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实践应用探索
0.00     定价 ¥ 76.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8473800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以学校为基本背景展开的把基本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的社会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来看,教育心理学专指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运用教育心理学来对学生进行适当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并改良自身的教学方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成长路上的各种困难。现如今的教育行业已经完全认同了教育心理学,它已然成为“科教兴国”理念的核心:“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加强对新知识的渴望,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关注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涵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革新,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伴随着“科教兴国”的脚步,教育行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力,无论是从管理体制的深化上还是解决当前教育社会性问题上,都需要“教育改革”来维持教育秩序的稳健发展,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心理学都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实践应用探索》探讨与深入了解教育心理学,分析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动态,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展开
精彩书摘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实践应用探索》:
  二、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内容专业化程度加深,难度加大,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加强,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将来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所有的学习对于大学生都会产生挑战。因此,相当多的学生围绕学习问题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的焦虑和困惑,学习心理问题随之产生。
  当前,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较多,主要是由于在学习上产生诸多焦虑和困惑,加上学习的不良习惯和心理的不适应而引起的。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学习缺乏动机、注意力分散、记忆力障碍、学习疲劳、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等。学习心理问题一旦出现,轻者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妨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重者则会导致身心疾病。因此,注意认识、掌握和克服学习心理障碍,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动机缺乏及调适
  在影响大学生的各种内在因素中,学习动机是最活跃、最集中体现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动机是指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直接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学习的基本动力,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将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生和维护学习行动的内部力量。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和学习过程,影响着学习效果。它的功能一是激发某种学习活动,二是使人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可以维持和调整学习活动,有强化的功能。
  根据动力的来源,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外,即个体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拥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发挥主动性,容易在学校学习中获得满足;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通常达到目标后,学习动机便容易下降,或选择没有挑战的任务,避免失败。
  1.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表现
  学习动机缺乏是指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松弛、注意力分散。进人大学校门,学生们从心理上摆脱了高中时的沉重压力,思想上逐渐松懈。再加之内外因素的干扰,大学生容易分心,兴趣转移,在学生中表现为对知识一知半解、肤浅,不能集中精力读书和思考问题,学习很茫然。
  (2)逃避学习。有些大学生不愿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地思维;课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扑克、看录像、网上游戏、聊天、喝酒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3)厌倦情绪。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上厌恶、畏缩、无聊,学习中失败的体验总是多于成功的欢乐,认为学习是乏味的、枯燥的,是一件苦差事,因而对学习报以厌倦的情绪。
  (4)懒惰。懒惰是一种怕苦怕累的心理现象,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学习上不肯用功,不求上进,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常常表现为:怕动脑筋,懒于思考;不愿意看书,学习上拖沓、散漫;“玩”字当头,“混”字当先,只图一时安逸,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5)学习方法缺失。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态度,将学习看成是不得不完成的命令,是迫切从事,因而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只要能够应付考试就可以了,由于缺乏灵活的学习方法,所以总是不能适应紧张繁忙的学习。
  2.学习动机缺乏的调适
  造成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讲,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如情绪、意志、态度、经历、兴趣、健康状况都会对其学习动机产生影响。首先,学习动机缺乏是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遭受到挫折与失败造成的;其次,由于专业不理想而导致学习动机缺乏;再次,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导致学习动机缺乏。从客观方面讲,学校、教师、家庭环境和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学习动机缺乏进行有效调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是指产生对学习的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断。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端正学习态度的根本是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有研究表明:凡是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其成绩都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未设立学习目标者,其成绩就比较差,而且常有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的表现。所以,要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或设定一个激励目标,全力以赴努力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显示出强有力的动力。
  (2)培养学习兴趣。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说明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结合的,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值得指出的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事物本身的特性,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二是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知识,如实用的计算机、外语等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人对事物的愉快体验,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承认或内在的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会加强学习兴趣的稳定性。所以要培养学习兴趣,广泛吸取知识,做一专多能的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3)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说:“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和动机分不开的。事实上,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才有主动性,学习劲头大,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学习动机缺乏的大学生来说,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就要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兴趣,这样就需要加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了解,进而给自己定向定位,逐渐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强化学习的动机;另一方面是要创造和完善自己的外部条件,把自己有意识地置身于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利用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力,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模式。学习动机缺乏的大学生,他们往往把学习上的成败或挫折归因为自己太笨、能力不够、不聪明,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胜任感,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题目太难,老师不行或运气太差等,从而产生一种无助感和不可控制感。因此,要建立一种正确的成败归因模式,把成功归因为自身内部因素,即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达到,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5)根据学习任务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动机越高,考试的成绩会越好,其实不然。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任务难度有密切关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动机
第四节 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第五节 大学生学习迁移策略

第三章 高校教师及教学心理
第一节 高校教师心理
第二节 高校教学心理

第四章 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能力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 气质差异与教育
第四节 性格差异与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人际交往理论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适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