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改变艺术的31种凝视
0.00     定价 ¥ 8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751022
  • 作      者:
    [英]威尔·贡培兹
  • 出 版 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

威尔·贡培兹(Will Gompertz),现象级艺术畅销书《现代艺术150年》(已出版50多种版本)作者,一个会说“单口相声”的艺术评论家,曾被纽约《创意》(Creativity)杂志评为“世界上蕞有创意的五十位思想家”之一。他曾在英国泰特美术馆担任媒体主管7年,后担任BBC艺术频道主编11年,采访过许多世界顶级画家、演员、作家、音乐家、导演和设计师等,并撰写评论。他还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艺术评论家,为多家出版社、杂志和报纸撰稿,如《名利场》(Vanity Fair)、《泰晤士报》(The Times)、《卫报》(The Guardian)等。2021年担任巴比肯艺术中心艺术总监。2024年起,担任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馆长。著有艺术畅销书《现代艺术150年》《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改变艺术的31种凝视》等。

 

◎  译者简介

谭斯萌,职业译者、自由撰稿人、编剧、导演。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学士,都柏林圣三一大学历史与人文学院性别与女性研究中心硕士。译有《文艺复兴》《克莱因》《霍普》《莫奈》《蒙克》《伟大的艺术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我们面对一件独特的艺术品时,脑海中会不自觉地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比如:

是什么让大卫·霍克尼在阴郁的英格兰北方画出明亮的色彩?

弗里达·卡罗为什么一再描绘痛苦的自我画像?

康定斯基为什么选择在画布上“作曲”?

草间弥生梦幻的波点从何而来?

不善言辞的爱德华·霍普,究竟在画里藏了多少信息?

……

这一切可以从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中找到答案——当艺术家选择凝视,艺术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改变艺术的31种凝视》中,敏锐的艺术评论家威尔·贡培兹就从“艺术家如何观看”这一全新视角,重新解读了艺术史上31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与思想,其中既有古典艺术大师伦勃朗,也有当代著名画家大卫·霍克尼;有文艺复兴时期英勇的女画家真蒂莱斯基,也有19世纪饱受命运折磨的斗士弗里达·卡罗;有在画布上弹奏钢琴的康定斯基,也有执着于表现孤独的爱德华·霍珀……每一位艺术家既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又凭借自己独特的观看之道脱颖而出,以私人的视角凝视内在的自我和周遭的外物,用目光改写了艺术史的走向。因此,通过探索艺术家独特的观看方式来理解他们的艺术,你将会收获超出认知以外的视角,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


展开
精彩书摘

2012年1月中旬的某天,大卫·霍克尼站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中央画廊里。这位74岁高龄的艺术家一身宽松的灰色套装,内搭一件米白色Polo衫,领口处随意地系了条领带。如果他是挨家挨户敲门的推销员,你可能不会应门,但他的身份是一位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因此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受到热烈欢迎。

他正注视着远处的墙壁,只见墙上挂着他那广告牌大小的巨幅油画《春日降临东约克郡的沃尔德盖特》(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2011年)。随后他转向我,用他那特有的夹杂揶揄的缓慢语速,微笑着对我说:“嗯,没白费劲儿。”这位出生于英格兰北部城市布拉德福德的艺术家并非在寻求赞美,亦非沉溺于自我肯定,仅仅是出于对作品挂在皇家艺术学院浅褐色的宏伟墙壁上所呈现的效果感到满意。他的这幅油画由32块画布组成,描绘的是他在布里德灵顿的家附近的树林。

这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品。我这样说,是因为去过东约克郡的沃尔德盖特,感受过那从北海吹来的刺骨寒风的人,几乎不会立马认出霍克尼笔下色彩斑斓的林地就是那里。至少一开始不会。那里果真有紫罗兰色的树干和灿烂的阳光?拜托!说是潮湿的棕色树林和瓦灰色的天空还差不多。有人说,人会透过玫瑰色眼镜看世界,而霍克尼的“眼镜”永远是圣特罗佩模式,那里的一切都被迸发的明亮色彩所照亮,尽情沉醉于对生命的礼赞。

如果跟霍克尼提起这件事,他就会用怀疑的目光盯着你,说你正戴着扭曲现实的眼镜,双眼都被巨大的有色镜片所蒙蔽,无法看清现实。他会说:“你没有真正去看。”而人们的确不会。“人们扫视前方的地面,只为走来走去。多花些时间去观看事物吧,这样你可能会看到更多。”这听上去像是一个简单的指令,然而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真正去看的确很难做到。先入为主的观念会成为遮蔽我们的有色眼镜,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克服。树木是褐色的,树叶是绿色的,道路是泥泞的—情况就是如此,我们大多数人脑海中自童年起就有的固化形象,会随着日后的一切所见和所做而得到强化。后来某一天,你看到了诸如《春日降临东约克郡的沃尔德盖特》这样的一幅画,它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来展现现实,激发你去重新观看。

我来到当地的树林,站在那里,盯着那些树。树干是棕色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叶子是绿色的,小路则是泥土的颜色。我没有看到霍克尼画中迷幻的彩虹色,耳边却响起了他鼓励我的话语,要有耐心:“树木就像面孔,每一棵都截然不同。大自然不会自我重复,你必须仔细观察,这里存在一种随机性。”

果然,当我注视着一棵树干粗大、表皮坚韧、姿态虬曲的老橡树,试图本着霍克尼画作的原则改变颜色时,一缕阳光漫过它扭曲的容貌。在我眼前,树皮从中褐色变成了焦橙色,继而变成了奇妙的青紫色!树叶也出现了类似的色彩觉醒,它们统一的绿色变成了暖黄色和银灰色,金色的小橡子如珠宝般在枝上闪闪发光。小路仍是泥土的褐色,但这样描述就像在说披头士只是一支四人乐队一样。当我全神贯注时,小路的纹理质感便开始显现出来。很快,我可以顺着路面看到许多种深浅不一的褐色阴影,起伏的路面上形成了红色、粉色和蓝色的光斑,将曾经灰暗的一团变成了复杂的图案,犹如古罗马别墅里的马赛克地板。

有些艺术史学家认为,与其说霍克尼是一名有才华的画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绘图师[保罗·克利(Paul Klee)曾说“带着线条去散步”,霍克尼则带着线条去跳舞]。已故的英国艺术评论家布莱恩·苏威尔(Brian Sewell)曾参观霍克尼2012年在皇家艺术学院的展览,他将此次观展的经历描述为“相当于被绑住手脚,扔在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扩音器下”。这句评论,一如他痛斥的艺术那样生动、有色彩感。他认为这些图片华而不实,俗气且夸张。客观来讲,它们确实展现出热情洋溢的一面,但并不浮夸,一点也不。它们反叛、喧闹,富有革命性,对风景画—几乎被近几代专注于观念艺术心理游戏的艺术家完全忽略的主题—进行了彻底的重塑。

“他们说,风景画是你今天做不得的东西”,霍克尼在接受凡·高博物馆的采访时自言自语,“那么,我想,为什么呢?因为风景变得无聊了吗?并不是风景变得无聊,而是人们对它的描绘变得无聊了。你是不可能对自然感到厌倦的……你怎么会呢?”

20世纪60年代中期,霍克尼离开阴云密布的英格兰,前往阳光普照的加利福尼亚,在那里发现了明亮的光线和丙烯颜料,受马蒂斯启发创作出了高饱和度的作品。而他描绘东约克郡景色的画作,与这类作品步调一致。他意在为痛苦的世界注入快乐,这可不算时髦,因为当今的艺术界通常会鼓励和赞许嘲讽与愤世嫉俗,而这并不是霍克尼想做的。他有足够的自信,不屑于赶时髦。从他抽了一半的烟头,到皮凉鞋露出的脚趾,就能看出来他绝非墨守成规之辈。这是他的天性,流淌在他的血液当中。当霍克尼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亲肯尼斯(Kenneth)—曾出于信仰拒服兵役,而他那热爱艺术的儿子后来也做出同样的举动—就鼓励他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求知欲。他说:“永远不要在意邻居们的想法。”而霍克尼也从未在意过。


展开
目录

大卫·霍克尼:凝视自然 1

约翰·康斯太勃尔:凝视云 13

弗里达·卡罗:凝视痛苦 25

瓦西里·康定斯基:凝视音乐 37

草间弥生:凝视作为疗愈 47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凝视真实 59

伦勃朗:凝视自己 73

克里斯托和让娜-克劳德:凝视壮观 83

卡拉·沃克:凝视不确定 95

弗拉·安吉利科:凝视另一种现实 107

艾尔·安纳祖:用心凝视 119

爱德华·霍普:凝视孤独 131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凝视暴力 143

艾格尼丝·马丁:凝视感觉 153

詹妮弗·帕克:凝视不在场 163

詹姆斯·特瑞尔:凝视光 173

爱丽丝·尼尔:凝视内心 185

保罗·塞尚:用双眼凝视 195

翠西·艾敏:凝视私密 207

赛·托姆布雷:凝视循环 219

勒内特·亚多姆-博克耶:凝视陌生人 231

野口勇:凝视空间 241

索奇帕拉雕像:凝视我们 253

葆拉·雷戈:凝视异想 263

夏尔丹:凝视日常 273

希尔玛·阿夫·克林特:凝视无形 283

伊娃·黑塞:凝视荒诞 295

乔治亚·欧姬芙:凝视形状 307

郭熙:凝视和谐 317

彼得·保罗·鲁本斯:凝视政治 325

让·杜布菲:凝视丑中之美 335

 

结语 347

致谢 349

图片版权声明 351

译名表 3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