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高校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     定价 ¥ 7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3142344
  • 作      者:
    孟广普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当今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高校教师若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理念、增强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可持续成长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目前高校教学中尚存在诸多与完成这一任务相背离的现象。为此,高校应在明确研究性教学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各种与实践相适应的具体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充分发挥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从高校教育教学理论入手,介绍了高校教育发展以及高校的教学改革,重点分析了高校教育管理与创新、高校教育教学的模式与创新,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方面做出重要探讨。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校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高校教育的起点范畴与特征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反映,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一个范畴体系,科学理论就是通过范畴体系来揭示其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范畴水平的学理研究涵盖独特的研究范畴、学科体系和研究范式。其中,逻辑起点范畴的形成表征了人们对客体认识更深刻的理论水平,是理论范畴体系建构的基础和学科趋于成熟的标志。尽管目前有关高校教育逻辑起点的讨论并未实质性地展开,但是梳理相关研究不难发现,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1)专业性应用教育起点论;(2)技术教育起点论;(3)应用型教育起点论。这些观点相近而有出入,观点出入的深层因素源于逻辑起点的认识差异,反映出现有研究水平尚处于前科学时期,还有待实证层面研究的深入,并逐步走向理论水平研究的成熟阶段。应当看到,不同逻辑起点的理论体系并存是可能和必要的;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应将逻辑起点与研究起点区分开来。研究起点是现实的感性具体,而逻辑起点则是抽象的存在;研究起点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直接前提,逻辑起点则是作为研究结果的整个逻辑体系的开端。逻辑起点作为一门科学或学科认识的起始范畴,其客观规定性要求它不能随人的价值取向的变化而更迭,随人的理论视野的区别而嬗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先确认高校教育起点概念的内涵,以界定高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形成比较合理的学术语境和理论导向。
  (一)高校教育的起点范畴
  逻辑起点作为理论研究逻辑结构的起始范畴,有助于厘清理论体系的基本脉络,进而理解学科间的本质差异,划清学科独到的研究范畴。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对逻辑起点提出的三条规定性,迄今仍为研究者广泛认同:一是逻辑起点应是一门科学或学科中最简单、最普遍、最抽象的范畴,并且是一个起始范畴;二是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内在地蕴含着本学科体系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芽”,即逻辑起点能够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根据、基础,展示具体而丰富的未来趋向,演绎出一系列的后继概念;三是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历史起点一致,应在历史的起源上凝结为理论叙述起点的逻辑范畴,体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正是从“商品”这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起点出发,展开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论述的典范——马克思证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多样性都以胚芽的形式存在于“商品”之中。借鉴《资本论》对“商品”范畴的分析与规定性,逻辑起点还应具备这样两个特征:一是逻辑起点应与研究对象保持一致性,进而形成奠定其他范畴的基石和轴心价值的中心范畴或逻辑基础;二是逻辑起点同时能够以“直接存在”的形态承担一定的社会关系。正如《资本论》中的“商品”这一范畴,除反映其效用价值外,同时也反映了商品交换的社会价值,两种价值属性天然并存,缺一不可。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高校教育的逻辑起点应是“专业性应用教育”,即高校教育应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应用型教育”。这是因为,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通过专业性应用教育规律、专业性应用教育原则等中介概念,可以到达“高校教育”这个核心概念,最后到达逻辑终点:专业高校教育的目的、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整个过程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方法,由最基本、最普遍、最抽象的起始范畴逐步展开,层层推演至较具体、较全面、内涵较丰富的终点范畴,构成严谨的范畴体系。
  首先,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专业性教育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点。由于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类型是多样的,既有学术研究型、工程研究型,也有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因而,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精英学科型专业性教育,也可以是大众应用型专业性教育。对目前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属于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它们代表着高等教育的两个分支,代表着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方向,高等教育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对它们是共同适用的。尽管学科型专业性教育与应用型专业性教育同属5A类阶段的普通高等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但两者存在着培养方向与职能方面事实上的差异。学科型专业性教育类属5A1型,侧重按学科分类,一般是为研究做准备的;应用型专业性教育类属5A2型,侧重按行业分类,一般是从事高科技要求的专业性教育。依此分类,应用型专业性教育应是位于学科型教育(5A1)和职业型教育(5B)之间的第二类型的专业性应用教育(5A2),这种教育面向上以行业性为主导,性质上以专业性为主线,类型上以应用型为主体,层次上以教学型为主流,模式上以实践性为主,与侧重学科性教育的普通大学教育同型异质,本质上应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专业性教育,其特性是结合学科和行业分设专业,培养面向社会一线的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专业性应用教育”能够作为最基本、最普遍、最抽象的起始范畴,揭示其异于学科性或职业性专业教育逻辑起点的!最本质规定。尽管技术教育、工程教育乃至应用型教育这些概念范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定,但作为起始概念范畴,它们要么内涵偏窄,要么外延泛化,难以具备高校教育起始范畴的最基本性、最普遍性和最抽象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高校教育概述
第一节 高校的类型
第二节 民办高校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高校教育扩大规模的必要性

第二章 高校教育发展
第一节 现代教育理念发展
第二节 高校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校教学的改革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本科教学改革
第二节 高校教学模式
第三节 高校的校企合作

第四章 高校教育管理与创新
第一节 高校教育管理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 高校文化管理及创新
第三节 高校学生管理及创新
第四节 高校考试管理及创新

第五章 高校教育教学的模式与创新
第一节 高校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 高校教育教学课程创新
第三节 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之慕课
第四节 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之微课

第六章 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
第一节 创新高校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节 改革和完善高校教育管理
第三节 建设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
第四节 教育管理与大数据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