),溶质一般为次氯酸、次氯酸钠(NaClO)、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次氯酸钙(CaClO)、二氯异氰尿酸钠(C3Cl2N3NaO3)、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l3)等含氯化合物。其杀菌作用与有效氯浓度成正比,降低消毒液的pH 能够提高其杀菌作用。含氯消毒剂(表1-1)被广泛用于自来水、污水和冷却循环水的消毒,以及医疗机构、养殖场、食品加工厂和家庭的卫生消毒与清洁。
表1-1 含氯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实验记录页
二、消毒原理
虽然这些场所使用的含氯消毒剂溶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有效成分都是次氯酸。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主要的杀菌消毒机制,即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次氯酸可与细菌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分子量小,不带电荷,因此易于通过扩散作用穿透细菌表面的保护层进入细菌内部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其代谢失调而造成细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和消毒的目的。
三、影响消毒的因素
1. 浓度和作用时间 药物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2. 酸碱度 pH越低,消毒作用效果越强。其原因在于含氯消毒剂的消毒作用主要依赖于溶液中未分解的次氯酸浓度,而溶液pH越低,则水解反应释放更多的次氯酸;随着pH上升,越来越多的次氯酸分解成氢和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的含量降低,而失去消毒作用。
3. 温度 在适当范围内升高温度能够加强消毒作用。但对于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的含氯消毒剂加热会导致其分解,使消毒效果降低。
4. 有机物 有机物的存在会消耗有效氯,影响其消毒作用,尤其对低浓度消毒剂(液)的影响比较明显。
5. 还原性物质 硫代硫酸盐、含氨基化合物、硫化物等还原性物质,可降低其消毒作用,在消毒污水时应该予以注意。
四、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 消毒剂(液)配制根据有效氯含量,用蒸馏水将含氯消毒剂配制成所需浓度溶液。
2. 使用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法、擦拭法、喷洒法与干粉消毒法等。
(1)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被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10min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消毒剂浸泡30min以上。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3)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剂均匀喷洒,作用30min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均匀喷
实验记录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